420.第420章 蓋房分地買拖拉機
這個年月的東北長白山山下普通農村,村民們住的房子有這麼幾種。
一種是最常見的土坯房,三間或者三間半,主要材料是黃泥拉胚,搭配到處都是的木頭當房梁,房頂以油氈布、稻草杆等為主要材料。
這樣的土胚房,稍微講究點的,在地基上麵用紅磚、青石啥的砌個五十公分的高度,再往上就是土坯當做主要材料,一點點的壘起來,然後上梁加頂。
另一種,是部份少數民族居民們喜歡建的木頭房子。
整個房子主體,大部分都是以木材為主,原地取材,經過簡單的處理,房頂也是木頭跟蘆葦材質居多,稍微講究點的,鋪上油氈布也就那麼回事兒。
不管是土坯房還是木頭房子,都不在嶽峰的計劃之內。
現在有錢了,蓋新房子準備結婚,自然首選就是板正的磚瓦房。
過年之前,老丈杆子王建國就給女婿把房子宅基地的位置選好了。
五間大瓦房,麵積非常寬綽,臨近著村裡主路一側,屋後就連著菜園子地,算上五間房子的地方,再加上院子,整個兒一起總麵積超過三畝地。
在東北農村,其實不缺地方,蓋房子這種就更彆提了。
以前嶽峰家的老房子位置比較靠近村子舊址中心區域,門口外麵有戶老房子,還有個不算寬敞的胡同,新房子選定的位置,出了院門就是大街,極為寬敞。
距離化凍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嶽峰就提前開始張羅了。
五間瓦房,開間四米,進深六米,嶽峰找村裡懂蓋房的大工師傅簡單的算了下,隻算正房,稍微寬綽點五萬塊紅磚基本就夠用了。
其他水泥、白灰、沙子等東西,也都需要想招兒準備。
那個年代,燒磚窯的少,紅磚可是個稀罕物兒,想要搞紅磚,隻能去一百多裡地外的磚廠購買,因為產量低,需求大,買磚還要找關係走後門,才能拉的著紅磚。
不過這些東西物資,對普通人來說難搞,對嶽峰來說卻並不算什麼大問題。
紅旗煤礦這邊,因為生產跟建設的原因,跟這些相關產業都能說得著話,嶽峰找鄒兆國幫忙,對方隻是簡單打了個招呼,蓋房子用的材料就有了著落。
各種建設物資全部聯係到位,隻等天氣慢慢轉暖化凍,就可以開工了。
時間不知不覺又過去了半個月的時間,連續好多天的升溫,山上山下的積雪陸續開化。
嶽峰在找了個明白人看了適合動工的日子之後,蓋新房子的人生大事兒,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這個年代的東北農村,還沒有職業包工頭、建築隊的概念,普通人家蓋房子,一般都是趁著農閒的時候,把七大姑八大姨家各種親戚打好招呼,再請兩個村裡懂行的大工,就開始動手了。
絕大多數人家起房子,除了管飯之外,給工錢的不多,親朋好友幫襯的一般不會要錢。
但嶽峰這邊,蓋房子的時候,卻沒有大張旗鼓的搖人。
其一是,他家外來戶,當地村裡沒有多少族親,想喊人幫忙,也隻能從平日裡交好的親朋喊人。
其二,這個年代的人工不值錢,嶽峰也不差那點工錢,與其說欠著人情去張羅,還不如大大方方的把村裡願意出力幫忙蓋房的青壯開上工錢。
在村書記王建國的側麵張羅下,十多口子壯勞力外加獵隊幾個隊員當小工,浩浩蕩蕩的忙活起來。
平整地塊、撒灰規劃、挖地基、建材陸續進場…在嶽峰不差錢的一番操作下,不到半月的時間,一座寬敞氣派的五間大瓦房就拔地而起。
帶著上輩子的記憶跟認知,嶽峰對新房子的諸多地方進行了升級,廚房功能分區,布置了專門的客廳,將臥室也進行了現代化的規劃。
當然,再升級規劃,土炕還是冬天取暖的主力,嶽峰在北屋正房裡盤了一大兩小三盤火炕,就算平日裡朋友、親人來家裡過夜,住的地方也極為充裕。
等所有正房主體建設完成了,嶽峰又搞來了稀罕的石膏,隻等主體乾透之後,就可以將屋裡全都粉刷成了雪白的顏色。
可不要小看這點玩意兒,這個年月普通人家蓋房子不是報紙糊牆就是光著秸稈泥牆。
蓋磚瓦房已經算是非常過份的了,最後石膏粉刷一通,整個房子呈現出來的質感,更是撓的一下就上來了。
四月初旬,嶽峰的新房子,在眾多壯勞力的加班加點下拔地而起。
大致歸攏著算了一下,實際紅磚使用量七萬出頭,院裡一圈的圍牆、東西倉房,木門全都到位,就連院子裡都用紅磚鋪了一遍。
按照現行比較奢侈的標準,急頭白臉的蓋了一棟房子,最後核對賬目的時候,加到一起,才花了不到四千塊錢。
這點投入,在普通村民眼中,已經是難以企及的奢侈行為了,但是對嶽峰自己現在的身價來說,大錢兒根本就沒動著,完全沒有傷筋動骨。
又過了十多天的時間,山上的養殖場各種批複也下來了。
社會我軍哥極為給力,在他的強力支持下,直接給嶽峰將20號全伐區接近兩百畝的山林,全都給包了下來。
承包期限五十年,可以辦理相關的確權證件,承包費用極低,隻是象征性的交了千把塊錢而已,平均下來,一畝林地隻有幾塊錢的成本。
場地的手續問題搞定了,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嶽峰組織著家裡蓋房的原班人馬,發兵20號林區,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建設。
在山上林場劃定的核心住房區域,嶽峰直接安排人用油鋸將一期的養殖場規劃區域所有雜木全都清場一遍,隨後按照長期房屋的建設標準,又蓋了三間尺寸略小一號的磚瓦房。
接下來是規劃中的不同品種養殖區,該起牆的起牆,該做隔斷的隔斷,最外圍的圍牆倒是沒用紅磚壘起來,而是就地取材,用雜木捆成柵欄,再埋到圈定的養殖場外圍區域。
化凍前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嶽峰跟獵隊的小夥伴們,除了維持著二食堂最低限度的食材供應,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基礎建設中度過。
人員、物資需要調配,不同環節需要協調,實際建設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需要進行調整,基本上嶽峰每天都在村裡、城裡、山上來回的奔波忙碌。
在這個過程中,家裡老媽跟老丈人那邊,給予了嶽峰極大的幫助,後勤問題幾乎全被老媽孟玉蘭跟對象王曉娜給包圓了。
俗話說將軍不差餓兵,在施工工人的待遇跟夥食上,嶽峰讓這些人再次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嶽家人的豪橫。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普通人家起房子伺候乾活兒的工人,能供上個二合麵的饅頭,再每天有幾個下飯菜就算不錯了。
給嶽峰家乾活兒,頓頓有肉菜,吃的是白麵饅頭管夠,晚上這頓飯還管酒。平日裡過年都不怎麼舍得吃的野豬肉、麅子、熊肉等,幾乎變著花樣做給工人們吃。
主家仁義,乾活兒的工人們自然也能感受得到,很快嶽峰家伺候工人高標準飯食的事兒就在周圍相親跟村子們間傳開了。
如果說,去年秋冬季節的嶽峰,在自己村子周邊慢慢的展露頭角的話,經過開春化凍之後的兩次基礎建設豪橫表現,方圓十裡八村,都知道了興安村那邊出來一個上山放鷹打獵的大戶。
嶽家人算是真正在家門口這一畝三分地兒上,揚眉吐氣了。
時間依然在不緊不慢的往前趕著,就在山上養殖場基礎建設忙活完了不到一星期的功夫。上麵傳達了土地承包到個人的紅頭文件。
從去年就開始的分地傳聞,在文件下達的時候,變成了現實。
關於家裡種地的事情,嶽峰早就跟老爸老媽以及老丈人都溝通交流過,手裡攥著大把的掙錢機會呢,好人誰去跟那點地較真呀。
當然,地不打算自己種,村集體財產抽簽分配的時候,還是有東西值得嶽峰動心思的。
這東西不是彆的,正是村大隊那台拖拉機。
由長春拖拉機廠生產的東方紅—28型拖拉機,也叫二八大膠輪。
這玩意兒是上麵按照村子份額進行分配的,以前屬於隊部最值錢的集體財產。
現在這個節骨眼上,除了村集體財產分配這種機會,個人可是沒辦法搞到指標自行購買的。
其他集體財產,諸如牛馬騾子等大型牲畜嶽峰一概沒有動心思,直到心心念念的拖拉機壓軸上場的時候,嶽峰開始了有力的爭奪。
拖拉機這種大的生產物資,但凡村裡有點見識的富戶都知道是好東西,村集體的地都分給村民了,農民種地熱情積極性極高,這拖拉機如果買回來,哪怕隻是給村民種地乾活兒用,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打著這樣心思的聰明人不少,村裡幾大家族,周家、張家、朱家,都合計著要將這輛拖拉機給買下來。
拖拉機隻有一台,想要的人卻挺多,公平起見,隻能是提前議定了作價兩千八百元之後,抽簽確定購買的資格。
這時候,就看出嶽峰平日裡街坊四鄰多做好事兒的好處來了。
所有到場的村民,隻要有想法的都可以參與抽簽。那幾個有意向也有錢的大家門兒正主兒誰都沒抽到,偏偏嶽峰後鄰家的李奶奶,抽到了這張簽兒。
平日裡,李奶奶受嶽峰家照顧可不少,現在抽到了簽兒,毫不猶豫就將購買資格給了嶽峰。
兩千八百元,嶽峰當天就交到了村部。
除了摩托三輪之外的另一輛限定版高階載具,又名正言順的到了嶽峰手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