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就刷個視頻,怎麼古人都破防了 > 第480章 朝秦暮楚,也是一種本事

第480章 朝秦暮楚,也是一種本事(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永樂年間。

朱棣突然感覺晉楚和鄭國之間似乎總是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在春秋時期,大國之間的爭霸往往伴隨著頻繁的戰爭和衝突。

留著鄭國作為緩衝地帶,可以減少晉國與楚國之間的直接對抗,降低戰爭的風險和成本。

同時,兩國還能利用鄭國來相互牽製,防止對方在中原地區肆意擴張勢力。

而且,鄭國地處中原腹地,不僅土地肥美,且物產極為豐富。

留著鄭國,兩國都可以從中獲益。

如果他是晉楚兩國的國君,也會選擇動不動就會去攻打一番鄭國。

攻打鄭國,既不費力,還能拿賠款。

何樂而不為?

晉楚兩國的國君都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

所以,天幕中的鄭國大夫,必定不會成功。

......

【就你?讓晉楚打得兩敗俱傷?】

【你一時有些發懵,感覺國君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切實際。】

【然而,麵對國君的厚望,你無法直接拒絕,所以你隻能硬著頭皮啟程。】

【你剛走到鄭國邊境,晉軍就來了。】

【按理說,鄭國曾是晉國的附屬國,楚國來犯,晉軍理應迅速前來救援。】

【然而,楚國已經圍攻鄭國整整三個月了,晉軍這才姍姍來遲。】

【這叫什麼事?】

......

各朝古人都懂了。

這就是晉國拖著不來,壓根就不想救鄭國唄。

故意的咯。

還能叫啥事。

......

【你馬上去見晉國主帥。】

【生氣歸生氣,但想到鄭國不久前已投靠了楚國,你的心中也不免有些心虛。】

【所以你對晉國將領說,鄭國對晉國絕無二心,這回是被楚國蠻夷打的受不了,才假意屈服。】

【楚軍還沒走遠,隻要晉國能夠大舉出擊,鄭國再從旁協助,一定能把楚軍打的屁滾尿流。】

......

各朝古人已經大概能猜到晉國的做法。

本來就不想來救鄭國,怎麼會貿然答應出兵呢?

晉國必然是虛與委蛇,假意答應一番。

再磨磨唧唧不出兵,最後直接擺爛。

......

【晉帥拍著胸肌,滿口答應:“我來這裡本來就是要來救鄭國的啊,必須要打!”】

【任務這麼快就完成了嗎?!】

第(1/3)頁

第(2/3)頁

【你喜出望外,急忙回去向國君報告這一好消息。】

【但沒過幾天,你就發現此事情不對勁。】

【晉帥雖然說了要出兵,卻遲遲未見行動。】

【沒辦法,你隻能一次次催促。】

【催了幾次,晉帥告訴你,他自己是願意出兵的,可他手下很多人不同意。】

【這幾天為出不出兵這事,晉軍內部已經吵翻天了。】

【晉國有幾個家族的勢力特彆大,且都有自己的封地。】

【挨著鄭國的家族強烈支持,在中間的左右觀望。】

【至於那些封地比較遠的,則隻想搖旗呐喊,不想出力。】

【不管晉軍內部有多少矛盾,既然他們來了,糧草供應自然應由鄭國承擔。】

【這些將領們每日爭論不休,浪費口水。】

【可鄭國卻是在天天在放血啊!】

【你的國君覺得不能再等下去了,讓你去敦促晉軍將領們團結起來,趕緊出兵。】

......

各朝古人有些忍不住笑意。

晉國不會是來蹭飯的吧!

整日吵來吵去,說不定也是晉國的借口呢。

......

【不跑不知道,一跑嚇一跳,你沒想到事情比你預料的更複雜。】

【從司馬到上中下帥,上中下佐,上中下大夫,需要你遊說的人有一大堆。】

【要知道,楚國軍隊可是國君親至,三軍聽候調遣,形勢頗為嚴峻。】

【為了說服晉軍各方勢力,你奔波往返,不遺餘力。】

【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曉之以理。】

【好不容易才讓晉軍達成共識,同意聯鄭抗楚。】

......

嬴政隻想感歎鄭國太天真。

春秋時期諸國爭霸,政治格局與經濟基礎各異,發展不平衡。

有的國家日趨強大,有的國家逐漸衰弱。

強者自然力圖向外擴張,小國則是尋求大國保護。

所以,爭奪對弱小國家控製權的戰爭不可避免。

若是秦國的附屬國來請求他攻打其他國家,他必然不會出全力。

相反,他希望附屬國先和其他國家打起來,借此消耗對方的實力。

他會靜待戰局的演變,待雙方筋疲力儘之時,再決定收拾哪一國更為有利。

曆史上,也正是如此。

......

【但說到戰爭具體怎麼打,事情又亂套了。】

【因為晉軍要鄭國打頭陣,可是你們鄭國也有自己的考慮。】

【這些年來,鄭國無數精壯死在了戰場上。】

第(2/3)頁

第(3/3)頁

【若再將這最後的精壯耗儘,那鄭國豈不是就隻能完全任人宰割?】

【鄭國不出兵,自然引起了晉國的不滿。】

【什麼意思?想讓我們晉國當炮灰?】

【正當雙方爭執不下之時,楚軍又卷土重來。】

【大敵當頭,你們雖然組織了聯軍,但是兩國都想保存自身實力,所以一戰即潰。】

【你唯一慶幸的就是,你們逃得夠快,尚能保留實力。】

【而楚軍怕你們做困獸之鬥,不敢逼得太緊。】

【此後的多年裡,晉國與楚國之間的戰火從未停歇。】

【而鄭國被夾在中間,今天投靠晉國,明天投靠楚國。】

【今天被楚國踢兩腳,明天又被晉國打幾耳光。】

【你覺得鄭國要完了,甚至認為自己有生之年就能見證這一時刻。】

【但你沒想到,鄭國竟然奇跡般地生存了下來。】

......

各朝古人有些感歎。

鄭國也是不容易。

楚國和晉國爭霸,鄭國作為一個小國,常年被夾在兩個大國之間。

可想而知,其處境必定是十分艱難。

然而,鄭國竟然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奇跡般地存活下來。

有時候朝秦暮楚,夾著尾巴做人。

也是一種智慧。

......

【因為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內訌,打不動了,都想停下來喘口氣。】

【於是,兩國決定握手言和,還邀請你們鄭國和其他小國一起參加弭兵大會。】

【停戰了!終於停戰了!】

【曆經連年戰火,鄭國已近乎廢墟。】

【四季之景,再無區彆,一片蕭瑟。】

【你穿上最好的朝服,迎風走著,沿途隻有滿目蒼涼。】

【在路上,你不由回想起了童年。】

【那時戰爭尚未如此頻繁,鄭國還是有春天的。】

【你想弭兵大會之後,春天就該回來了吧?】

【可到了會場你才發現,你們這些小國的使者根本進不了場。】

【晉楚兩國叫你們來,隻是讓你們來聽最終的結果的。】

【這不公平!】

【鄭國損失這麼慘重的,憑什麼進不了場?】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