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發出了一聲感慨。
三聖同朝啊!
可比五龍同朝還要難得!
鄧綏自幼聰慧,才思敏捷,思維敏捷。
作為女君,她重視文化教育和科技發展。
能夠有如此高瞻遠矚的眼光和非凡的膽識,實屬世間罕見,令人欽佩不已。
想到這裡,李世民緩緩開口道:
“咱們大唐的科舉,是否也可以增加道術這一科目。”
“亦或是,民間有科技才能的人都可以自薦,由朝廷單獨選拔。”
此言一出,朝廷上的大臣紛紛開始討論起來。
長孫無忌率先開口:
“啟稟陛下,臣以為第二種方式更為妥當。”
“世間或有奇才,雖不通文墨,卻在科技之道上造詣頗深。”
“若以科舉設限,恐怕會錯失良才。”
大臣們紛紛附議。
李世民亦覺有理,遂點頭應允: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交由輔機負責吧。”
他也希望大唐在不久的將來,能迎來一場科技的大爆發。
在各朝古人感慨之際,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簡體字和繁體字,哪個才是“華夏正統”?】
各朝古人瞬間升出來無數問號。
這啥意思?
後世還把咱老祖宗的文字改了?!
【當年為什麼要對漢字進行簡化?】
【看到這句話你可能就知道為什麼了。】
【“憂鬱的灣灣烏龜。”】
【“憂鬱的灣灣烏龜。”】
【如果讓灣灣和大陸的小學生把這句話各抄10遍,你覺得誰更容易完成這個任務?】
【誰更容易把這些字的筆畫記下來?】
這直觀的對比,讓各朝古人看得腦袋都大了。
原來這就是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區彆!
若是寫簡體字的小學生,已經寫完了一整句話,而寫繁體字的小學生,才寫了兩個字。
毫無疑問,簡體字比繁體字書寫起來,更加省時省力!
【所以,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簡體字。】
【這或許是一場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文字革命。】
【在新華夏成立之初,有個迫在眉睫的大問題需要解決。】
【4億人,識字者不能說一個沒有,那簡直就是萬裡挑一。】
【華夏民族想要複興,首先需要提高全國人民的文化水平。】
【至少你得識字,才能看得懂上麵的安排,不能給國家發展添亂。】
大部分皇帝已經深刻的知道全民識字、教育普及的重要性。
奈何在他們的朝代,要麼受製於世家,要麼受製於錢財。
興辦學校的步伐因此異常緩慢,隻能循序漸進。
反觀另一些帝王,則還是持有著封建思想,認為百姓還是愚昧得好。
這樣才方便他們實施教化與控製。
【當時有三種辦法可以選。】
【第一,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文或者英文。】
永樂年間。
朱棣幾乎是瞬間就炸了。
“這怎麼可以!”
他脫口而出:
“一個國家若是連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都丟失了,那豈不就是文化要斷了根!”
若漢字真的被廢除,那麼他傾儘心力下令編纂的《永樂大典》,後人還能看得懂嗎?!
【有人或許會覺得這個方案如同天馬行空,不切實際。】
【但是我可以很明確得告訴你,這個方案不但可行,而且還是最快見效的辦法。】
【最快10天,就可以讓一個文盲開始看小說。】
【甚至連魯迅、胡適這些知名的文人,都十分認同這個方案。】
嬴政重重地哼了一聲。
“再快也不行!”
幾千年的文字和語言,哪能說廢就廢!
這不是在打他們老祖宗的臉嗎?!
【具體可以看看棒子國的情況。】
【棒子國很久之前就開始著手廢除漢字,為此他們繪製了一套聲音符號,《訓民正音》。】
【這套符號就是如今棒子語的前身,目的就是讓普通思密達們能夠讀書寫字。】
【而達官貴人,就繼續使用漢字。】
【所以棒子文的潦草程度,完全不輸於拉丁文。】
【並且棒子文還沒有拉丁文好用。】
【另外,月楠也像棒子國一樣廢除了漢字。】
【但是月楠比較雞賊,直接用了拉丁文。】
【雖然不能說月楠文有多先進,但是比棒子語還是便捷一點。】
各朝古人看著天幕中的棒子文和月楠文直皺眉頭。
這鬼畫符一樣的文字!
他們心中湧起一股不悅。
棒子國和月楠為何要廢除漢字!
不過片刻之後,他們就釋然了。
畢竟,這兩個國家與後世的華夏並不和睦。
若是繼續使用漢字,那豈不是很膈應人?
【由於新華夏成立之前,我國經曆了漫長的封建時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
【當時國內稍微讀過點書的人,幾乎都覺得漢字是愚昧落後的。】
【象形文字,不利於教育事業的普及和發展。】
【相比之下,西方國家使用的英文和拉丁文則是先進的。】
【這種病態的思想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中頗為盛行,所以當時大家都主張廢除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