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儒學的首次變革,孔子迷茫了
孔子一陣苦笑。
這位漢章帝是將儒家思想徹底改造為適應皇權統治的工具了。
儒家思想到底是什麼內容不重要,皇權想讓儒家思想是什麼意思才重要。
若是後世這一套儒家思想不適應皇權,想必又會經曆一番改造吧。
那他周遊列國的意義何在?
孔子陷入一陣迷茫中。
......
朱元璋很是肯定這番說辭。
皇權就是應該壟斷對儒家思想的解釋權。
或者說,皇權隻需要對鞏固皇權有益的儒家思想。
不利於皇權的部分,就會被摒棄。
他在學習《孟子》一書時,“民貴君輕”這一觀點讓他如芒在背。
大明的天下,是他一點一點打下來的,是他朱家的。他絕不容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
而孟子的觀點則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
而且他也了解過先前的皇帝,很少有是用“施行仁政”來獲得權力,也沒有用“仁政”建立自己的王朝。
在他看來,這個觀念純屬放屁。
還有那句“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賊寇。”
臣如此視君,那不是以下犯上嗎?
不是藐視皇權嗎?
因此,他命人將孟子逐出孔廟。
雖然他最後還是恢複了孟子的牌位,但是他還是命人將《孟子》中關於“仁”的語句通通刪掉。
......
【當時有一位名叫王充的學者,在聽聞《白虎通義》的出版後,憤然提筆撰寫了《論衡》一書,專門針對《白虎通義》中被儒生和帝王篡改的內容進行批判。】
【結果就是王充被迫辭官,《論衡》也被列為**。】
【這就是儒家思想的首次變革。】
......
乾隆嗤笑一聲。
皇權的權威當然不允許被挑戰。
這個王充好生大膽,還敢批判帝王修正的內容。
對於他的懲罰真是太輕了。
如果在清朝,這人絕對要因文字下獄了。
......
【下一次儒家思想的變革出現在宋朝。】
【宋朝不同於其他重新開局的王朝,在建立之初就麵臨著強大的貴族勢力和嚴重的土地兼並問題。】
【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導致在外交上頻繁受挫,而貴族的勢力又使得國庫常年入不敷出。】
......
趙匡胤一陣沉默。
他因為“重文抑武”這個策略,被後人指責好多次了。
現在又多了一個貴族的問題讓國庫入不敷出。
在“杯酒釋兵權”事件之後,為了安撫那些被剝奪兵權的功臣,他實行了蔭庇製度,允許開國功臣的後代通過此方式進入朝廷為官。
儘管這些功臣子弟在初期人數不多,短期看似影響不大,但他們的能力普遍不足。
可能在後期為確保朝廷的正常運作,朝廷不得不為他們安排更多職位,這就給大宋的財政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而且朝廷還允許他們土地兼並。
從漢末到宋初這一千多年來,有接近九成的王朝都是亡於土地兼並。
在後人看來,這個政策應該實屬破罐子破摔了。
隻能說,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兵權集中雖然避免了地方勢力的威脅,但大宋朝廷也將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如何避免付出代價,就是他現在該考慮的問題。
......
【到了宋仁宗時期,就逼出了一場曆代王朝後期才會出現的變法——慶曆新政。】
【變法的初衷是為了強國,清理奸臣和貴族,但執行變法的人卻仍然是這些奸臣和貴族。】
【對既得利益者來說,既然不能讓變法完成,那就要改變天下百姓的想法,讓他們不再一心期望變法。】
【對改革者來說,既然變法不能完成,那就必須尋找其他的救國之道。】
【因此,在慶曆新政的後期,社會中的精英群體達成了一致意見:大宋之所以貧弱,是因為其所奉行的儒家思想並非正統,必須打破常規,對儒家思想進行重新定義。】
此時彈幕彈出。
“確實是思想出問題了,不過是“重文抑武”思想,不是儒家思想哈。”
“改革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宋仁宗的優柔寡斷,守舊勢力一反對,一有小人讒言,他就要開始動搖。”
“還有改革派內部的問題。範仲淹雖然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但在用人和政策執行方麵存在問題。急於求成,沒有循序漸進,也缺乏群眾基礎。”
......
看到天幕透露改革會失敗,宋仁宗趙禎和範仲淹如遭雷擊。
他們在變法初期明明很是順利呢,怎麼還會失敗呢?
範仲淹作為改革派的代表,為官多年且經驗豐富,在很多問題上都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這良好開端下,他們都對變法充滿信心。
而現在,天幕透露變法失敗,兩人瞬間被打擊到了。
緩了一會之後,範仲淹連忙說道:
“陛下,後世之人既然透露了變法失敗的原因,我們規避掉就好。”
“了解百姓需求,仔細規劃,循序漸進,我們徐徐圖之。”
他生怕宋仁宗被失敗的結果打擊到了,就不堅持變法了。
宋仁宗此時確實有點猶豫。
天幕已經給了變法會失敗的提醒,萬一他規避掉風險之後,變法再次失敗,那他豈不是會貽笑大方。
看著備受打擊的宋仁宗,範仲淹急切發聲:
“陛下,隻要我們好好規劃,知人善任,這次變法一定不會失敗的!”
宋仁宗終於點了點頭。
大宋確實是到了危急時刻,變法始終勢在必行。
......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改革者是真的想解決問題,這推動了宋朝儒學的進步。但既得利益者卻試圖掩蓋問題,所以在實際應用中變了味。】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