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天劍鑄成
第69章 天劍鑄成
「【導彈工程】升級需求——實習:參與任意一種導彈的研發設計,並取得成功。已完成)」
「升級需求完成!」
「導彈工程v1→導彈工程v2」
「你的相關學識更進一步;你掌握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的相關製造工藝。」
「你開啟了新的升級需求!展開查看)」
「升級需求——測試:使用自身作品完成一次實戰測試。」
「升級需求——精準製導:使自身作品精準命中十個敵方單位。」
將所有軟件係統整合導入早就製造完畢的天劍戰術巡航導彈之中,升級麵板的提示信息也隨之彈出。
這次,林語並沒有照以往的慣例去吸收與整理知識,而是迫不及待的將天劍戰術巡航導彈與智能眼鏡給拿了出來。
天劍戰術巡航導彈整體外形上也恰如其名,形似一柄八麵漢劍。
不過‘劍身’卻是現代機械金屬的風格。
其上紋路簡潔而冷硬,磨砂黑色塗裝為主,亮銀色假作刃口。
整體長約一米二。
當然,厚度肯定是要遠遠超出正常劍的,哪怕林語極力壓縮也足有兩掌厚。
這還是在他不惜成本,推進係統未采用化學燃料推進器,而將微型離子推進器作為動力部件的情況下。
采用微型離子推進器作為消耗品性質的導彈推進器,從成本上而言這無疑是極為奢侈的行為。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想要真正實現如飛劍般的運使自如,想要實現長時間的巡航與靈活轉向,那就隻有離子推進係統才能做到。
劍柄尾部為主要推進器噴口,作為主要動力源,劍身也有少量隱藏噴流口,用作調整飛行姿態。
兼之離子推進器不需要額外攜帶太多工作介質,可依靠核電池實現續航,這才能既保持輕靈又達到長時間巡航的效果。
當然,這僅是其一,整個天劍戰術巡航導彈實際上是參照純陽帝君人格對於飛劍的推演理解而製造,其中涉及細節頗多,哪怕是劍身紋路亦有破風導流的效果。
導引係統方麵,搭載有視聽偵測,紅外偵測,主動雷達偵測,同時有相應製導與指令製導相結合的複合製導係統。
戰鬥部,也就是製造殺傷的部分也可進行不同替換。
「歡迎使用斯坦集團第四代無人機矩陣係統。」
「檢測到適配設備加入武裝矩陣。」
「設備名稱:天劍戰術巡航導彈01」
「正在調取衛星信息……氣候信息……」
“記錄,天劍戰術巡航導彈試作型,首次飛行測試……”
穿戴上純陽帝君裝甲的背甲,又帶上智能眼鏡打開無人機矩陣係統。
林語一番設置與操作後並指成劍,心念隨之而動:“起!”
咻!
不需要額外的發射結構,麵前的天劍戰術巡航導彈尾部噴射出淡藍色焰光,往前飛馳而出,又自下而上盤旋三百六十度,在林語麵前繞了個圈後直衝天際。
與此同時,林語的智能眼鏡中也立時分出一個屏幕畫麵,將天劍戰術巡航導彈偵測到的種種視聽數據與雷達數據統統顯現了出來。
初次處理這些信息,他又沒第一時間切換純陽帝君人格,因此一開始還比較生疏。
但畢竟隻是操作一柄天劍導彈,他很快還是習慣了這種感覺,驅使其直衝雲霄,巡航飛馳了好幾分鐘,這才意猶未儘的將其召回。
由於是采用的指令製導與離子推進,戰鬥部也采用的可控性極強的惰性炸藥,若不主動引爆自然是可發可收,真當飛劍運用都毫無問題。
“可惜還是有些局限,如果能換成腦機交互就更好了。”
儘管有幾分亢奮和意猶未儘,但林語還是對這柄試作的天劍巡航導彈進行著冷靜評估。
目前而言,天劍巡航導彈作為一枚巡航導彈肯定是合格的,但想完美達成如仙神飛劍般的效果肯定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微調與優化改良。
除此之外,現如今的神經交互係統,總歸還是差了點意思,真正理想狀態其實應該采用腦機交互技術。
腦機交互,顧名思義,就是大腦與機械的交互技術。
本質上這其實是神經交互技術更進一步的升級版本。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神經交互技術是截取大腦已經發出的神經信號,也能逆向傳輸一些簡單的痛覺信號之類的。
這種模式用在機甲上非常合適,因為二代機甲普遍采用仿生機體,與人體結構近似,操作起來如臂使指。
但如果是用在無人機,天劍巡航導彈這種額外物體上就沒那麼好用了。
他們和軀體天差地彆,還是外置物體,已經從大腦傳出來的神經信號可不包含這些‘非人’物體的控製信號。
而之所以這種情況下還能利用神經交互去操控無人機,那是因為配備了相應的編碼轉譯程序。
諸如斯坦集團第四代無人機矩陣係統,除去輔助控製複數無人機編隊外,它真正的核心功能就是編碼轉譯。
也就是將人體對某個細微部位的控製信號、比如手指,本來是控製手指往左滑動,但編碼轉譯係統會將其‘翻譯’,呈現在無人機上就成了往左轉向等指令。
但這本質上終歸還是指令,中間差了一層,而且獲取無人機的各種信息也需要一個觀察,思考的過程,再加上操作,其中實現並不算順滑。
而腦機交互技術,則是更進一步,直接捕獲腦部神經元產生的腦電信號。
人類無論是進行思考還是什麼活動,都是神經元的活動,也就必然會產生腦電信號,監控腦電信號本質上等同於監測表層思維。
將不同思考、不同想法下的腦電活動記錄編碼,就等於成了一本對照翻譯手冊,參考這本手冊,每次獲取不同腦電信號,程序就能知道伱想做什麼。
這才是真正的依靠思考就心隨意動的進行控製,甚至能依靠思考就能輸出文字,輸出聲音,繪製圖像等等。
相應的,如果反向傳輸信號,那就能製造痛覺、觸覺、視覺、聽覺,使得人與機器徹底的融為一體。
外置設備也能如同精神控製一般進行操作,直接在腦海控製移動、意念規劃行動軌跡,同時能繼承人體的三維空間感知與平衡感知等等,真正猶如控製自己的軀體。
如果林語沒有猜錯,二代機體之上的第三代機體大概率就是采用的腦機交互技術,使得人機一體,光靠機體就能獲得觸覺和視覺嗅覺,也能操作浮遊炮之類的外置武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