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三國:王業不偏安 > 第173章 垂隨和之珠,服太阿之劍

第173章 垂隨和之珠,服太阿之劍(1 / 1)

推荐阅读:

獻寶之事,杜儉是真的忘記了。

主要今日相府諸議,實在太過於驚世駭俗、石破天驚,導致原本投機取巧、投上所好,為杜氏謀個前程的心思,完全被他拋諸腦後。

直至到了長安城樓,聞聽費禕誇讚韋、金、吉、耿諸族子在許昌舉義討曹之壯烈,他才再度汗顏,杜氏相較於他族,終究是少了幾分對漢室披肝瀝膽的赤誠。

“敢問杜公,不知是何等寶物欲獻與陛下?”費禕問。

杜儉神色凝重,欲言又止片刻後雙手微顫著向費禕深揖一禮:

“侍中、尚書,老朽欲獻之寶實乃重器…老朽不敢貿然輕褻。

“是故並未攜入長安,於灞水之畔好生供奉,有勞侍中、尚書親臨驗看。”

費禕、陳震再度相覷。

重寶?

神神秘秘,是什麼重寶?

不過交換眼神之後,二人也都有些猜度。

關中乃大漢龍興之地,皇室陵寢及將相豪富墓穴眾多,他們早就聽說過,董卓亂政遷都長安之後,長安諸陵眾墓大多被董卓亂軍發掘。

陪葬王侯將相的寶物,有許多都被董卓李郭的西涼亂軍拿去與關中舊族交換錢帛糧草以為軍資。

這杜氏…大概是當時換來了一些陪葬的明器,許是陪葬皇陵的重器也未可知。

現在沒有直接拿來長安…多少是怕所謂的“明器”有些忌諱,於是就想讓他們二人先去看一看,到底能不能獻納天子。

杜陵距長安不過二十餘裡,但天色已晚。

費禕與陳震二人雖然心中有些好奇,終究還是沒有表現出急不可耐的心思。

隻道既是重寶,當沐浴齋戒再往視之,且匆忙造訪非為客之道,明日再去拜訪杜陵。

杜儉自無不可。

費禕、陳震遂遣二十虎騎護送韋誕、杜儉、金連等七名居住在杜陵的世族大宗耆老往東南而去。

次日。

費禕與陳震果真沐浴更衣,齋戒兩餐,杜儉一大早便與族中年輕俊彥十數人一並來到長安清明門前,迎接費禕、陳震二名重臣。

費禕、陳震二人已與丞相通稟,此番攜前去杜陵,非隻是為了所謂的重器,更為了親自下地考察一番杜陵諸族的民生民情。

登上車駕。

不須一個時辰,便來到了坐落在灞水之畔的杜氏莊園。

費禕與陳震下車環顧。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數以百千計的佃農在田間地頭除草耘田。

一望無際的春粟長勢喜人,所謂五月抽穗,六月灌漿,五月末那一場雷雨,讓關中春粟灌漿飽滿,可以預見,今年會有一個豐登之秋。

杜儉柱杖在前,引費禕、陳震二人往莊園行去。

莊園旁的塢堡外挖有溝渠,引灞水為護城河,塢堡四周樹有碉樓、箭塔,塢堡中間還有濃煙滾滾冒出,打鐵的聲音清晰可聞,赫然是一座小型的軍事堡壘。

事實上,費禕、陳震之前曾路過此處杜氏莊園,隻不過彼時杜氏仍在觀望,整座莊園閉門自守,隻派出幾名耆老與漢軍使者相商,最後為大漢獻出了幾千石糧草,漢軍也沒有對他們多作打擾。

當然了,杜氏莊園不隻這一座,塢堡也不隻橫跨灞水東西這兩座,畢竟隻有一兩座莊園塢堡,在什麼時候都稱不上大族的。

到了莊園門外,杜氏族人大約百餘夾道相迎,實在隆重,杜儉在門前作出手勢,請費禕與陳震兩名大臣先行入內。

二人確實沒想到杜氏竟然會把場麵弄得如此隆重,一時對杜氏要獻的寶物再次好奇了起來。

甫一踏入莊園,便聽到呦呦鹿鳴之聲入耳,循聲望去,二人登時一愣。

卻見竟是一頭渾身雪白的麋鹿在一片綠意的莊園內徜徉漫步。

就在二人愣神之間,白鹿旁若無人邁至雅士用以流觴的曲水之畔,悠然飲起水來。

杜儉看著那頭白鹿,道:

“侍中,尚書。

“老朽聞古聖人之言:

“麋鹿曆一千歲始化而蒼,又五百年乃更為白,自茲以往,則其壽無疆。

“必有聖德王者明惠及下,然後白鹿見。

“又必有明聖之君,保和性命,契合始初,然後斯祥,可得而致於明君聖主。

“今陛下禦駕親征,親督王師,儘收大漢龍興之地,使大漢龍氣複現於關中之野,白鹿乃出。

“又聞關東有讖,『洛水枯,聖人出』。

“恰陛下還於舊都,告天祭祖之日,關中雷雨大作,苞育群生!

“而次日五月廿二,聞關東洛水斷流,天下震動。

“茲白鹿之見於世,洛水之枯應讖,此非陛下明聖之至,天命攸歸於陛下乎?

“老朽本欲獻祥瑞於禦前。

“然懼損其靈光,傷此祥瑞。

“故恭請侍中尚書移駕視之。”

費禕、陳震二人目光仍舊注於那頭白鹿之上。

在這一刻,他們沒有把杜儉這一番話當作什麼恭維邀寵之語。

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相信讖緯的,而自從大漢北伐以後,祥瑞之兆出現得實在太多了。

先是『赤烏流火,炎漢當興』,再是『洛水枯,聖人出』,現在又是白鹿見世。

就在此時,負責護衛費禕的一名虎騎突然出聲,神色震顫:

“侍中,尚書,五年廿一,也就是陛下在長安祭天告祖、還於舊都當日。

“仆與陛下及龍驤中郎將、虎賁中郎將、虎騎護軍等將軍驅馬去往嶢關途中,便登上了白鹿原,且在原上遇見一頭白鹿。

“諸將軍欲擒此祥瑞獻與陛下。

“但陛下似是不忍傷此祥瑞,最後使之自歸山林。

“仆等回京之後不敢胡言亂語,所以此事才無人知曉。”

作為一名虎騎護衛,他的消息並不靈通,此刻聽到那杜氏耆老說『洛水枯,聖人出』的讖語應讖,他才想到那日白鹿原上的事情。

如果這不是天命所歸,那什麼才是天命所歸?!

費禕與陳震聞之亦是愕然。

陛下自那日後一直在外奔波,巡幸諸郡縣,關興、趙統、麋威等年輕將軍又一直隨行護駕,所以他們並不知曉此事。

那杜氏族老臉上神情,卻是比此間任何一人都要誇張:

“此言當真?陛下當真幸駕白鹿原?不知陛下所遇白鹿之祥,是否也在那荊峪穀茫茫竹海中?”

費禕與陳震不知道這杜儉為何要這麼問,於是望向那名虎騎。

隻見那虎騎重重頷首:“陛下確實駕幸白鹿原,也確是在荊峪穀竹林中遇到的白鹿祥瑞。”

陳震看向白鹿,問:“杜公,此間祥瑞也是在荊峪穀遇到的?”

“然也。”那杜儉咽了咽口水,目光劇顫間看向費禕、陳震。

“費侍中,陳尚書。

“老朽欲獻與陛下的重寶,非是此間白鹿之祥,而是另有所指。

“重寶就在那白鹿原上,荊峪穀中,煩請侍中、尚書,再隨老朽往白鹿原一觀如何。”

費禕、陳震二人一時相覷,有些不明所以。

白鹿祥瑞不是要獻的寶物?

這杜儉聲色如此誇張,難道那座白鹿原上真還有什麼重寶見世不成?

二人不再多問,緊隨杜儉之後。

出了莊園,渡過灞水。

行不百步就到了白鹿原底。

一名高八尺有餘,長相有些英氣的年輕人在前帶路登原,其人一身粗布衣衫,一路不曾言語,但舉手投足間顯露的沉穩氣質,很快就吸引了費禕、陳震二人的注意。

二人便曉得,這大概就是杜氏想要給朝廷舉薦的俊彥之一了,雖不知其人才學能力品性如何,但至少不虛浮,確是大漢擇士的標準之一。

在那年輕人的帶領下,費禕等人很快登上了白鹿原,沿著林蔭小徑行不二裡,遠遠便望見一道深穀。

白鹿原被這道深穀一劈為二,費禕、陳震第一次登上此原,一時驚歎於此間竟有此等景色。

沿著斜坡下到河穀底步,但見河道寬闊,水色深藍不能見底,四周滿是竹海,隨山風翻湧。

竹濤陣陣,碧浪接天。

費禕身後的虎騎環顧四周,道:

“侍中,陛下那日…似乎就是在此處遇見的白鹿。”

那一身粗布衣衫的年輕人仍在前麵帶路,行了大約百餘步後,在一塊完全被青苔覆住的九尺青石前停下了腳步。

費禕、陳震二人遠遠便望見青石頂上似乎有什麼東西。

此刻湊近,但見一三尺金劍,一盈寸白珠置於石上。

杜儉望著一劍一珠,道:

“費侍中、陳尚書,這兩物,便是老朽欲獻與陛下的重寶了。

“就在老朽赴丞相之筵前兩日。

“我杜氏有一子,其病母臥床,醫者診斷,說要取一雉雞為引,於是負弓登原。

“不料在此青石遇一鶴發老者。

“老者有言,『請將此二寶還於真龍』,言畢倏然而失,不見蹤影。

“少頃,但見一白鹿口銜白玉珠,背負三尺劍,自竹海徐行而出…”

聽到此處,費禕與陳震二人俱是驚愕難言。

然而雖不言語,卻又不約而同地全都想到了留侯張良的傳說。

據說留侯少時在橋上遇一老者,與老者擦肩而過,老者故意把鞋子甩到橋下,命留侯下橋撿鞋。

留侯幾欲毆之,然見其年邁,遂強忍怒氣,下橋取履。

老者又命留侯為他穿鞋,留侯既已取鞋,遂從之。

老者笑曰:孺子可教。

其後約留侯五日後於橋上再會,留侯遂三顧老者於橋上。

最後老者出一編書,道:“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言罷消失。

留侯視書,乃是《太公兵法》。

據說授留侯書者,就是黃石公。

難道說……杜氏子真遇仙人了?

費禕一時間真有些混亂了。

畢竟…最近的祥瑞有點多。

畢竟…他真見到瑞獸白鹿了。

而眼前,這柄金劍,這枚白珠,再加上杜儉口中『將此二寶還於真龍』之語。

他很難不聯想到那位被太史公稱為『祖龍』的始皇帝。

也很難不聯想到始皇帝的『隨和之珠』與『太阿之劍』。

再加上虎騎適才所言,天子就在此地見過瑞獸白鹿,並縱之不獲。

再加上那杜儉又說,白鹿在此地口銜白玉珠,背負黃金劍徐行而出。

這一切都太巧合了。

問題最關鍵之處在於:

陛下見白鹿於此的事情,除了陛下、關興諸將,及少部分回京輪值的虎騎外,沒有任何人知道!

而這些回京輪值的虎騎身為大漢腹心,不可能與杜氏有任何勾結!

費禕本欲命人上去取金劍白珠,卻又打住,命人取來幾塊墊腳石,才自己小心翼翼地踩上去,居高臨下俯視金劍與白珠。

但見金劍劍身上,確有他看不懂的鳥蟲篆書浮雕銘於其上。

這種文字是春秋時期專門刻於重器上的銘文。

傳國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就是這種鳥蟲篆書。

再看那枚純白玉珠,徑約盈寸。

就與傳說中的隨侯珠一模一樣。

隨侯珠,純白,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稍頃,費禕從墊腳石上下來。

“孝起,你去看看。”

陳震聞言也踩了上去,看著那柄金劍上的鳥蟲篆書,片刻後神色震驚不已:“泰阿?!”

他先是滿臉不可思議地看了眼那名虎騎,又看向費禕,最後看向獻寶的杜儉,一副揣度的模樣道:

“難道說…陛下那日不獲白鹿之德,使神人有感,遂獻此二寶?”

費禕也順著陳震目光看向杜儉。

杜儉也懵啊。

剛才他聽到那虎騎說,大漢天子竟然來過白鹿原,竟然見過白鹿,甚至竟然還把白鹿放而不獲時,他是真的震驚。

他與費禕、陳震說的話,至少有一半是真的。

比如說,族子杜機繼母重病,然後杜機聽醫者之言,上山打雉雞,再然後杜機在此遇白鹿,這些事情都是真得不能再真。

至於那消失的老者當然是假的。

白鹿銜玉珠、負金劍而出,當然也是假的。

這口金劍與白珠,全都是幾十年前杜氏用糧草馬匹與李郭手下的將校交換來的。

但是…

但是……

白鹿是真的。

天子曾來過白鹿原是真的。

天子曾在此釋鹿也是真的。

這種種巧合一出來。

這金劍不是太阿劍,恐怕也得是太阿劍,這白珠不是隨侯珠,恐怕也得是隨侯珠了吧?!

不是…該不會杜氏換來的東西真是太阿劍與隨侯珠吧?!

垂隨侯之珠,服太阿之劍?!

真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