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權術2(1 / 1)

推荐阅读:

接下來,大秦的皇帝陛下開始了他的權術操作。

始皇帝先殺幾個頑固派,再抄個家,表明一個態度,皇帝必須北伐,違者死,抄家滅族,這是強權施壓,隨後,將扶蘇調走,因為後麵是個屎盆子,扶蘇親自坐鎮也未必能行,這個時候,朝中必須無主,要讓百官負責大秦國事的處理才行。

為什麼呢?因為等會大事就來了,軍糧問題遲早要解決,但要怎麼解決,這就是最大的難題,朝中無主,這個問題就落在了朝堂那幾個高官身上,他們想推都推不掉。

要是扶蘇監國,這件事,就得扶蘇負責,百官也有了甩鍋的對象,最後,軍糧供應不上,大軍戰敗,扶蘇承擔的起?這不是坑自己兒子嘛,真要是如此,扶蘇會失去關中之地舊貴族的支持,軍中也失去了支持,看似勢力強大的背後,其實一點即破,所幸始皇帝沒有對付扶蘇的心思,要不然,隨便一點手段都能讓他翻不了身。

所以,在扶蘇提出,想要親自率軍出征時,始皇帝思考了一下,便同意了,北方或許有危險,但相對於接下來的朝中而言,北方反而是更加安全的。

秦王離朝,秦皇親征,朝中大事皆由百官決斷,軍糧問題就是懸掛在他們頭上的刀,處理不好,刀就會落下。

而朝中大佬一眼望去,上哪籌措數目如此龐大的一批軍糧啊,而始皇帝那殺那些頑固派,抄家的舉動,第三層作用就來了,點醒與威脅。

右丞相王綰率先看明白了,或許他不是第一個人,三公九卿之中,還有許多大佬也都看明白了,但他們都不說,他們不說,王綰要說,這裡麵,就他的地位最高,他,沒得選擇,就算這是一個得罪人的活,那他也得乾。

從哪裡弄糧草,其實陛下已經說了,但是沒有明說,要看

始皇帝抄家的那些人,就是這些舊貴族之中的頑固派,陛下抄家之後,獲得了前期的糧草,後續的大批糧草,要怎麼來,很清楚了吧!

這注定是一個得罪人的活,這也是朝中這些大佬不敢說的原因,關中之地所有的舊貴族士族,支持始皇帝登上大位,大秦完成一統之後,他們不僅沒有獲得想要的利益,反而還要剝奪大批的財富,你說說他們受不受得了,對於發布這些命令的人,會不會恨之入骨。

而他們恨誰呢,就是朝中這些大佬,畢竟始皇帝已經徹底將自己給摘出去了,皇帝親征去了,這命令和他無關啊,這個朝中百官為籌措糧草的舉措,關在前線的皇帝何事呢?

而百官,也沒得選,始皇帝雖然什麼都沒說,但又什麼都說了,一個簡單的抄家滅族,就是全局的點睛之筆,一切儘在不言中,威脅,勸說,權柄,操守,生死,始皇帝全部用了進去。

始皇帝知道,也隻有這群人能從這群舊貴族士族手中籌措到糧餉,換做是自己,或是扶蘇,都不行,倒也不是真的不行,但是需要動用強權,這對皇家的名譽不利,所得到的利處不顯,而三公九卿,原本就是這些舊貴族士族的利益共同體。

若是朝中這些大佬,沒有按照陛下的意思行事,那抄家滅族是少不了的,這刀都已經架在脖子上了,你做不做?還是這些舊貴族的利益更重要,這個時候,再堅固的利益共同體都是屁話了,不乾命都要沒,隻要做了,以後會更受皇帝信任,繼續位居三宮九卿,但隻能是皇帝的三公九卿。

朝中的這些高官,要是真的對關中之地那些舊貴族士族開刀,那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出現一個巨大的裂痕,朝中之人失去了背後勢力的支持,隻能更加忠於皇帝,而這些舊貴族士族,失去了朝中的代表,那就更容易被始皇帝拿捏了。

始皇帝這一個看似簡單的舉動,初看,帶著狂傲和不容置疑,繞了一大圈是為了出巡和北征,皇帝獨尊天下,需要這麼費勁嗎?

但是,朝中所有的權力關係,都是環環相扣的,想要徹頭徹尾的達到目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在這輝煌的大殿之上,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始皇帝一個簡單的舉動之下,聯係所有看似無用的舉動,最後成就一盤網住整個關中之地的大局。

名他也要,利他也要,舊貴族被削弱,皇權被加強,朝臣會慢慢失去後方的支持,最後隻能忠於皇帝,而那些舊貴族士族,在什麼都不剩的情況下,最後也隻能迫於現實,徹底服從皇帝,大軍成功出征,糧草無憂,萬事平定,後方無憂,始皇帝一箭往天上射去,就如同爆炸了一般,一箭許多雕落下。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發現,既然關中之地那些老秦貴族士族有如此勢力,始皇帝在無聲無息之下,都已經差不多被逼上絕路了,還不如拚一把,正好始皇帝不在朝中,集結力量,造反啊。

那就正好,更是正中始皇帝的下懷,為什麼大軍出征,朝中還有內史騰,楊端和兩位當世名將不用,始皇帝非要提拔幾位年輕將領跟隨他親征呢?

並且,始皇帝還在藍田大營留下十七萬的大軍,以坐鎮關中,主將便是楊端和,內史騰。

布置這個局,需要有一把刀進行懸掛在人們頭上,始皇帝在朝中之時,這把利刃便是始皇帝,始皇帝不在朝中之時,這把刀也必須留在朝中,而現在,這把刀,便是楊端和,內史騰。

這群關中貴族真這麼做了,始皇帝想必會很開心,再也不用擔心尾大不掉的問題了,並且,國庫還能充實一下。

或許,正是想到這些,右丞相王綰才能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慨,始皇帝這一招,是分化,是威脅,亦是請求,王綰身為大秦右丞相,是維護這群貴族的利益,還是維護大秦的利益,就看他的選擇了。

但最後,王綰說了,他是“治世之能臣,國家之棟梁,大秦之右丞相!”

這便是他的抉擇,無關其他,少了那些紛擾,隻追求本心,國之一字,重於泰山。

九一八事變,勿忘國恥!勿忘國恥!勿忘國恥!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