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沒回來,孫小軍則是去了商業局實習,張小靜被安排到離他們街道不遠的一所小學實習。
張小靜覺得自己應該去教初中的。
但是學校安排的,她也隻能聽從。
許如意覺得他們都長大了,雖然還沒有正式參加工作,但是以後的每年暑假,他們都不可能像高中時那麼自由了。
為了畢業以後能被分配到好工作,以後能拿到更高的工資和補貼,所以他們必須現在就開始努力,要讓自己的履曆看起來更漂亮、更有經驗。
大多數人都以為隻要上了大學,哪怕是中專,也不用操心工作的事,自然會有國家分配。
可是真正上了大學的這些人們心裡頭卻是明白的。
同樣是分配工作,為什麼有人就會被分到窮山僻壤,有人就會被分進各方麵待遇都特彆優秀的單位?
同樣是大學生,為什麼有人就能有機會進入各地的政府部門工作,而有的人則是隻能被分進一些不景氣的廠子裡?
這總歸是不一樣的。
現在一些領導們還是更看重學曆和能力這兩樣,光說是名校畢業生,如果拿不出成績來,人家也未必願意要。
許如意的憂患意識還是很重的。
所以,她才決定到基層來實習。
她得自己積攢經驗,就算以後被分配到AY市的某單位了,她也得知道基層人辦事是什麼樣的一個流程,又是否跟理論上一樣的順利。
不得不說,許如意這想法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許如意到平安公社實習,有顧九東在,那指定不能讓她當個跑腿兒的。
所以顧三歡直接就讓她給自己當助手。
因為顧三歡已經有秘書了,所以隻能讓許如意給他一個助理的職位,其待遇是比照著秘書來的。
但是許如意是實習生,所以要比正式的秘書待遇低一些。
一個月工資二十塊錢,糧補三十一斤、油票四兩、糖票二兩、布票兩尺等等。
這已經很不錯了。
公社裡也有宿舍,但是許如意隻是打算中午在這裡臨時休息一會兒,平時晚上就回許家村,呃,現在她要矯正一些稱呼,以後要說紅旗大隊。
許如意能回來住,最高興的就是許老憨和許劉氏。
因為有許如意回來住了,所以許大朋和苗蘭花也都放心不少,回老家的次數明顯比以前少了,這樣他們也能好好在家休息休息。
許如意有自行車,從家裡騎車到公社,也就是十分鐘左右,對於這個上班距離,她還是很滿意的。
顧九東原計劃在這裡待三天,但是剛給許如意安排好,他就接到了上麵的通知,必須立刻返回部隊。
再舍不得,他也得走。
許如意假裝沒看出他眼底的不舍,十分隨意地丟給他一個小綠書包:“裡麵有吃的,路上彆餓著。”
顧九東接過東西,再看向許如意時,眼底裡分明就有幾分笑意,不過許如意臉皮實在沒他厚,紅著臉轉身跑了。
她一跑,顧九東笑得就更歡喜了。
小丫頭知道關心他,那就表示對他也是有想法的。
顧九東滿心歡喜地回去,琢磨著等任務結束,如果還能來這邊,那一定得跟許如意把話說清楚了。
許如意拿著自己的臨時工作證以及糧票,正式進入工作狀態。
公社食堂裡隻有一個工作人員是正式在編的,其它的都是臨時工。
就這,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著想來當幫廚呢。
公社食堂是整個公社所有工作人員都來這裡吃飯,包括供銷社、農機站、糧站等等,隻要是公家單位的工作人員,都可以憑證和糧票在這裡吃飯。
許如意是第一次體驗這種生活方式。
上輩子可沒能在公社裡當個啥乾部。
食堂一天三頓,早飯二兩糧票,不要錢,午飯和晚飯最多四兩糧票,有些女同誌可能就隻吃二兩飯,但也可以多打,要是吃不完可以帶回家,或者是中午買了,晚上不買,反正就是這麼規定的。
錢倒是沒多少,一天三頓,頂多五毛錢就夠了。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隻有中午在這裡吃一頓飯,極少數住宿舍的,不方便做飯的人,才會選擇在食堂吃三頓。
一個月下來,光吃飯,大概就得花費十二三塊,再加上一些其它的開銷,能攢下十塊錢的,都是相當會過日子的人了。
但是公社食堂給的分量比較足。
有些是夫妻倆,比如說男人打飯,供兩個人吃,要是這麼算下來,那就劃算多了。
女同誌隻要不是乾體力活的,一般飯量都比較小。
許如意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坐辦公室,所以中午頂多也就是一個饅頭,所以她的開銷就比較小。
這個年代的饅頭都比較大個,許如意一個都是勉強吃下去的,有時候會吃花卷,那個個頭小,很多人都覺得不實惠,所以不愛買那個。
正式接觸工作三四天以後,許如意對於自己的工作重點和學習重點也就都有了了解。
因為許如意不是正式職工,所以很多工作她都是等著上麵分派,不好直接去爭取,這會讓人覺得她在搶風頭,在故意跟人家正式的秘書較勁呢。
顧三歡的秘書是位男同誌,倒是沒有那麼多的想法,而且是中專畢業,比許如意大幾歲,姓劉,所以許如意平時就稱呼他一聲劉哥。
“如意,我和顧書記以及主任要去縣裡開會,這個是要分派到各大隊的一些文件,因為大隊部基本上都沒有電話,所以通訊不太方便,你正好有自行車,辛苦一下去分發到各大隊吧。”
“好的,劉哥,保證完成任務。”
大熱天的,誰樂意騎著車子在外頭溜達。
但是沒辦法,這就是工作。
而且許如意也知道,這不是人家在故意為難她,如果今天主任不去開會,那今天這活可能就是主任去做了。
這年頭的領導,可不是那種真地能在辦公室裡喝茶閒聊的閒乾部,那都是得真乾活的。
聽說有時候農忙的時候,各公社的領導們都得跟著下鄉去搶收。
所以說,在基層當乾部,真心不容易。
心累身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