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青史謎蹤:華夏千古奇案集 > 第八十六回 學堂筆墨書風雲 學堂山長失蹤案上

第八十六回 學堂筆墨書風雲 學堂山長失蹤案上(1 / 1)

推荐阅读:

山長失蹤,危機四伏

大明萬曆年間,江南的一座小城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古樸畫卷,其間,育英學堂聲名遠揚。

踏入這方天地,悠悠墨香仿若靈動的精靈,縈繞在每一處角落。

寬敞講學大堂內,整齊的桌椅仿若訓練有素的士兵,靜靜佇立。

每張桌上,筆墨紙硯規整擺放,似在默默訴說著對知識的尊崇。

牆壁之上,名人字畫與先聖語錄錯落有致,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宛如細碎的金箔傾灑而下,光影交織,為學堂渲染出幾分寧靜而莊重的氛圍。

學堂山長蘇文淵,年近天命,麵容清臒,一縷山羊胡更添儒雅氣質,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溫和,恰似一泓深邃的幽潭。

他將畢生心血傾注於教育,一心栽培賢才,在當地備受尊崇。

他學識淵博,對教育之道見解獨到,一心推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革新,期望廣納寒門學子,引入算學、格物等新學科,為學堂開辟新的發展路徑,卻也因此觸動了一些保守勢力的利益。

一個看似平常的清晨,陰霾卻悄然籠罩學堂。

學生們如往常般踏入校門,卻驚覺山長蘇文淵蹤跡全無。

平日,蘇文淵總是早早到校,或於書房潛心備課,或在庭院悠然踱步思索。

可今日,書房門緊閉,屋內空蕩寂靜,物品擺放井然有序,毫無打鬥痕跡,唯有桌上攤開的教案,上麵未寫完的字跡,似在無聲訴說著山長離去的倉促與意外。

最先察覺山長失蹤的,是學堂的資深教習趙德茂。

趙德茂年約四十,為人忠厚老實,在學堂任教多年,與蘇文淵情誼深厚。

發現山長不見後,他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不安,趕忙四處找尋,問遍學堂內每一位教習與學生,卻無人知曉山長去向。

無奈之下,他隻得將此事告知學生家長。

學生家長們聽聞山長失蹤,紛紛匆忙趕到學堂。

一時間,學堂門口人頭攢動,眾人神色焦急,議論紛紛。

其中,富商錢富貴眉頭緊皺,大聲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山長突然失蹤,我家孩子的學業可不能耽誤啊!”

其他家長也隨聲附和,場麵一片混亂。

負責調查此案的,是城中捕頭劉威。

劉威身材魁梧壯碩,眼神銳利如鷹,多年辦案經驗使他行事沉穩乾練。

接到報案後,他即刻帶領手下奔赴學堂。

劉威仔細檢查山長書房,除那本未完成的教案外,還在書桌抽屜裡發現一份學堂招生計劃。

這份計劃滿是蘇文淵對未來的新構想,如擴大招生範圍,廣納寒門學子,引入新教學科目等。

劉威手握教案與招生計劃,陷入沉思。

他暗自思忖,難道是山長的改革理念觸動某些人的利益,才招致暗中加害?

他決定先從學堂教習入手調查。

劉威找到趙德茂,此時趙德茂正坐在辦公室,神情憂慮,不住唉聲歎氣。

劉威問道:“趙先生,您與蘇山長共事多年,您覺得蘇山長最近可有異常?或是與何人發生過爭執?”

趙德茂思索片刻,說道:“蘇山長一心改革學堂,近來為此忙碌不已。

要說爭執,倒是有一次,城中鄉紳孫老爺來找過蘇山長。

孫老爺思想守舊,覺得蘇山長改革過於激進,會壞了學堂規矩,兩人為此爭論一番。”

劉威心中一動,覺這是重要線索。

他又詢問其他幾位教習,卻收獲寥寥。

眾人皆稱蘇山長為人和善,在學堂人緣頗好,實在難以想象有誰會對他不利。

劉威遂前往拜訪孫老爺。

孫老爺居於豪華宅院,庭院幽深,雕梁畫棟儘顯氣派。

劉威見到孫老爺時,他正於客廳悠然品茶。

孫老爺年約六十,身形富態,身著華麗綢緞長袍,舉手投足間儘顯富貴之氣。

劉威表明來意後,孫老爺冷哼一聲,說道:“那個蘇文淵,簡直是胡鬨!

好好的學堂,非要搞什麼改革,還要招收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這不是亂了套嗎?

我確實去找他理論過,但我可沒對他做什麼。”

劉威緊緊盯著孫老爺的眼睛,試圖捕捉一絲破綻,可孫老爺一臉鎮定,似真與此事無關。

劉威又詢問孫老爺當日行蹤,孫老爺稱自己整日在家,有仆人可作證。

線索至此似又中斷,劉威滿心苦惱。

他再次返回學堂,在學堂中四處踱步,思索每一個細節。

此時,一位學生家長悄悄找到劉威,透露一則消息。

原來,蘇山長曾拒絕富商李福的賄賂。

李福欲讓不學無術的兒子進入學堂,遭蘇山長嚴詞拒絕。

劉威覺這或許是突破口,立刻著手調查李福。

李福住在城中大院子裡,院子堆滿貨物,彰顯主人富有。

劉威見到李福時,他正坐在院子指揮仆人搬運貨物。

劉威詢問李福關於蘇山長失蹤一事,李福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鎮定,說道:“我是想讓我兒子進學堂,可蘇山長不答應,我能有什麼辦法?

我雖然心裡不痛快,但也不至於做出那種事。”

劉威並未輕信,繼續深入調查李福行蹤。

一番努力後,發現李福在山長失蹤當晚,曾鬼鬼祟祟出現在學堂附近。

更關鍵的是,掌握了李福與雜役王二暗中往來的蛛絲馬跡,開始圍繞這條線索深挖證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