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驚堂
大清光緒年間,夜幕恰似一塊沉甸甸的烏布,密不透風地將那向來寧靜祥和的清源學堂緊緊裹纏。
四下裡萬籟俱寂,唯有學堂內的一間屋子透著昏黃微光。燭火在風中搖曳閃爍,光影於窗欞之上肆意舞動,好似有一雙無形鬼魅之手在暗中撥弄,急欲將隱匿於黑暗幽深處的秘密昭告天下。
彼時,八股取士之風正盛,清源學堂肩負著為朝廷輸送棟梁之才的重任,每一位莘莘學子皆在為踏上科舉之路而發憤苦讀、奮力拚搏。
學堂的學監周嚴,一位素以嚴厲苛刻、堅守己見著稱的老者,此刻卻直挺挺地僵臥在冰冷的地麵,沒了氣息。
他身側,一本翻開的《四書集注》攤在那裡,書頁被鮮血浸透,原本清晰的字跡早已暈染模糊,難以辨認。
在這以儒家經典為核心教學內容的清朝學堂, 像《四書集注》這類教材本是周嚴傳道授業、培育學子的得力助手,如今卻淪為這樁命案現場最為關鍵的線索之一,默默訴說著這場悲劇的殘酷。
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尚未照進學堂,學生們便被一陣嘈雜喧鬨聲從睡夢中驚醒。
當聽聞學監周嚴慘遭殺害的消息,整個學堂瞬間亂作一團。
有的學生嚇得臉色慘白如紙,眼中滿是對未知的驚惶與恐懼;有的則三兩成群,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著這起突如其來、令人毛骨悚然的慘案。
然而,在這一片混亂之中,有幾個學生的表現卻顯得格外反常。
在清朝,尊師重道的觀念深入人心,學監被殺之事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
李逸塵,平日裡在學業上一直出類拔萃,文章寫得極為出色,是有望通過科舉踏入仕途的好苗子。
可最近幾次考試,他的成績卻如斷崖般急劇下滑。
此時的他,麵色煞白如紙,眼神遊移閃躲,仿佛心底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極力想要遮掩。
他的好友王睿敏銳地察覺到了他的異樣,關切地詢問緣由,李逸塵卻隻是無奈地搖頭,雙唇緊閉,不願多談半句。
在當時,成績關乎學子的前途命運,李逸塵成績的變化自然格外引人關注。
教師們也都紛紛聚集在案發現場的周圍,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震驚與悲痛。
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張沐風老師,他與學監周嚴在教學理念上向來分歧嚴重。
周嚴始終秉持著傳統守舊的教學方法,一心讓學生們死記硬背經典,以應對科舉考試;而張沐風則深受新思潮影響,極力主張教育改革,倡導引入全新的教學模式,旨在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主動性,甚至希望能融入一些西方先進的知識。
兩人為此多次爭論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
如今周嚴遇害,張沐風的處境一下子變得微妙起來。
其他教師看向他的目光中,隱隱約約帶著一絲懷疑的意味。
在那個傳統與變革激烈碰撞的時代,教育理念的衝突格外尖銳。
負責調查此案的捕頭趙勇迅速趕到了學堂。
他身著清朝衙役服飾,神色凝重,仔細地查看周嚴的屍體,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隨後又認真審視周圍的環境,最後小心翼翼地將那本染血的教材收起。
緊接著,他開始有條不紊地詢問在場的學生和教師。
在查看學生們的成績記錄時,周嚴被害前李逸塵成績的突然大幅下滑引起了他的高度關注。
在清朝的司法體係下,捕頭肩負著維護地方治安、偵破案件的重任。
趙勇徑直找到李逸塵,表情嚴肅地問道:“你的成績為何突然下降得如此厲害?這和學監被害這件事,到底有沒有關聯?”
李逸塵緊張得雙手不停地絞在一起,猶豫了好半晌,才結結巴巴地小聲說道:“學……學監他對我的要求實在是太嚴格了。最近的一次考試,我因為過度緊張,發揮嚴重失常。他便當著全班同學的麵,毫不留情地嚴厲批評了我。從那以後,我一見到他就害怕得不行。”
趙勇又將銳利的目光轉向了張沐風:“聽說你和學監在教學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你們最近有沒有發生過特彆激烈的衝突?”
張沐風微微皺起眉頭,神情坦然地回答道:“確實,我們在教育改革的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但我心裡一直敬重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前輩,即便我們意見不合,我也絕對不可能做出傷害他的事情。而且,我始終堅信,教育改革是為了學生們能擁有更好的未來,我怎麼會因為這種事而去殺人呢?”
趙勇陷入了沉思,這起案件表麵看似簡單明了,實則疑點重重,猶如一團亂麻。
究竟是教育改革引發的矛盾衝突釀成了這場悲劇,還是背後隱匿著更深層次的個人恩怨情仇?
那本被鮮血染紅的教材,以及學生成績的異常變化,又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學堂裡依舊彌漫著緊張壓抑的氛圍,如烏雲壓頂。
學生們根本無法安心學習,教師們也沒了授課的心思。
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然而,真相卻如同這沉沉黑夜,深邃而又難以捉摸,讓人滿心困惑,不得其解。
趙勇暗自下定決心,決定從周嚴的日常行為習慣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入手,展開更為深入細致的調查。
他不辭辛勞,走訪了學堂裡的每一位雜役,試圖從這些看似最不起眼,卻又極有可能知曉諸多關鍵細節的人口中找到破案的線索。
在清朝的學堂中,雜役們雖身份低微,但卻對學堂內的大小事務了如指掌。
在與負責打掃周嚴辦公室的老仆陳福交談時,陳福努力回憶起一件事:“就在案發前幾天,我曾瞧見一個神秘人在學監辦公室外麵鬼鬼祟祟地來回踱步。那人穿著一身黑漆漆的鬥篷,把臉遮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我當時還以為是哪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在惡作劇,也就沒太放在心上。”
趙勇聽後,心中猛地一緊,直覺告訴他,這個神秘人極有可能與案件有著千絲萬縷的重大關聯。
經過進一步深挖,趙勇發現這個神秘人叫胡三,是個在市井中混日子的無賴,平日裡遊手好閒,與一些不法之徒往來密切。
與此同時,學堂裡謠言四起,人心惶惶。
有的學生傳言說,周嚴其實掌握著一個關於學堂的驚天大秘密,所以才會招來殺身之禍;還有人猜測,是某個學生的家長因為孩子在學堂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憤而選擇報複。
這些謠言如同野火一般,在學堂裡迅速蔓延,讓本就人心惶惶的局麵變得更加混亂不堪。
在信息相對閉塞的清朝,謠言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往往超乎想象。
李逸塵在這樣的緊張氛圍下,精神愈發緊繃,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他開始頻繁地做噩夢,夢中總是會出現周嚴那冰冷僵硬的屍體,還有一雙充滿怨恨的眼睛,死死地盯著他。
終於,在一天夜裡,他再也無法承受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偷偷地收拾好行李,打算逃離這個讓他恐懼萬分的地方。
然而,他的一舉一動被王睿發現了。
“逸塵,你這是打算去哪兒啊?”王睿趕忙攔住李逸塵,目光中滿是疑惑與擔憂。
李逸塵慌亂得語無倫次:“我……我實在是受不了了,我怕被當成凶手啊。”
王睿皺起眉頭,認真地勸說道:“你越是這樣逃避,就越容易引起彆人的懷疑。如果你真的沒有做過就應該留下來,把事情原原本本說清楚。”
在王睿的苦苦勸說下,李逸塵猶豫再三,內心經過一番激烈的掙紮,最終還是放下了手中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