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非遺傳承人 > 第323章 箱中記一生靈塗炭

第323章 箱中記一生靈塗炭(1 / 1)

推荐阅读:

處理完兒子之事後,柴卓下令兵發膠濟城。先頭部隊行軍到東門後,探子來報:“敵軍布陣極其古怪,百姓身無甲胄,手拿武器列於前麵,土兵們拿著弓箭與長槍在後督戰。城門之上,士兵押著婦幼與老人,傳令兵在城上到處奔跑號令,百姓如不能取勝或陣前投敵,當場砍了他的親人。

原來,本城的守官是劉豫的兒子劉曾,聽說柴卓大軍到來,想到城中糧草不多,隻夠二月之食,想棄城而逃。手下文官獻計道:“此城一失,你父親必將生氣而拿你開刀,糧食缺少可以驅趕百姓出城作戰,百姓死亡,隻留士兵,糧食便可支撐一年。柴卓自視仁義,打著吊民伐罪的旗號,如不忍殺百姓,我城池可保,殘殺百姓,則替我省糧,城池亦可堅守,以待將來變故。”

劉曾聽了,覺得有理,於是有了開頭的一幕。柴卓也猜到了他的用意,為將之責,在於保境安民,這樣的守法,隻要連續十幾天的猛攻,城中必生變故,但百姓死傷必重。起義之前,柴卓本是商人,不是殺代果斷的將軍,一下子下不了這狠心。於是,下令留三分之一人馬圍城,大部隊繞過城防繼續前進。

十餘日後,傳來軍報,說濟膠城已破。經過是連攻七八天後,守軍以百姓守城不力之名,殘殺他們的親人,一城百姓死亡大半,百姓忍無可忍,反水放開城門。李有勇將軍震怒,城破之日,下令不許一個士兵投降,一概殺死,砍下五千餘士兵的腦袋,在城外築成京觀。俘虜劉曾後,遊街示眾,並於曹市千刀萬剮,為死去的百姓報仇。

《京觀》

戰禍啟,血肉飛,

河泛朱,土成赤。

一將功成萬骨枯,

戰場本是修羅場。

五千貔貅成京觀,

一萬隻眼空向天。

一家興百家凋零,

一人帝萬人流漓。

“什麼叫京觀?”一個客人好奇地問:“是一種漂亮白風景嗎。”

可能是自己的普通話不準確吧。金華斌又詳細地描述了一番道:“京觀就是古代發生大戰,戰勝的一方把敵人的屍體成千上萬的築土成高台,向世人誇耀武功。”

說完,把桌上的土豆泥往油炸知了上一拌,堆成一個梯形的高台模樣,說:“就這樣子,一層層壘起。”

客人一看傻眼了,這麼個打比方,這菜還吃得下?金華斌講到興頭上,並沒發覺,繼續賣弄著:“京觀:京,高丘也;觀,闕型也。古人殺賊,戰捷陳屍,必築京觀,以為藏屍之地。秦白起坑殺趙卒四十萬,就曾築京觀示威諸侯,東漢皇甫蒿誅黃巾軍,也曾多次築京觀震懾百姓。”

其它客人聽得津津有味,這位客人卻大叫道:“今天我戒葷,給我簡單些,來一份仙居的澆頭麵吧。”

澆頭麵做法簡單,但味道很好,極有地方特色。金華斌知道是故事引起的反應,笑著吩咐後廚給做。

不多久,一盤香噴噴的澆頭麵端上來。客人嘗了嘗,味道大讚,忙問做法。金華斌作詞說明了做法。

《一剪梅,仙居澆頭麵》

筍絲肉絲雞蛋絲,豆乾油泡,黃花菜炒。

帶水悶煮再啟鍋,香也嫋嫋,澆頭已好。

仙居米麵細且白,鹽酒味調,入水清燒。

精雅細巧湯清澈,綠是蔥花,紅是菜椒。

聞到香氣,滿桌客人都極感興趣,又點了大份澆頭麵作主食。邊吃邊敬酒聲中,金華斌繼續柴家的故事道:“義軍連克數城,劉豫心膽俱裂,不知如何是好。正在這時,柴卓接到線報,說趙宋也派了將領韓忠與嶽鷹帶兵攻打偽齊。”

局麵變得複雜了。趙宋攻偽齊怕金國出兵,不攻又擔心柴氏成事,一直鼠首兩端,隔岸觀火。看柴卓攻城掠地並沒有引起金朝出兵,朝中主戰派逐漸占了上風。

柴卓召集王智略與李有勇議事道:“現在,趙宋亦出兵攻偽齊,可他們明著攻齊,實則對我軍下手,手下軍官多受對方鼓惑,說大家都是宋之子民,當忠於大宋,願意棄周投宋者,當官的官升一級,當兵的獎銀十兩,軍士多有親人在南宋,現在,雖無大規模投宋的行為,但招兵難度增大,卻是不爭的事實。遲早之間,周宋兩軍會有一戰,兩位可有何良策?”

“操他奶奶的熊,我們攻他個措手不及,殺他士兵築個京觀,看趙家小孩敢不敢與我對敵?”李有勇拍桌道:“我這就設伏兵去。”

“兄弟休慌,宋周都是我中原子民,要決勝負,也得驅除蠻夷之後,目前合則兩利,戰端一起,傷了大義。”王智略指了指地圖說:“為今之計,當穩定南方財稅之地,交接當地豪強,讓出一條路,讓趙宋的數十萬兵馬去西方與劉豫及金兵死戰。”

宋軍兵營中,韓忠與嶽鷹會麵,定下進兵方略道:“柴氏之所以成事,是以兒歌收不明百姓之心,目前,我們公敵為劉豫與金,北方新陷,人心在‘宋,可以兒歌破之。”

其時,佛教在南方影響日深,柴榮又因毀佛而亡,商議後,從宋營傳出一歌。

《因果有報》

今世果,前世因,

周毀佛,氣運儘。

天無二日國一君,

君君臣臣名份定。

忠孝節義傳千古,

叛宋地獄受鋸刑。

應天院牡丹報喜,

紫微星因運宋興。

傳說趙匡胤出生時,洛陽應天禪院的牡丹提前二十多天開花,香飄數裡,讓人們驚歎不已。而他的母親杜氏在懷他時,曾夢到太陽進入懷抱,而且出生時胞衣如菡萏,身上散發著金色異香。時有異人說他是紫薇星轉世。韓、嶽兩將把這傳言編到兒歌中,信佛之人更借題發揮,力證趙宋得位是天命所為。

此歌傳開後,北方老百姓從心底裡認為,趙氏代柴氏是順天應命,並且,取代柴氏後還封柴氏後人為崇義公,不象前朝把禪讓的皇帝後人趕儘殺絕,是一個仁義的明主。周宋的宣傳戰中,柴氏的周營輸了趙氏的宋營一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