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都洛陽的營建,從開始到結束,共計曆時十個月。
幾乎每個月都要征發近兩百萬的工匠農夫。
其耗費的人力物力,幾乎是有史以來的曆朝之最。
【丁男不足,役及婦人。】
若遇男丁不夠,婦人也要應征而來。
這大殿的每一塊青磚之下,都鋪著一捧滾燙的鮮血。
萬民的哀哀哭泣,高座明堂的天子,又如何聽得到呢?
他隻會坐在高高的王座上,攬著美麗的宮妃,洋洋自得的暢快大笑。
“朕貴為天子,這天下的好風景,自要由朕一人獨占,一人獨享!!”
他翻閱著天下的山川畫圖,尋覓所有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地方。
翻著翻著,偉大的隋煬帝陛下忽然靈機一動。
朕單看這些畫冊有什麼意思?
不如直接實地去看啊!!
但,隋煬帝陛下何許人也?
讓他坐著馬車每日顛簸的趕路,那必然是不行的。
古時候嘛,交通工具說來說去其實也就那幾樣。
楊廣陛下金尊玉貴,嬌軀受不得馬車顛簸。
那便隻剩下一種交通方式了。
——船。
其最荒謬,最荒誕,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場鬨劇就這樣拉開序幕。
【大業元年四月,隋煬帝征發河南、淮北各郡百姓前後一百多萬人開辟通濟渠。】
北麵從黃河引水,過洛水、淮河,經汴水,貫通長江。
黃河和長江,自古以來,乃是華夏大地最至關緊要的兩處天險關隘。
中間間隔的大地,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算短。
是策馬疾馳也可望而不可即,徒步走之,望不到儘頭的天塹。
因著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信手一揮,興之所至,便要萬民,用鮮血為他澆築出一條連通黃河與長江的暢通無阻之路。
畫麵定格在那帝王充斥著野心的麵孔上,隨後就倏然一轉。
如天撒星輝一般,一條巨大而又寬闊的運河赫然貫穿在畫麵正中央!!
那運河浩大而又寬闊,兩側種著密密匝匝的柳樹,間或有一兩間豪華無比的宮殿屹立在岸旁。
那柳樹,是給遊船時帝王解悶的風景,那宮殿,是帝王行進路上偶爾歇腳的行宮。
運河的正中央,正有一批船隊浩浩蕩蕩的自遠處而來。
不,與其說是船隊——不如說是艦隊。
浩浩蕩蕩的大小船隻拱衛著正中央的那艘巨大的艦船,一望仿佛看不到邊際!
鏡頭靜靜地停駐,將這場浩蕩的景象映入其中。
天幕前。
曆朝曆代的帝王們靜靜地抬頭看著這堪稱恢宏的奇觀,卻沒有一人能笑的出來。
哪怕窮奢極欲如宋朝帝王,也笑不出來。
他們不從長江往黃河修運河,難道是因為他們不想麼?
漢武帝年間。
劉邦看的眼珠子都有點發紅,他恨恨的砸了一下桌子。
“這狗東西……這得花多少錢!耗費多少人啊!!”
有這個錢,有這個人,乾點哪個異族不好?!!
武帝陛下拳頭硬了!
諸葛亮定定的看著天幕,長歎一聲。
“運河,本為利國利民的好事,徐徐圖之未嘗不會鑄佳話……”
明洪武年間。
朱元璋負手瞧著那浩浩蕩蕩的艦隊,頗有些出神。
“這些艦隊,拿來打天下也很足夠了啊……”
小朱棣相當費解的看著天幕。
“就是啊,這麼多船就為了去看個破風景!”
他實在沒什麼藝術細胞,表示不敢恭維。
在天幕前諸多帝王神色各異之時,彈幕上已然在寂靜之後毫不客氣罵開了。
【這叫什麼,廣神大力出奇跡唄!!】
【尼瑪現在咱們的生產力都不敢這麼造,他到底怎麼敢的啊?!!十個月造東都洛陽?!】
【秦:對味兒了,老弟!】
【阿房宮20】
【微微,樓上拒絕拉踩啊,阿房宮可壓根沒建!!】
【我算算這會兒那東都洛陽還沒建完呢吧?這邊兒就敢立刻繼續造運河,他瘋了還是我瘋了?!!】
【廣神發癲,寸草不生,誰管你百姓夠不夠使,反正他就是要!!】
【楊廣:你們懂什麼,我這是體察民情狗頭】
【《體察民情》】
【你們懂什麼,這是我們廣神南水北調的天才一筆!!】
【啊對對對!】
【我真從始至終都想不明白,把運河和東都洛陽算成功勞記在楊廣頭上至今不放的人什麼心態。】
【嗬嗬,尼瑪有功也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功勞,是無數死在這征役之路上的人的功勞!!】
【皇帝果然好乾啊,動動嘴皮子就有無數功勞往頭上蓋,難怪人人都想當(諷刺)】
【如果隻是單純的修洛陽宮和運河,哪要的上那麼多華麗的布置?他就是為了自己的享受,呸!】
【楊廣:我大隋疑似太富有了(狗頭)】
【秦始皇人稱小楊廣唄(狗頭叼花)】
……
天幕前。
隋文帝將將清醒過來,看到漫天毫不留情的彈幕狂噴,又眼前一黑,險些再次暈死過去。
楊勇在一旁都看直了眼了,瞠目結舌。
“你、你你……”
尼瑪還能這樣?!
這小子平日裝的人五人六的,享受起來未免也太不是人了吧?!
這思路是尋常人能想到的嗎?!
“就為了坐船出去看風景,直接修運河?!”
楊勇自問自己也算是奢靡享受之輩了,但跟楊廣一比,他真是自慚形穢。
不過何止是他自慚形穢?此時此刻天幕前的各朝著名敗家子兒們都挺自慚形穢的。
“哎,還是吾想象力太匱乏了……”
敗家也多是一門藝術啊!!
能敗成楊廣這樣,也是古往今來,前所未有了!!
那句‘不怕富二代敗家,就怕富二代想創業’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楊堅哆嗦著在內侍們的攙扶中站直了身子,腳步一深一淺的走過來,掄圓了胳膊,就要再次狠狠抽到楊廣臉上!!
“朕、朕到底是造了幾輩子的孽啊……”
怎麼就碰上這麼一個兒子?!!
楊堅臉上的表情此時說是憤怒,倒更不如說是一種萬籟俱寂的死灰色。
他兢兢業業了一輩子,厲行節儉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才積攢下來的國泰民安,盛世圖景——!!
隋初和秦初是完全不同的光景,他用了多少努力才讓自己得以避免走上秦皇的老路!!
“朕自以為,儘管相似,但朕和秦始皇是不同的。”
秦皇死時,國內尚且動蕩不安,朝野上下都是極不穩定因素。
故而秦二世哪怕並非胡亥那等孽障,也很難逆轉朝局。
楊堅顫抖著手,幾乎要落下淚來。
他正是害怕自己的後嗣麵臨著秦二世一樣的局麵,才兢兢業業的經營著朝局!!
可他的好兒孫,他的繼任者——親手給他交出了這樣一個殊途同歸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