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

第454章 楊堅有囤積癖啊!(1 / 1)

推荐阅读:

……

事實上,隋文帝以自己作比文景二帝還真不是不謙虛。

基於社會生產力水平比之漢初要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隋文帝能積攢下的家業甚至還要超越前者。

【公元589年,隋文帝統一華夏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沿著秦皇曾經的道路先走一遍。】

車同文,書同軌必須先搞起來。

再其次,天下分裂了那麼久,各地使用的錢幣都不一樣,王朝新建,自然不會再用以往的,貨幣和度量衡也是勢必要統一的。

這是秦皇曾留下的路,也勢必將是日後每一位大一統的帝王所必須要走的路。

不過,也許是經曆了太多年亂世的坎坷。

隋文帝是個囤積癖格外旺盛的皇帝。

他好像特彆害怕突然哪一天糧食不夠吃,或者是東西不夠用,逮著機會就會瘋狂的囤囤囤。

起初還不那麼明顯。

什麼時候大臣們也都漸漸察覺到了自家陛下這個特殊的愛好呢?

據說伐陳回來之後,隋文帝大行封賞了一批有功勞的將士。

【一次賞絹布,三百餘萬段】

【略計每年賜用至數百萬段】

【其餘出師命賞,亦莫不優隆】

給錢給布給糧食,相當大手筆。

受賞的從一開始的興奮,到後來有些心慌。

“我隋朝畢竟才建國沒多久,正是用錢的時候,陛、陛下這樣掏空家底賞賜咱們,國庫真的撐得住麼?”

一群人一合計,覺得自己雖然受賞很高興,但也不希望剛建立沒多久的王朝因此出問題啊!

可誰知,他們跑去一問,居然發現各地的國庫不僅沒有半點減損,反而各個都滿的差點溢出來。

【府庫曾無減損】

【庫藏皆滿】

哦,原來陛下不是掏空家底。

隻是把溢出來的刮了點油皮。

眾人麻木。

彈幕爆笑如雷。

【哈哈哈哈哈哈終究是錯付了!】

【臣子:我恨狗大戶】

【完了,給我看仇富了!可惡,楊堅到底哪兒存的這老些錢!!】

【合理懷疑楊堅是不是放不下了才拿出來賞給大家點(狗頭)】

【楊堅:那不然呢(狗頭)】

【人比人氣死人啊,有些人剛建國窮的揭不開鍋,有些人剛建國倉庫滿的塞不下!】

【你說他鐵公雞吧,人家倒是把這老些東西拿出來賞賜,你說他大方吧,他居然能無聲無息的囤這麼多!!】

……

這還僅僅隻是開皇初年留下的數據記載。

【公元592年(開皇十二年)】

隋文帝攢著攢著,忽然發現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各地庫藏都滿了,一點也塞不下了。

於是,生性節儉的隋文帝自登基以來,第一次大手一揮,要大興土木了。

——建倉庫。

【於是乃更建左藏之院,構屋以受之。】

在隋宮裡麵,他就足足建造了有一百九十間府庫,用來囤各種各樣的絲、綿、布、絹、麩、曲、金、銅鼓……等等。

伽羅來告訴過他一聲,“那羅延,宮裡沒那麼多吃飯的嘴。”

你囤這麼多東西是想讓我一個人用上八百年麼?

楊堅卻挺認真的表示。

“防範於未然,本來那些地方也不必騰給妃子住,不如利用起來放些東西。”

伽羅:……

有時候很懷疑,你就娶我一個是不是擔心妃子多了會吃空你的庫藏。

彈幕嘎嘎的捧腹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救命我要笑死了!】

【伽羅:合著你不娶妃就是怕多幾張嘴是吧?】

【楊堅考慮了一下,表示宮裡不需要那麼多吃白飯的(狗頭)】

【要麼說那有些皇帝的後宮鬥不動呢,你多吃一口飯皇帝都得嫌你乾活不努力!!】

【宮妃:什麼扒皮皇帝,這狗日的宮妃誰愛當誰當吧(拍桌流淚)】

【oi,說的就是你們,什麼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的(狗頭)】

【漢武吧……應該還是可以努力努力的(思考)】

【努力啥,長得好看讓他多新鮮幾天再滾蛋,長得不好看直接滾蛋(冷漠臉)】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竟然無法反駁!】

天幕前。

劉徹餘光瞥見彈幕又蛐蛐兒自己,頓時老不高興。

“又說朕壞話!這些家夥!!”

衛青默默看了幾眼,沒找出哪一條可以稱得上‘壞話’的。

貞觀年間。

李世民瞧著頗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

“有道理啊……朕怎麼就沒想到隋文帝這一茬!”

長孫皇後笑容僵住,“陛下也想要在殿中修庫藏?”

李世民道,“哦,那倒不是。”

長孫皇後微鬆了口氣。

李世民又唧唧歪歪。

“觀音婢,你說咱們要不還是打發了那群吃白飯的吧!省的她們老是在後宮裡跟你宮鬥!!”

妃子們:…………?

你做個人吧,你說我們跟誰宮鬥?!

……

天幕畫麵悠悠然轉過。

鏡頭像是長了翅膀的飛鳥一樣沿著全國上下飛馳徘徊,分彆將無數州縣的府庫都映了進去。

隋文帝的囤積癖並不僅限於京都和皇宮。

他把這份壓力同等的傳遞給了各個州縣。

【西京置太倉、衛州置黎陽倉、洛州置河陽倉、陝州置平倉、華州置廣通倉……】

隋文帝表示我看你們沒事兒做挺閒的,那不如就修糧倉吧,每年都給朕記得往裡塞,朕定時定點要查賬。

而且這倉庫還必須修的特彆大,裡麵至少都要有兩三百窖。

【儲米栗,多者千萬石,少者亦不減百萬石。】

這個數量有多麼龐大呢?

【公元585年,適逢關中大旱,連年顆粒無收。】

隋文帝僅開了一個廣通倉,便救活了一整個關中的百姓。

他自己從來節儉,哪怕身居帝王高位,也從不事奢靡享受。

他早就不缺一口米糧,但他好像總是害怕吃不飽飯。

更怕天下百姓熬不過下一個災年。

他將全國各地都設置義倉,嚴苛的將這些糧倉都控製在政府手裡,害怕地方的官員貪汙受賄,關鍵的時候取不出糧食。

【本置義倉,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計,輕爾費損,於後乏絕】

於是,每每逢旱逢水此等天災,人們便不再像以往那樣害怕。

因為他們知道,英明神武的隋文帝陛下。

總能找到一個離他們最近的,或許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堆得滿滿的糧倉。

然後開倉賑災,救萬民於水火。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