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二公子袁熙,個人能力或許不如,曆史上很多人,但他有袁家這個平台,利用袁家這個平台,他能吸引很多人才,這就是平台吸虹效應。
為什麼很多能人異士,不首先投靠曹操、劉備、孫堅他們,因為袁家的平台,不是他們幾人能比的。
直到後來,曹操、劉備、孫堅,他們的基本盤,越來越大,他們本身的能力,才有了更大的吸虹效應。
。。。。。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倘若董卓廢立後,穩定朝局,擊退諸侯聯軍,還政天子大臣,然後病逝長安,那另一個霍光,非董卓莫屬。
董卓:天下人誤我多矣。
。。。。。
192年的長安城,籠罩在一種壓抑而又微妙的氛圍之中。董卓,這位曾經權傾朝野、不可一世的權臣。
如今已六十多。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他的步伐不再矯健,眼神中透出英雄遲暮的落寞。
董卓深知呂布的勇猛,那是他手中最為得力的一張王牌。為了防止呂布被他人拉攏,尤其是被王允那個老狐狸帶跑,董卓做出了一個自認為萬無一失的安排。
讓呂布守衛皇宮。在他看來,皇宮乃是權力的核心所在,將呂布置於此處,既能讓他遠離王允的蠱惑,又能讓呂布時刻感受到,自己對他的信任與重用。
然而,董卓沒有料到,王允正在暗中策劃著一場,足以顛覆他的陰謀。王允深知呂布的弱點,那就是好色。
於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計劃,在王允的腦海中逐漸成形,王允讓貂蟬進入皇宮,教授董貴人和伏貴人跳舞。貂蟬身姿婀娜,舞步輕盈,仿佛是從畫中走出的仙子。
呂布這一次見到貂蟬時,整個人都呆住了。貂蟬那含情脈脈的眼神,如同勾魂的絲線,一下子就把呂布的心緊緊纏住。呂布的目光再也無法從貂蟬身上移開,他的心如同被火焰點燃,整個人被迷得神魂顛倒。
而王允的侄子王淩,也在這個時候瞅準了機會。他深知呂布在董卓陣營中的重要性,若能將呂布拉攏過來,那對於推翻董卓的統治,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於是,王淩憑借著貂蟬這層關係,開始接近呂布。
“呂將軍,久仰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英勇非凡啊。”王淩滿臉堆笑地,對呂布說道。
大殿門外,呂布此時的心思,還在跳舞的貂蟬身上,隻是隨口應道:“哦,你是何人?”
王淩不慌不忙地介紹自己:“在下王淩,乃是王允大人的子侄。呂將軍守衛皇宮,真是勞苦功高啊。”
呂布微微皺了皺眉:“你來找我,所為何事?”
王淩湊近一步,壓低聲音說:“呂將軍,我觀將軍英雄蓋世,隻是如今卻被董卓那老賊利用。那董卓生性殘暴,不得民心,將軍難道就甘心一直被他驅使嗎?”
呂布心中一動,他雖然對董卓忠心,但這些日子來,董卓對他也有諸多猜忌,而且貂蟬的出現,讓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想法。“你這話是何意?”
王淩微微一笑說道:“將軍,隻要你我聯手,再加上我叔父王允大人,在朝中的威望,推翻董卓並非難事。到時候,將軍想要什麼,還不是手到擒來。”
“這。”呂布陷入了一番沉默。
“此女隻應天上有。”王淩還飄了眼貂蟬,意思是事成之後,貂蟬也不在話下,呂布也看懂了王淩的暗示。
“請容我三思。”呂布陷入了沉思,他一方麵對董卓還有些忠心,畢竟董卓對他有知遇之恩。
另一方麵,貂蟬的身影不斷在他腦海中浮現,他想要和貂蟬在一起,就必須擺脫董卓的控製。
看著不遠處,媚態橫生的貂蟬,再加上王淩的勸說下,呂布的內心逐漸發生了動搖。
。。。。。
“我呂奉先,英雄一世,負儘天下人,唯不負貂蟬。”看著隨袁熙遠去的貂蟬,呂布的心都要碎了。
192年,長安,朱雀大街。
若不是貂蟬以命相逼,二公子袁熙怕是,難以在呂布手下活命。呂布終究是放過了,袁熙和貂蟬。
呂布:美人不在,我要這天下何用?
失去精神依托的呂布,渾渾噩噩,性情暴力,後來長安守衛戰,也沒有了奮鬥的動力,李榷、郭汜叛軍殺進長安,呂布帶領麾下兵馬,出逃南陽投奔袁術。
。。。。。
都說袁紹任人唯親,可是關節時刻,真的上的還是自家人,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忠義之士畢竟少數。
其他人隻是一份工作,領一份薪水而已,乾什麼為他袁家玩兒命。換成你是老板,人事、財務、後勤,這等重要部門,一點親信也不插?就這麼人格高尚?
遠的不說,魏武帝曹操,何等的雄才偉略,權力核心也是,夏侯惇、曹仁等宗親勢力,其次,選人用賢。
宗親勢力凋零後,以司馬懿為首的世家,立馬掀翻了曹家江山,那時,又有幾個忠義之士,為曹家捐軀。
後來,袁熙開創晉朝,他賢雜混用,宗親勢力,外戚勢力,大臣勢力,世家門閥,寒門子弟,他都選而用之。
畢竟,天道為公,不可偏用。
。。。。。
“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身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儘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汙邪?”朱俊對關東諸侯,充斥著不滿。
192年,洛陽,金庸城。
朱俊想要再次勤王,不過關東諸侯無人響應,朱俊這次十分憤慨。而且,袁術勸說朱俊,放棄勤王之舉,自立為諸侯,並由有意結盟,被朱俊一頓痛罵。
朱俊的勤王之舉,袁術直接無視了,袁紹口頭上響應,不久後,二公子袁熙,隻身赴長安,刺殺董卓。
老好人陶謙,倒是實在人,派麾下的曹豹,給朱俊送了一些兵馬,當然,隔壁的曹操也給了些糧草。
皇甫嵩、盧植、朱俊三人,被稱為漢末三傑。
皇甫嵩選擇了明哲保身,盧植選擇可歸隱山林,隻剩下了朱俊,作為孤臣,在洛陽之地,苦苦支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