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做的這個決定,並不是沒有阻力。趙家叔伯們就頭一個反對,但是當著祠堂裡列祖列宗的牌位,趙正用數據讓他們閉上了嘴。
僅僅隻是一條三十裡地的渠,其工程量之巨大,就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平涼村三百多口全部都上,一天可能挖一裡地?
就算第一期工程隻是挖個大概,那土方量就已經是個天文數字,馬上就是春耕,沒有水,拿什麼去澆灌荒地?
若是不開荒地,每家就接著去弄那兩畝幾分地,然後再餓上一年嗎?
趙正發誓,決不允許!
不僅要挖渠,還要挖六個蓄糞池,除了因為澆灌成本而荒廢的那一百六十多畝土地外,河灣邊還有七十多畝空地,必須在種菽之前,打理出來。
打魚?
從此以後,就便斷了這個念頭吧!大通河上上下下,哪裡還有你們打魚的地方?如今去河裡撈一網,都不夠我給你們熬的湯藥錢。
想要做下這些大事,平涼憑什麼?
家家戶戶都想兄弟姐妹多,可事實就是,人力如今是限製平涼的最大障礙!
否則,我趙正為什麼要討好周集,為什麼要娶周二和的兩個女子?我趙正趙元良,難道在你們眼裡就隻是個不入流的老色批?
招來的丁壯和他們的家眷,就站在祠堂門前,趙正立在馬車上,大聲道:“萬望諸位鄉親父老,摒棄陳舊雜念,如今隻有一條,活下去,並且活得更好!從此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我趙元良沒什麼本事,能做的,僅此而已!”
……
沒人再有反對的意見。
無論是平涼的原住民,還是新來的,都餓怕了。
趙金玉趁著大家都在的時候,宣讀了新年擬定的第一條土地措施。
凡平涼村民,無論趙氏本宗亦或是落戶新丁,自今日起,耕作一視同仁。
自年始,摒棄分田慣例,無論貧瘠肥沃,均為我平涼諸位共同之田地產,不分彼此。
人丁日出勞作,日落而息,以工分計之。所產換賣之錢糧、布絹、絲麻、鐵具,所租買之耕牛、馱馬,所養之雞鴨、豬羊等均為平涼諸位共同之財物。田租地稅,戶稅徭役等租傭調項,均為平涼諸位共同之所擔……
為了達到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目的,趙正直接照搬了他所熟知的小集體經濟和大集體勞作的經驗知識。
他前世對這類製度其實並不十分感冒,這完全放棄了自主發展的思想,違背了市場和經濟的規律。
這種記工分,吃大鍋飯最容易養出懶漢。
但這被人詬病了幾十年的製度,在眼下的平涼卻最為適用。
小農終會覺醒,但現下趙正要做的,就是讓所有人都填飽肚子。或許等哪一天,有人會不滿,有人會抱怨,或許日後的某一天,趙正會被人指著鼻子罵,但那有什麼關係!
他力所能及地救下了他能救下的所有人,那就夠了。
就是如此地簡單粗暴。
並且沒有人表示反對。
因為在場的,平涼村曾經最大的地主,是趙正。平涼的農戶,沒有誰敢拍胸脯說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沒有趙正父輩祖輩的恩惠,並且如今的平涼,依然在受著趙正的恩惠。
興慶二年正月初三,新年第三天,趙正革了自己的命。
招來的新丁和他們的家人被安排進了已經空了的人家,在簡單打點之後,便有鄰裡上門,送上了一些最簡單的生活用品,甚至柴火。
為了照顧趙氏族親的感受,區彆先後,趙正把祠堂分作了上下兩廳。吃飯時上廳是本宗氏,下廳是外姓人。
這是叔伯們最後的倔強,趙正也彈壓不住。
但外鄉人並不氣惱,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對宗族的敬畏甚至超過了皇權,能讓他們進祠堂吃飯,就已經是平涼給的天大的麵子。當即便有外鄉人跪了下來,向趙氏宗族的先祖牌位使勁地扣頭。
趙正並不想刻意去改變這種現狀,因為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毫無意義。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符號,他要做的,就是在這些符號上刻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大年除三開始,直至大年初七,趙正馬不停蹄,一刻也沒敢耽誤。跑完上平鎮,拿著耆老給的保書,帶著平涼村新造的民冊,直奔縣府而去。
落戶的工作出人意料的順利,就算是過年,縣衙也受理了這等惠民的舉措。縣丞拿著通緝冊書對著名單一個一個地複核,確定沒有通緝要犯,這才蓋了縣府大印。
“趙裡正,如今敢如此大數目地往自家招丁的人,可不多了!”
趙正點頭稱是,道:“這幾年大家過得都苦,沒有多少餘糧去送給旁人。若不是平涼修渠需要人手,我也不想乾這等大事。”
“哦?你們要修渠?”
“正是。”趙正也不隱瞞,把平涼村開挖灌溉渠的想法和盤托出,縣丞似乎很感興趣,“嘖”了一聲,道,“這條渠要是修通了,可開多少荒地?”
趙正早就計算過了,當即道:“二百三十餘畝。倒不是灌溉極限,而是就算招了丁,也不能再開了。人不夠。”
縣丞腦袋轉得極快,心道朝廷如今鼓勵墾荒,平涼村一馬當先,若是成了,無疑是蒼宣的一個榜樣,那可不是典範?
但不知平涼村能耐如何,具體事宜還須現場勘驗。若是真能挖出一條能惠及十裡八村的大渠,那彆說是在涼州,就算是在朝廷,也是一件大功。
趙正見縣丞的眼睛在閃光,情知縣府也定是對此事極力支持。當下又把自己麵臨的困難一一擺出,讓縣府定奪。
農具,特彆是鐵質農具,奇缺!
再一個,是地,周集占著水渠必經之路,就賠償問題,尚未談妥。
不過征地這事茲事體大,牽扯律法、氏族等多方麵因素甚廣,處理不當會動搖治民根本。這種事彆說是縣府,就算是河隴節度使,麵對這種問題,他也不能亂來。
趙正當然知道這其中緣由,隻道哪怕先動工,多挖幾裡地都沒關係,關鍵是要動起來,不要誤了春耕。
這番話一出,便連縣丞都讚歎不已,直誇趙正果然年輕有為,端得是識大體,認大局。
既然平涼缺鐵器,那好說,生鐵等一應物事,縣府全力供給,需要多少就拿多少,專項專用,打了農具隻需登記造冊留上官備查,就不必來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