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在格蘭特伯爵領的北麵,河灣軍團正沿著大道北上,去往貝奧武夫伯爵領的阿斯加城。
一隊隊火槍手,整齊有序的行進,他們的身上隻穿著製式武裝衣,鐵甲和盾牌都集中放在輜重馬車之上。
雖然依舊扛著沉重的燧發步槍,背著單兵行囊,但幾十斤負重,對於強壯的北境正規兵來說,幾乎等於沒有。
他們的身邊是一輛輛輜重馬車,緩緩越過步兵隊伍,去往前方的指定營地等候。
這裡的大道是貝博奧斯家族經營百年的轄境主乾道,雖然沒有硬化,但也足夠寬敞,足夠三輛馬車的並排行走。
因為春季多雨,道路上泥濘不堪,河灣的機動火槍團,成為了開路先鋒,沿途大量鋪設碎石、枕木,將最泥濘和坑窪的路段填平。
如果不進行道路修繕,後麵的第一火炮團,就沒法將各類火炮送達戰場。
這個時候,河灣步兵的工兵訓練發揮出效果,恐怖的建設力量,讓隨行的格蘭特暗自咂舌。
上個月裡奧來信說要借道北上,格蘭特想都不想就同意了,儘管他的領地百廢待興、到處缺人,依然征調了三千民夫,提前給這條北上主乾道進行修複。
等到裡奧的軍團抵達,三千民夫的道路修複進度也還不到三分之一。
但是河灣的一千五百名火槍手,騎著快馬,拎著工兵鏟,用三千民夫一半的時間,就將這條泥路煥然一新。
現在主力北上,載重極大的六匹馬車和兩三千磅重的雙輪馬拉火炮,沒有一輛因為路況受損。
格蘭特和裡奧在小山坡上並排而立,看著一隊隊步兵行軍,忍不住讚道:“你們河灣的火槍手,真是天下少有的精兵。”
裡奧微微一笑,這些所謂的精兵,按照北境傳統步兵來算,其實過半都是三年份的新兵。
但因為河灣拋棄了傳統的領主征召製度,改為常備軍募兵製度,這些新兵三年裡的訓練時長,比其他伯爵領的征召兵十年還多。
而且裡奧按照的是近代步兵的標準進行訓練,每一個預備役新兵,都要通過射擊、工程和刺殺三項考核才能進入第一、第二主力步兵團,否則就隻能在第三、第四步兵團擔任領地的防守、巡邏工作,沒有境外作戰的機會。
一個合格的河灣精銳火槍手,遠能配合隊友組成線列槍陣,進行火槍輪射提供火力,近能組成刺刀槍陣,抵禦騎兵和近戰搏殺。
行軍和駐紮期間,也能化身工兵,快速修複道路和挖掘戰壕、修建軍營。
因為不是征兵製度而是募兵製度,每一個上戰場的士兵都是為了發家致富、建功立業而自願上陣,士氣也比被迫征召打仗的征召兵要高很多。
裡奧在河灣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軍隊建設上,如果手裡的隊伍到現在還不能產生代差,他也不會頻繁拉出來作戰。
格蘭特看了一會兒,又發現了一個容易疏忽的現象,“你們河灣的馬車,怎麼能走這麼快?”
這條大道雖然經過了粗略修繕,不至於讓馬車側翻,但是大量的碎石也讓地麵凹凸不平。
正常情況下,滿載狀態的四輪馬車在這種路上隻能小心翼翼的行走,速度比徒步行進的步兵們快不了多少。
但是河灣的馬車,速度比步兵要快幾倍,車輪轉的飛快,轉眼就將步兵們拋在腦後。
北境馬車的軸承都是榫卯軸承,也就一根木杆插進車輪中心的鐵圈,稍微重負或者缺乏潤滑,就會吱呀作響。
在這種顛簸路麵,還滿載貨物,如果馬車行駛過快,一不小心就會軸承斷裂,整輛馬車就此癱瘓。
所以帝國的行商,車隊夥計都兼職木匠,就為了能夠隨時隨地修複馬車。
裡奧見格蘭特注意到,也不隱瞞,解釋道:“是鐵製車軸和鋼珠軸承。”
“鐵製車軸和鋼珠軸承?”格蘭特並不多問,但心裡卻默默記下,準備回頭讓手裡的煉金師趕緊研究。
河灣馬車的鐵製車軸的鋼珠軸承,都是回轉精煉爐建立之後新生的產物。
在蒸汽機車投入使用之前,如何增加馬車的運輸力,一直是河灣礦業和運輸業最迫切的需要。
傳統馬車軸承的摩擦力非常大,哪怕有木質軌道的輔佐,馬車的載貨量也難以提升多少。
除了增加挽馬數量,就隻有從馬車結構上麵進行優化。
但沒有優質鋼鐵,滾珠軸承和鐵製車軸的造價堪比板甲,根本不可能量產。
滾珠軸承是帝國數十年前就有的構思,裡奧也早早將其列為攻關對象。
小小的軸承,幾乎是所有工業機械設備中都必要的零件,什麼發電機、電機、油機,都繞不開這個東西。
河灣礦業的一名工匠,在原先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然後配合河灣的先進冶金技術,製造出了第一款可以量產的滾珠軸承。
這些滾珠軸承雖然造價不菲,產量不高,暫時無法擴散到民間,但也足夠河灣的礦業和軍隊使用。
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裡奧特意讓人幫助這名礦區工匠,申請了滾珠軸承的中庭專利。
除了領主府發放的二十金幣的專利獎勵,以後河灣的任何工坊,每生產一個滾珠軸承,都要給他一枚銅子。
至於格蘭特想要仿造,裡奧一點都不介意,在工業落後的北境,除了超凡煉金師能夠在實驗室裡製作出圓潤的鋼珠,普通的鐵匠鋪打造的不規則生鐵珠子,還達不到滾珠軸承的最低要求。
所以裡奧看到他不語,直接道:“二哥,不必心急,等明年我們河灣的軸承工坊擴建,我第一時間售出一批給你。”
格蘭特眼神裡露出一絲無奈,能不急嗎?
西邊的河灣伯爵領一天發明一個新造物,東邊的庫洛洛夫伯爵領一天模仿一個新發明,他小小的格蘭特伯爵領夾在中間,能不急嗎?
但他也沒彆的話說,隻能點頭道謝。
裡奧看著河灣的輜重車隊遠去,也有些稍微遺憾,現在的馬車雖然有了鐵製車軸和滾珠軸承,但車輪還是包鐵木輪,幾乎沒有任何減震,依然屬於古代馬車的層次。
隻是菲莎的橡膠研究進度緩慢,還沒有完成硫化橡膠的工業製取。
等到哪天成品橡膠出現,河灣的馬車車輪再裹上一圈硫化橡膠皮,速度和耐久都要再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