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井噴式發展(1 / 1)

推荐阅读:

便在這效率高到了極致,時刻都有70萬名克隆體保持全力以赴工作的狀態之下,距離洛神星地表約50公裡處,那座龐大的太空實驗室終於漸漸現出了端倪。

它整體上來看像是一根棍子穿過了十幾個大小不一、直徑不一的圓環形狀,總長度達到了16公裡。

中間那根中軸的直徑達到了50米左右,內部全部都是分割成一個一個的,或大或小的實驗室。

各種各樣的試驗器械便分彆放置在了這些實驗室之中。

它身上的那些圓環則保持著不同的轉速,並通過不同的轉速,營造出了或大或小的重力。

最低重力可以達到地球的千分之一,比洛神星還遠遠不如。重力最高則可以達到地球的兩倍。

重力大小俱都可以方便的調整,以適配不同的實驗環境要求。

它內部還有著可供數千人休息的休息區,忙碌完了一天工作的克隆體們可以方便的在這裡休息,等休息完了,同樣能方便的趕往工作崗位,接替同事們的工作。

時刻維持工作狀態的科研克隆體的數量則達到了一萬人。並且,每時每刻都有至少一萬人在進行科研任務,研究著各個學科的科技。

為這座龐大實驗室供電的,是五台巨大的發電機組。

它們的總裝機容量達到了30萬千瓦,平均每天可以發電約720萬度,相應的,它平均每天便需要消耗約2500噸甲烷或者托林,以及七八百噸氧氣。

算上其餘的實驗耗材、人員消耗、器械物資補充之類,平均每天,李青鬆便需要向它輸送近4000噸各式物資,需要約600艘飛船日夜不停地往返洛神星地表與太空。

單單為這艘飛船提供補給,所需要的工程力量便占據了李青鬆相當一部分意識鏈接份額。

總的算起來,彆看這僅僅隻是一艘長度一千多米的實驗室而已,但整體資源消耗量,比李青鬆十座基地加起來都多!

但就算投入如此巨大,李青鬆都仍舊毫不猶豫的將它造了出來。

此刻,這座空間實驗室的建造終於完成。且後續後勤補給方麵也都形成了流程,無需再額外調整。

各種實驗裝備、器械,以及承擔科研任務的一萬多名克隆體也已經駐紮到了裡麵。

終於到了它開始正常運轉的時候。

於是,涉及到十幾個大的學科分類的總計數千個試驗以及研究同步開啟。

僅僅半個月時間而已,第一項技術突破便已經出現。

那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配方。

在無重力的環境之中,各種不同的原子可以按照某種特殊規律排列,並由提升了巨大的硬度和韌性。

“這種材料適合充當飛船外殼,能在極大減輕重量的同時,還確保足夠的防護力。”

在這之後,是第二項突破。

一種全新的光刻蝕刻技術。

采取對應的光刻膠和蝕刻技術後,李青鬆可以製造出製程在10微米左右的芯片,相比起現有的芯片製造技術,芯片的性能至少提升150以上,功耗卻可以再度降低30以上!

再之後,是第三項技術突破。

全新的飛船姿態控製器係統!

這為李青鬆之後研發戰鬥飛船鋪平了道路。畢竟,飛船的武器係統在射擊之中會產生巨大的後坐力。如果飛船姿態控製不好,那武器射出的彈丸根本就沒辦法保持準頭。

以及李青鬆現階段最為看重的一項技術。

高靈敏度太空雷達技術也實現了突破!

得益於某種新材料的研發成功,以及新結構的實驗成功,李青鬆終於造出了具備實用性的太空雷達!

太空雷達,可以算一艘飛船的眼睛。

之前時候,李青鬆的太空雷達不僅笨重,能耗高,靈敏度還極低,甚至於因此而導致了多次意外發生。

但從此刻開始不一樣了。

全新的太空雷達掃描速度極快,靈敏度也較高,哪怕是一艘以超音速速度飛行的飛船,它都能輕易的捕捉其反射信號。

在這之後,更多種技術實現了突破。

這座太空實驗室的建造固然耗費了李青鬆巨大的資源和精力。

但此刻它一旦建成,投入運轉,其回報也前所未有的豐厚。

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少則十幾項,多則數百項新技術突破出現!

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就像是井噴一般,在時刻保持工作狀態的一萬名科研克隆體的工作之中,以一種讓李青鬆眼花繚亂的姿態不斷湧現。

電控技術、傳感器技術、高耐熱材料配方、穩壓係統、抗輻射材料、發動機快速調整技術、高可靠性通訊設備……

而,每一項新技術的出現,都會為李青鬆所擁有的所有基地與工廠帶來一定的改變。

每一項新技術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大規模的應用,然後在實際使用之中反饋數據,科研克隆體們便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出調整優化。

李青鬆的科技進展從來沒有如同現在這樣快過。

便在這種情況之下,發電廠的發電效率越來越高,平均每度電的燃料消耗越來越低;

列車的速度越來越快,穩定性卻越來越高;

種植基地的產量越來越高,工作在這裡的克隆體數量卻越來越少;

運載飛船的噸位越來越低,但飛行可靠性卻越來越高,同時,載重也從之前的僅有兩噸,提升了足足一倍多,變成了現在的五噸,原來需要每天600艘飛船執行補給任務,現在卻隻需要200多艘便已經足夠;

各座工廠的克隆體數量越來越少,產能卻越來越高。

最為明顯的便是飛船產業鏈,原來投入數萬名克隆體,卻僅能日產四艘落後飛船,此刻人數削減了五分之一,產能卻提升到了日產六艘,還是最新型號的更先進的飛船。

時間悄然流逝著。

這一天,又一種李青鬆較為看重的技術突破出現了。

低膨脹係數、高純度高均勻性玻璃製造技術!

有了這種特殊的玻璃,李青鬆終於能製造具備較高性能的太空望遠鏡,終於擁有了主動展開太空搜索的能力!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