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爭取時間(1 / 1)

推荐阅读:

幾天時間之後,李青鬆補充到10座礦產基地的武裝克隆體數量已經達到了兩萬名,平均一個基地便是2000名。

除此之外,主基地這裡還有4000名武裝克隆體,同時,新的成套裝備仍舊在以平均每天3200套的速度生產,便意味著平均每天都能有3200名武裝克隆體誕生。

這時候,總量達到了七萬頭以上的怪鳥終於移動到了基地集群周邊,並且從四麵八方,無一遺漏的對著李青鬆最為核心的11座基地展開了進攻。

11個戰場,同時爆發了極為慘烈的戰鬥。

但爆發戰鬥的地方卻不僅僅隻有這11處基地,還有更多地方在發生著規模較小的戰鬥。

那便是鐵路線。

此刻鐵路線的電路已經被怪鳥們破壞,沒辦法,李青鬆隻得緊急啟用了一批蒸汽機頭來負擔接下來的物資運輸任務。

李青鬆知道,與怪鳥拚消耗,自己拚不過的。

唯一戰勝這些怪鳥的辦法,便是用克隆體們的生命為代價,讓戰線僵持,為自己後續研發火器並生產火器爭取時間。

既然要大規模生產火器,物資補充就必不可少。

這些鐵路線必須要保住!礦產基地的生產也必須要保持,一刻都不能停!

於是,10處礦產基地便發生了這樣的奇景。

基地外圍,數千名武裝克隆體舍生忘死,拚死戰鬥,血肉橫飛。

基地內部,原有的采礦克隆體仍舊在一絲不苟的工作著,開采出了大量的礦產,絲毫沒有受到外部戰鬥的影響。

之後,這些礦產裝車,巨大的蒸汽機頭噴吐著濃煙,在李青鬆特意組建的運輸戰鬥隊的保護之下,向著主基地出發。

一邊與怪鳥們戰鬥,一邊搶修被破壞的鐵路線,列車的前進速度甚至於慢到了每小時不足十公裡,但就算如此,仍舊有一列一列的火車從各個礦產基地離開,彙入到主基地裡。

卸下礦產之後,便會有大量的武裝克隆體上車,攜帶著大量的補給物資,再返回到礦產基地去,一旦有前線克隆體死亡,立刻就會補上。

戰局便這樣僵持了下來。

為了維持現有局麵,李青鬆不得不將16萬個意識鏈接份額投入到了戰鬥之中,同時控製著平均每個礦產基地1000個,主基地4000個,各條鐵路護衛隊一共2000個,全部加起來總計16萬名武裝克隆體加入戰鬥。

戰局一時間倒是穩定了。但所謂“穩定”,恐怕也隻是對於李青鬆來說。

對於怪鳥們來說,它們恐怕會認為自己在不斷取得勝利。

畢竟在己方的進攻之下,平均每天都會有2000到3000具鮮美可口的敵人屍體被己方吞進腹中,這不是勝利是什麼?

“你們想吃,我就讓你們吃!”

每天幾千名克隆體的死亡,讓李青鬆心中滿是猙獰:“等著,有你們吃不下的那一天!”

此刻,在主基地和各個重要礦脈基地之中,總計有4000名克隆體在做著各種各樣的工作,或者采礦,或者種植,或者養殖,或者運輸等,支撐著整個基地體係的運轉,也在為前線輸送過去源源不斷的冷兵器裝備與食物。

但除了這4000名克隆體之外,李青鬆還有最後1000餘名克隆體,雖然此刻戰局極為膠著,戰鬥壓力極大,都沒有投入戰鬥或者後勤生產工作之中。

他們在做另一件事情。

在主基地核心區,那處位於金屬冶煉工廠、加工廠、化工廠等各種工廠中間的實驗室裡,這1066名克隆體被李青鬆劃分成了100支團隊,全部被李青鬆投入到了對於火藥武器的研發之中。

對於火槍,尤其是現代槍械,李青鬆幾乎一無所知。

除了知道現代火器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火藥在槍膛之中劇烈燃燒產生氣體推動子彈高速射出,以及槍械分為槍管、子彈、握把之外,李青鬆什麼都不知道。

深空號飛船的知識庫裡也沒有相關知識。

派你去洛神星是進行科考的,人類世界怎麼會把這些知識放進知識庫。

但仍舊是那句話。

沒關係!知道基本原理就行!其餘不知道的,我自己研究就是!

於是這100支槍械研究團隊便全部投入到了對於槍械的研究之中。

李青鬆讓這100支團隊之中的每一支都選了一個具備可能性的研究方向,從槍膛材質、內部機械結構、子彈構造、裝藥量、火藥類型、擊發類型等,涉及到槍械構造的每一個方麵,同時展開試驗,以尋找最適合的材料或者構造模式。

每一支團隊的10個人之中,會有專門一人去研究各種火藥配比,尋找最適合的火藥材料,再有一人專門操縱著金屬鑽孔設備,嘗試著將各種金屬材料拿過來鑽孔,尋找最適合充當槍膛的材料。

還有一人專門去研究槍械結構,不斷加工出一個個零部件嘗試著將它們組裝起來,還有人去研究子彈,研究如何將火藥與子彈結合在一起。

每一支團隊之中的10個人俱都分工明確,相互之間配合的有條不紊。

尤其是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不同的團隊之間也存在沒有絲毫延遲與溝通成本的相互協調機製。

第66號團隊的火藥試驗人員偶然間找到了一種較為適宜充當槍械火藥的配方,於是一瞬間之中,其餘所有團隊的火藥實驗人員便全都知道了。

他們立刻停止了手中正在進行試驗的火藥配方,直接將它們丟棄,然後立刻複製了66號團隊的那種配方,並在這個配方的基礎之上展開後續研究與嘗試,以圖進一步優化這種配方的性能。

當某一支團隊的人員再度有所收獲之時,他的進展也會同時被其餘人知曉,於是這種情況便再度上演,所有人再度拋下自己手中的配方,再度開始在這次進展的基礎上展開後續研究。

不僅火藥,涉及到槍械的其餘構造同樣如此。

槍管、槍身、擊錘、撞針、彈簧、槍身結構、子彈……

便在這100支團隊的相互配合之下,李青鬆那原本堪稱空白的有關槍械的知識,如同氣球一般飛速暴漲。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