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才精神恍惚地後退了幾步,蹲坐在牆邊,將頭埋到了衣服裡低聲抽泣,祝英台嚇得雙眼通紅,哭著跑回了樓上。
我站在那裡裡外不是人,這兩口子,怎麼老是讓我來收拾爛攤子呢,一不留神便看見了那老頭披著衣服站在門口,搖了搖頭之後便又進去了。
我看著馬文才抖動的肩膀,這一時半會兒也消停不了,我便進了廚房,翻遍了也沒什麼東西可吃,於是就拿了兩個番薯串起來放在火堆裡烤著。
烤番薯還真是費時間,我都快睡著了,搞了半天才把這東西給烤熟,我拿著番薯串,挨著馬文才坐下,“文才兄,你吃點東西吧。”
馬文才微微抬頭,悶聲道:“我才不吃他的東西。”
“這不是他的東西,這是我剛才烤的,他的東西是生的,這個東西是熟的,所以這是我的。”什麼他的我的,有的吃你就吃,還挑三揀四的。
馬文才抬起頭,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看不起我對吧?”
我愣了一下,不作聲。
“我知道你看不起我,你曾經說過,我隻是一個五品太守的兒子,所以你認為我不配當你朋友對嗎?”馬文才看著我。
我承認我是說過,但是我真沒有這麼認為,“文才兄,不是什麼事情都以身份高低來分類的,照你這種說法,在這尼山書院我豈不是找不到朋友了嗎?”
“我知道,在你眼裡我是個失敗者。”
“我可從來都沒這麼認為喔,我一直以為你是一個強者,在書院裡把劉向東那幫人收拾得服服帖帖,即使今天你沒能找到陶淵明也不能說明什麼,沒有哪個人是萬能的,人總有弱處。”這基本上算是我的心裡話了吧。
馬文才又沉默了,我看著天上的月亮,還真圓,“今天中秋節,你看天上的月亮多圓啊,人月兩團圓。”
馬文才看了一眼天上,繼而我看著我,“中秋節是什麼節?跟月亮有什麼關係?”
我愣了一下,怪不得書院裡沒人說要過中秋,貌似中秋是唐朝的時候才開始流行的,“中秋節是與家人團圓的日子,每年的八月十五都是中秋節,一家人坐在露天同吃一張大餅。”
“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啊,哦,這是我們揚州的習俗,你沒聽說過也正常啦,”我手忙腳亂地將番薯從木枝上拔下來,“沒有大餅,我們吃番薯也一樣,反正都是圓的,一樣團圓。”
“哇!好燙”沒想到這烤番薯如此燙手,我一把它拔出來它就燙到了我的手,我連忙將番薯扔在地上,然後趕緊捏著自己的耳垂。
“你沒事吧?”馬文才連忙扯過我的手查看。
“我沒事啦,隻是稍微燙了一下,”我抽出手,將番薯從地上撿起來,一邊吹氣一邊剝皮,三兩下就搞定了,我怎麼聞著古代的番薯都比現代的香一點,不知道味道是不是也比現代的要好,我將番薯分成兩半,遞給馬文才一半。
“好餓喔!”我小聲嘀咕了一聲,開始狂啃番薯,味道果然好很多唉,不知道是真的好吃,還是因為我餓了的原因。
“你,為什麼不吃晚飯?”馬文才慢悠悠地啃著番薯,轉過頭看著我。
我為什麼沒吃晚飯?因為我怕魚刺卡著我嗎?暈,講出去,被他笑死,“我,君子不食嗟來之食,你說的。”
馬文才冷笑一聲,“你是君子嗎?”
“你什麼意思?”我慌張地摸了摸臉,挺起胸膛,“你看不起我啊?”
馬文才搖搖頭,“沒什麼,我隨口一說,”他從懷裡掏出一塊手帕靠近我的臉,我下意識地避開,“你做什麼?”
“臉上都是灰,擦擦吧,”馬文才將手帕遞到我手裡。
“哦,”我接過手帕,胡亂地抹了一把,馬文才突然靠近我,這眼神像是發現新大陸般,我挪了一步,立馬與他保持距離,“你又做什麼?”
馬文才抿著唇淺笑,我可以形容他不懷好意地看著我,“你有耳洞。”
“我,”我下意識地伸手去摸,媽呀,真的有唉,我尷尬地笑笑,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我,我……”
“嗯?”馬文才不依不饒地盯著我。
“嗬嗬嗬……我也不知道哪兒來的,入學前我失足落水,醒來之後就失去記憶了,以前的事都不記得了,說來,我還要感謝祝英台,是她和梁山伯救了我。”一笑而過,文才兄,你就放過我吧。
“你,你失憶了?英台救得你?”馬文才一臉迷惑。
我點點頭,裝得很無奈,“是啊,就在來杭州的船上,我也不知怎的,就掉下水了,之後就失憶了。”
“那你怎麼記得你自己是誰?”
我撇了撇嘴,真是個笨蛋,“我有書童啊,葉子告訴我,我叫柳儀清,是柳家莊的少爺,她還跟我講了很多我以前的事。”
“你不怕他騙你?”
我搖著頭,“不怕啊,她是我醒來之後看到的第一個人,就算她騙我又怎樣,我頂著柳家少爺的身份也不會吃虧啊。”
馬文才盯著手裡的番薯,繼而又看向我,“既然失憶,那你又怎麼記得中秋節是揚州的習俗?”
這馬文才問題還真多,“我聽葉子說的啊,她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我們一家人都會在一起看月亮,吃月餅的。”
“哦,”馬文才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我看著他手裡的番薯根本就沒咬幾口,便問道:“不好吃嗎?”
他搖著頭,咬了一口,“好吃,”馬文才歎了口氣,看著天上的月亮,淡淡的說道:“你為什麼不問我為什麼在櫃子裡?”
古代人真是莫名其妙,總是講這些無聊的話,“你想讓我問嗎?還是,你會告訴我為什麼?”
馬文才苦笑一聲,“如果是英台,她一定會追問我為什麼,我們從小一起長大,可是她卻從來不懂我的想法,甚至她根本就不認同,你也看到了吧,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得不到她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