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吃過了晚飯,徐清風去了一趟村長家裡。
趁著天還沒黑,他跟村長提了一嘴,給他家裡拉電的事情。
並給了村長一包煙,讓他費一些心思。
村長收了煙,眉開眼笑,連說他會放在心上的。
縣官不如現管。
可彆小看了這年頭的村長,其實能管的事情還挺多的。
敲定了拉電的事情,徐清風便回家了。
村長有些感慨,如今徐家的光景,那是一天一變。
這才多會功夫,又是在林場抓了通緝犯,又是獵殺了黑熊。
眼看日子是越來越紅火了。
單這兩筆收入,就快達成萬元戶了。
可不有錢咋地。
拉個電,還不是輕輕鬆鬆。
就是明天從供銷社把大彩電抱回來,村長覺得也不稀奇。
當然,村長不知道的是,徐清風對彩電的興趣沒有那麼大。
等通電了之後,他也沒有打算買彩電。
而是打算買一台黑白電視機,給家人過過電視癮。
也好讓兩老,在村裡人麵前能夠長點麵子。
徐清風對麵子看的不重。
但徐和平和何春花還是很在乎的。
回到家,看著在院子裡點鬆明子聊天的家人。
徐清風感慨,等通電了之後,就可以結束這烏漆嘛黑的時代了。
應該等的時間不會長。
徐和平很少在家,但也覺得沒有電不方便。
跟林場夜晚燈火通明相比,還是差點意思。
不過這話他可不敢當著何春花的麵說,不然準挨懟。
說些林場那麼好,你彆回來啊...之類的話。
他們兩口子,經常拌嘴。
徐清風都聽的耳朵起繭子了。
但他們老夫妻兩這拌嘴,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
就是沒事找事,喜歡對著乾罷了。
第(1/3)頁
第(2/3)頁
所以徐清風兩兄弟早就習以為常。
“對了,弟弟,我覺得,家裡的魚有點多了,這麼多魚,黑市和林場的食堂,也需要好幾天才能吃下,我擔心,這些魚回頭會死。”
徐秋生跟徐清風說道。
“數量的確是有些多。”徐清風用手電筒照了照水池。
這幾天,軍子和徐秋生沒有擺攤,但魚還是照釣,一來二去,魚可不就囤積多了。
不過徐秋生這擔心卻有些多餘。
徐清風每天都會調換一些水池裡的魚。
把空間裡更具活力的一些魚放一些出來。
那些失去活力的魚,到了空間的魚塘裡,頓時就會變得活蹦亂跳起來。
空間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農作物和家禽、魚,全部都不會死。
零損耗。
不過吧,徐秋生說的,的確也有幾分道理。
魚太多,包括空間的野菜,都積壓了不少。
這些野菜,更亟待出手。
因為再過幾天,地裡的野菜大量成熟了,那就不值錢了。
徐清風如今已經不種野菜了,把之前種野菜的二畝地,也全部都種上了藥材。
但這些野菜,還是要想辦法出手。
總不能一直留在空間的倉庫占格子吧。
家裡吃了幾頓野菜糊糊,也吃膩了。
“這樣,哥,你跟軍子明天依然是去黑市賣菜,我帶著大憨二憨去縣城跑一趟。”徐清風想了想,對徐秋生說道。
“去縣城?弟弟你是說,把這些魚,拉到縣城去出手?”徐秋生眼前一亮,這倒是一個好主意。
徐清風點了點頭:“沒錯,縣城人多,而且輻射周圍的鄉鎮,十裡八鄉,肯定也有很多人買菜買魚。”
“縣城人的確是比林場多,弟弟,你明天去縣城趟趟,要是好賣的話,那咱們這些魚就不用發愁了。”徐秋生開口道。
“叔叔,我也想去縣城玩。”徐佳佳湊過小腦袋,說了一句。
但很快,被大嫂李如月給拉回去,對徐清風微微一笑。
“小孩子不懂事。”
拉走了女兒,李如月叮囑徐佳佳:“你叔叔不是去縣城玩的,怎麼能帶你呢,而且,縣城保不齊有賣小孩的,等會給你賣了。”
徐佳佳頓時不敢去了,連忙搖頭:“我不去了,媽媽,好可怕。”
徐清風聽著母女兩的對話,也是有些忍俊不禁。
“佳佳,等以後我有空了,再帶你去縣城玩好不好?這次是真的不行。”徐清風說道。
主要沒有功夫照看小孩。
第(2/3)頁
第(3/3)頁
這個年紀的小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喜歡這裡跑,那裡鑽。
一眨眼的功夫,就看不到。
人多的地方,還是不要帶徐佳佳去。
徐秋生哭笑不得:“弟弟,你就寵著她吧,一個姑娘家,這是要上天啊。”
“哥,生男生女都是一樣的,男女平等,而且你以後就知道女兒的好了。”徐清風微微一笑。
兩兄弟又商量了一些關於明天的賣魚大計,便各自回房間睡覺了。
第二天一大早,何春花便早早的做好了早餐。
紅薯稀飯,不過這紅薯稀飯,跟平日裡大家夥吃的不太一樣。
普通人家裡,紅薯稀飯,就是紅薯+稀飯。
農村的土灶,是撈飯煮粥。
米飯煮到五六成熟,便會撈上來大部分。
這撈出來的夾生飯,中午的時候,放在鍋裡蒸熟,倍兒香。
而撈了飯,剩下的一些,便是早餐吃的稀飯(粥)了。
因為米有點少,所以七八十年代,大部分都會往粥裡添加一些輔食,比如說南瓜啦,玉米糊糊啦,或者是紅薯等等。
大部分人,都是把紅薯簡單切塊,然後倒入鍋裡,跟稀飯一起煮熟就可以了。
十分的簡單,而且可以節省很多事。
煮出來的紅薯爛熟,稀飯帶點紅薯的香甜,二者結合,yyds。
但何春花出手,怎麼會甘心製作簡單的紅薯稀飯呢。
她煮的紅薯粥,是升級版本。
徐秋生和徐清風自然是不會陌生的。
這紅薯粥,何春花也是經常煮給他們吃的。
百吃不膩。
徐清風也曾經問過他媽,紅薯粥的做法。
何春花告訴徐清風,那就是,比普通的紅薯稀飯多加一步。
先把紅薯煮熟了,紅薯煮熟後,剝去紅薯外皮,搗爛成泥,再加入鍋裡,跟鍋裡的稀飯,一起煮。
看似隻多了一步,但這一步卻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點睛之筆。
徐清風知道了原理之後,覺得他媽也太有當廚師的天賦了。
不去開飯店真是浪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