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邊軍!”,楊博在城樓上看著,摩拳擦掌的,“看的老夫也想下去耍耍!”
郭樸輕聲道,“你就不要了!閃了老腰給陛下丟人!”
“去!”
另一邊,呂調陽在一群他國使臣中間介紹著。
“九邊軍隊!大明僅次於京營的最強戰力!”
“各個鎮的總兵也都是陛下的心腹愛將!”
“那位就是前陣子大破韃靼的戚繼光總兵!”
下一個挎著正步走來的就是京營了。
其實很多人在之前向皇帝建議,讓京營第一個上。
但朱載坖一定要邊軍第一個出場。
京營是尊貴,戰力強。
但遠沒有邊軍辛苦。
京營三大營的統領帶領著京營方陣出場。
五軍營全軍披包裹全身的重甲,戴著麵具,遠遠就能感到氣勢。
他們裝備長槍,刀盾,腰間有雞蛋大小的錘子。
彆看大小隻有雞蛋那麼大,但是破壞力極強,對付重甲最是好用。
三千營騎著高馬,背後有弓箭,腰間有短刀,手持銀槍出場。
朵顏衛提供的戰馬質量比較好,三千營主要馬匹就是草原來的戰馬。
他們是輕騎兵,一般甲胄隻在上半身,大腿隻有幾片鐵片保護。
神機營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隊。
他們裝備著火銃,還有弗朗基大炮,穿著棉甲,裝備小刀護身。
看著他們一人一個的火銃,方陣後麵那個八人才能推動一台的弗朗基炮。
正德時期引入歐洲技術,此時已經實現本土化製造的弗朗基炮,是大明火器的重要支柱。
此時的大明鋼鐵產量比整個歐洲還要多,火器方麵跟歐洲相對有差距的隻是製造技術而已。
塔克石和禮墩睜大了眼睛。
特彆是那一個個巨大的大炮讓他們感到恐懼。
因為這東西天然克製騎兵。
“哼!那麼笨重的家夥,有本事你們推到黑山白水的遼東去!”
站在中央呂調陽仿佛聽見了禮墩的心聲一樣,猛地扭過頭去。
後者目光和他相撞,尷尬的點了點頭。
呂調陽瞪著眼睛扭過頭。
除此之外,還有將軍炮,飛火銃,手銃,虎蹲炮,抧馬丹(類似手雷)各幾十個。
“大明萬歲!”
“吾皇萬歲!”
老百姓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火器,自然好奇的爭先恐後。
京營之後就是衛所兵方陣了。
他們的裝備分兩檔。
軍官有棉甲,可以保護全身,一般裝備長刀。
普通衛所兵則是隻有短袖棉甲,甲片數量較少,重量隻有20來斤。
裝備三眼火銃,盾牌和長矛,方陣後麵還拉著雲梯,攻城車,碗口炮,竹節神炮,火箭,火槍,還有應對騎兵的戰車。
領隊的是五軍都督府的左都督和右都督。
雖然都是從五個軍來的精銳,但他們的動作並不整齊。
但他們都是參加過平定叛亂,平定流寇的衛所兵,見過血,殺過人,精氣神還是很好的。
朱載坖看著他們皺起了眉頭。
對現在的大明來說,已經減輕了種地納糧重擔的衛所兵,逃兵變少了,也可以部分自給自足了。
對現在的大明來說,足夠了。
但對朱載坖來說,還不夠好。
軍戶這個大弊端不解決,大明軍隊又很快會衰落。
“這就是我們的衛所兵!全國大概有200萬!”,呂調陽抬高了下巴,掩飾著心虛,“每個縣都有幾千個衛所兵!都裝備火器!棉甲!”
“他們是大明的根基!”
“看看他們的裝備!火器充足!兵器齊全,無論是攻擊還是守城,衛所兵都是二者兼顧的!”
十幾個外國使臣紛紛驚呼,左顧右盼的交流著。
雖然呂調陽的說辭誇張了一些,但前麵有了那些精銳軍隊的鋪墊和震懾,這些外國使臣也半信半疑了起來。
巴特爾全神貫注的觀察著這些衛所兵。
他聽說過大明邊境很多次被攻破。
但這些身處內陸的衛所兵,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他的第一個想法是:大明真有錢!
這每一個衛所兵身上都有幾十斤的鐵啊!奢侈啊!
巴特爾是跟朝廷官員們站在一起,不在使臣們那邊。
“接下來是抗倭兵方陣!”,呂調陽說道,“倭寇騷擾大明邊境幾十年,可如今已經煙消雲散!靠的就是這些兒郎們!”
俞大猷和劉顯,鄧子龍三人領著抗倭軍登場。
俞大猷虎背熊腰,身上的鎧甲都顯得有些緊,劉顯留著山羊胡,寬額劍眉,鄧子龍是國字臉,臉方鼻寬,短胡子。
三人都是著名的抗倭將領。
抗倭軍由戚繼光的浙軍,俞大猷的晉兵,和南方沿海的一大眾抗倭部隊整合而成來參加閱兵。
抗倭兵有這是一種結合了槍和叉功能,既可以用於刺殺,也可以用於防禦的鏜鈀,狼筅,類似於炸藥包的火磚,多管火箭的駕火戰車,塗有毒藥,可以遠程操控的的暗弩-夜伏耕戈,可以勾住敵人身體,也可以砍傷的-蠍子尾,還有一人高的斬馬刀。
還有俞大猷建造的福船水軍不好弄過來,不然朱載坖也想帶過來讓所有人瞧瞧。
這些軍隊都是招募的士兵,比如“戚家軍”主要來自浙江,俞大猷的“俞家軍”大多是晉江子弟。
朱載坖的目光停留在鄧子龍身上。
這位抗倭名將最後死在朝鮮戰場,很壯烈。
“放心!這一世朕不會讓你們死在鬼子手下,不會讓你們埋骨他鄉!”
想到這裡,他不禁紅著眼,濕潤了眼眶。
“大明萬歲!!!”
他使出了最大的勁大喊,喊的嗓子有些撕疼。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抗倭軍的回應氣勢磅礴,猶如巨龍咆哮。
張居正和申時行站在一起,眼裡滿是驕傲,滿是欣慰。
他們師徒二人都是對軍隊十分看重的人。
很早他們就明白了皇帝要進行閱兵的原因就是一來震懾周邊他國,二來就是給老百姓和官員們看的。
讓這些人看看,是誰在保護他們。
讓這些人看看,皇帝的錢都花在了哪裡。
讓他們看看大明真如他們口中那樣強大嗎?
而這師徒二人,也是最支持皇帝軍事改革的。
圍觀群眾一片喝彩聲和萬歲聲中,閱兵儀式第一階段結束,第二階段就是授勳章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