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坦率領右翼三萬戶七萬大軍集結在板升城,三日之後,也就是大軍啟程南下之日,一封密信就已經擺在了王崇古的桌案上。
朱載坖發揮了穿越者的優勢,親自給王崇古寫密信,讓他嚴加關注長城內外。
防範長城外可以理解,為什麼內也要防範呢?
因為阿勒坦手下有很多漢人帶路黨!
曆史上這次南下阿勒坦打的是山西,但自從隆慶元年正月阿勒坦攻打山西之後,朱載坖也命人嚴加防範,還換了守將。
曆史上這次阿勒坦南下明朝損失慘重,幾萬百姓被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守將懼戰,幾個軍鎮的守將們打太極,相互推卸責任。
根據這種情況,朱載坖讓新上任的大同總兵立了軍令狀,若治下守將有閉門不戰者,皆斬!
這樣一來,山西還是陝西都有充足的準備抵禦此次進攻。
反攻草原,目前的大明還做不到。
就說最簡單的問題,戰馬不足。
守好阿勒坦的韃靼鐵騎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王崇古得到密信,一方麵立刻派出投降的蒙古人作為斥候出長城打探消息,一方麵立刻給譚綸和戚繼光也送去了信。
這一招久在邊關的王崇古自然是有一手的,明軍很多將領都有投降的蒙古人,作為斥候進入草原打探消息。
比如馬芳,比如後來的李成梁。
當阿勒坦大軍抵達單於城之時,王崇古這邊也確認了消息。
王崇古大為震驚!
不是震驚於皇帝的未卜先知,是震驚於阿勒坦四月才南下過一次,短短幾個月竟然又能拉出七萬大軍。
這不僅意味著阿勒坦強大的軍備能力,還意味著在很久的未來他一直會以巨大的威脅一直騷擾明朝邊境。
王崇古這才知道皇帝要拿下河套的決定有多麼準確。
河套不在手中,那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就給了蒙古人大規模養殖戰馬的機會,並且河套也可以成為隨時定在中原王朝咽喉的一個前哨站。
而且韃靼右翼還占據著青海。
隻要這裡不在明朝手中,那麼阿勒坦一直都會得到兵源,戰馬,人口補充,並且這裡還有很多農業,手工藝,文化和宗教的連接地帶的作用。
自秦朝開始,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對這裡就爭搶了幾千年,你說這裡有多重要?
王崇古隨後和譚綸開始集合陝西境內的資源,糧食和各種物資開始運送北境,戚繼光則是帶動其他鎮總兵一起,操練軍隊,檢查武器裝備,修補城牆。
陝西抄了幾十個家,朱載坖給陝西留下了500萬。
這些錢都用在了軍備上,特彆是戚繼光過段買入很多馬匹 ,極大解決了陝西境內的“馬荒”,給缺少馬匹的各個重鎮都買入了大量的馬。
而長城外,阿勒坦帶著大軍連日奔波。
其中四萬騎兵是直屬於自己的土默特部族,一萬人是胖子帶來的,鐵木爾帶了鄂爾多斯部的五千青壯,阿爾斯蘭作為長子,有有著屬於自己的兩千人武裝。
其他的人則是來自其他大大小小的部落的人們了。
五日之後,大軍到達兔毛川,距離長城一步之遙。
但第二日,阿勒坦突然調轉方向,向陝西方向行軍。
鐵木爾質疑這次操作。
“陝西經曆了重大調整,文官武將,行政到軍事方麵的大官都給換了個遍。”
“本汗知道!”
“知道您還調轉方向?”
阿勒坦怒拉韁繩,胯下寶馬立停,隨之停下的還有身後的諸位大將。
“你以為本汗攻打大明僅僅是為了金銀財寶嗎?”
“年年興兵,累苦族人,你彆忘了,本汗的最終目的是和明朝達成互市…”
“上次明人答應了互市,可您還是帶兵攻打了他們!”
阿勒坦怒目圓睜,握緊了手中的鞭子。
鐵木爾一直很不給他麵子,不少次讓他當眾難堪。
“本汗說的互市是我們滿意的互市,不是明人打發流浪狗似的給的那點施舍!”
“隻有如此,我們才能修身養性,才可以擺脫這年年打仗的苦日子!”
“那您也不應該攻打明朝最近才大調整的地方!那朱家皇帝跟以前的可不一樣,他敢打出長城!恐怕這次調整陝西也是奔著我們來的!”
“正因為如此,本汗才更應該打陝西!”,阿勒坦怒道,“明人突襲了朵顏衛,多少重拾了以往的自信!”
“本汗也知道,陝西換那麼多人就是為了防備我們!”
“所以我們要徹底打垮他們的自信!讓他們知道,除了開放讓本汗滿意的互市之外,明人沒有第二個選擇!”
“攻破陝西,讓新皇帝的一切努力化為泡影!到時候朝堂上他威嚴儘失,這對我們達成互市更有利!”
鐵木爾神色複雜的看著阿勒坦。
糊塗啊!
自己隻顧著為了把漢那吉死時拉攏足夠多跟自己一樣不滿阿勒坦的力量,近來才一直跟他作對。
可是自己忽略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阿勒坦是一頭惡魔!
殺人不眨眼的暴君!
他不敢殺鄂爾多斯首領,但他完全可以殺自己的一群下屬,從而架空自己!
回過神來的鐵木爾重新審視著眼前這個雄獅一般的男人。
“請原諒我的無知,索多汗!”
言畢,鐵木爾低頭表示歉意。
後者臉上看不出什麼情緒,指揮千軍萬馬的阿勒坦從來就沒有情緒波動的時候。
“想明白就好!”
“不懂就多問,彆亂說些什麼動搖軍心的話!”
阿勒坦用鞭子指著鐵木爾警告。
鐵木爾忍氣吞聲的收下了這次警告。
在蒙古人中,用鞭子指人是很不禮貌的舉動。
兩日後,韃靼七萬大軍攻入陝西。
僅僅七日,永興堡,木瓜堡,保寧堡相繼被攻破。
雖然失守很快,但王崇古提前下了軍令,守城不戰者皆戰!
所以三個城堡的守軍拚死抵抗,雖然沒能守住陣地,但也給韃靼鐵騎造成了不小的阻撓。
譚綸接到消息,即刻奔赴邊境,向榆林衛方向趕過去。
戚繼光也得到消息,整頓兵馬,隨時備戰。
這場戰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不被人們重視,後來隨著大明對北方的控製不斷加深,人們才意識到,大明和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命運,就是從這次戰開始有了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