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字盤坐中睜眼,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
這北冥神功果然可以如自己所想,結合一人之下世界的練炁法門,改良為本土化的功法。
外界為大天地,人體為小天地!
人可得炁,天地之間,萬物炁息充盈不儘,正如老子所言,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在孟凡的設想中,北冥神功的功法應該可以幫助煉化天地間冥冥中存在的炁息,轉化為自己的先天一炁。
經過剛才的實驗,很明顯他已經成功了!
以天地之無儘炁海,填充自己之丹田,有了這門功法,未來的孟凡應該是不用為先天一炁的不足而發愁了。
就算是比不上寶兒姐,超出其他同齡人定然是綽綽有餘的。
異人之修煉,無一不是修煉自身的先天一炁,與天地之炁交互的功法則少之又少。
原漫中,金勇的天罡氣或許可以算上一門,可稱聖人盜!
其原理是按特定的規則順序走出步伐和站位,身體的經絡就會打開,可以吸收自然界生物流失在空間中的零散能量,這種能量被叫做罡氣。
這種走步的手段稱為踏罡步鬥。
而踏罡步鬥,則是起源於禹步!
《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以申明之,曰:“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
道家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鬥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
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禹步之名,來源較古,後期發展為道家的罡步,便是踏罡步鬥了。
隻要步伐不被打亂,使用者就可以利用罡氣長時間保持旺盛的精力,特定的步伐也可以讓人吸入可以修複身體的罡氣。
是一種可以與性命息息相關的手段,也可以吸收天地造化為己用,但是能力沒有“六庫仙賊”強大。
其實,在這裡便可以發現,踏罡步鬥,在某種程度上,和淩波微步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淩波微步同樣是以《易經》八八六十四卦為基礎,使用者按特定順序踏著卦象方位行進,可積攢內力真氣。
這內力真氣從何而來?
能量是守恒的,總不能憑空得來吧?
換種思路來講,淩波微步會不會就是某種天罡步?
其實,北冥神功和淩波微步,實質是一種共通且互相輔助的功法。
淩波微步可以吸納天地間遊離的炁息,而北冥神功同樣也可以幫助孟凡來吸納天地間的炁息。
若是以某種形象的詞彙來形容的話,北冥神功就像是一頭搏浪長空的鯤鵬,在吞噬天地間的“小魚小蝦”。
而淩波微步,則更像是自動修煉作弊器一樣,但自孟凡有所行動,便會掛機修煉。
北冥神功和淩波微步相結合,極儘動靜兩種手段,盜取天地之炁!
當然,有了北冥神功和淩波微步作為一人之下功法的參照對比,孟凡的思維不由得更加發散起來。
都說古代練炁士餐霞飲炁!
又有食炁者神明而壽的說法!
而天龍八部世界之中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亦是逍遙派至高無上的武功,須以最上乘的內功為根基,方能修煉。
在孟凡的理解中,最上乘的內功為根基,莫過於北冥神功,而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很有可能是北冥神功達到某種程度時的續接功法。
或者是說,北冥神功,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還有小無相功,三者本就是一體的。
天山童姥自六歲起練這功夫,三十六歲返老還童,花了三十天時光。
六十六歲返老還童,那一次用了六十天;九十六歲,再次返老還童,便得有九十天時光,方能回複功力。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雖然威力很大,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每次返老還童之際,功力全然喪失,複功修煉一日後回複到七歲時的功力,第二日回複到八歲之時,第三日回複到九歲,每一日便是一年,而且每日午時須得吸飲生血,方能練功。
當然,這也是因為天山童姥傷了手少陽三焦經脈的緣故。
這內功原名獨尊純陽訣,屬至陽,不適合女子修煉,童姥心高氣傲,將至陽功倒轉修煉為至陰,並易名為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此內功主攻手少陽三焦經,而手少陽三焦經脈,其實就是內分泌係統。
人體真氣源自五穀,五穀進入腸胃後,營養由小腸吸收,真氣則由中焦采集,進入上焦,再由肺進入十二經脈,由腎經進入任督二脈,回到下焦,進入丹田。
三焦實際上掌控了真氣的采集、發散、收藏、使用等環節,運功強化三焦,可以得到比普通功法多得多的真氣,練成之後全身布滿真氣。
因此這門功法威力奇大,實為內功之極,但是這功法因為氣太多,遠遠多於對應的血。
氣為陽,血為陰,如果沒有血陰來調和陽氣,則會陽盛陰虛而死,補血的方法比較多,但是童姥卻采用吸鮮血這種極端的方法。
另外,因為三焦經在人體經脈裡排得靠後,甚至在任督二脈之後。
因此,如果想修習此功,至少應有充分的大小周天基礎,否則會耗光身體真氣,或者真氣無法駕權陽氣,導致亢奮失眠。
而在孟凡的眼中,原版的獨尊純陽訣,可歸屬於人體陰陽中的陽,也就是性命之屬中的命,是命功!
命元,蛻變之功!
至於小無相功,精微淵深,小而無相,小才能無跡可尋,其主要特點是不著形相,無跡可尋。
隻要身具此功,再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倚仗其威力無比,可以模仿彆人的絕學甚至勝於原版,沒有學過此功的人很難分辨。
此功法與心脈血氣相連,以鍛煉小指手少陰心經為主,分屬陰屬功法。
若演化至極境,威力奇大。
不過此功既稱為小無相,加上一個小字,便已經指明畢竟僅為道家高深內功之初階,以之運使道家功夫,確可得心應手,但用之於彆家功法,不免鑿枘,未能儘臻其妙。
修行此功,講究清靜無為,神遊太虛,致虛極,守靜篤!
可謂性命之功中的性功!
性元,駕馭身軀變化無相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