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但是有些可以說的話,不吐不快。
可能很多讀者不信,我這個人,很少去掃榜。或者說哪怕掃榜看小說,我也絕對不會去看曆史文。
曆史文應該是網文裡麵我看過最少的類型了。
老王那本《重生野性時代》,第一卷寫完後被和諧了部分劇情,被“約束寫作”,以至於後麵的主線副線如同嚼蠟。當時有人評價有的書還在更新,但已經完結。
隨風輕去的上本書,也是嘉靖昏迷後,寫了跟沒寫一樣。依然有人評論有的書還在更新,但已經完結。
其實評論都沒說錯,因為那之後,作品已經失去了靈魂。
我不想寫一本沒有靈魂的書,所以一直都很在意這種事情。
網文作品,經常會在某個時刻,失去靈魂,讓讀者感覺前麵訂閱的錢都打了水漂,後麵的隻是一個大結局的念想。
所以我特彆在意行文的邏輯,常常都會將事情說得非常明白。讓絕大部分讀者都可以看得懂。
知道我到底想寫什麼。
為此,書中加入了大量的“旁白”。因為不加旁邊,大部分讀者就真的看不懂了。
如果現在依然有人讀得雲裡霧裡,那隻能說明,我高估了讀者的接受程度,寫得還不夠通俗。
網文的未來,一定是嚴密的更嚴密,小白的更小白,上下分層。
又要信息密集,又要不“水”,還要大部分讀者能看懂,還要展現出古風古貌,以及詳實的曆史信息。
說實話,我自己都感覺有點“既要又要”。
其實很多人不明白,曆史網文跟普通網文是有一點不同的,從它比較難影視化就知道,曆史文天然是帶一點嚴肅性的。
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
任何族群的芸芸眾生,都有義務,去傳承自己所在族群的曆史,不讓它“斷代”。
這很稀奇麼?
不稀奇,舉個例子。
自蘇聯解體後,“二戰是美國打贏了德國”的言論,已經逐漸甚囂塵上,這才過去多少年,曆史就被塗抹得麵目全非了。
很多人忽略了一點,曆史其實是需要維護和傳承的,它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烙印,是他們的骨子裡的深刻記憶。
一段曆史,如果維護和傳承它的族群已經消失,或者已經決定隱藏和改寫那一段,那麼它就真的會消失。
要麼就是被扭曲成不可描述的樣子。
比如李林甫的“野無遺賢”,基哥一日殺三子的“武惠妃陷害”,就是已經被實錘的“曆史發明”。古人“發明曆史”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我們作為後人就彆將這傳統“發揚光大”了。
所以寫網文的作者,有必要去了解一下,那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然後將儘量真實的東西寫出來。
而不要因為追求爽文,本末倒置。
寫書是為了賺錢不假,可是人的雙眼,不能鑽進錢眼裡。
曆史文和其他網文一樣,是一種娛樂。但它又不完全是一種娛樂,它是天然帶著使命的。
曆史網文,有義務讓讀者更加了解那一段曆史風貌。當然了,是有理有據的風貌,而不是創造發明的風貌。
一本好的曆史網文,常常比枯燥的教科書,傳播範圍更廣,影響力也更廣。
你怎敢信口開河?
作為寫曆史小說的寫手,天然背負使命在身。不要玷汙作品,因為那樣不僅是侮辱讀者,更是在侮辱自己,侮辱印刻在民族精神當中的深刻記憶。
人要知恥才能前進,不知恥的人,永遠隻配在低窪的泥坑裡麵打滾。雖然這書沒有火到打榜的地步,但我是一刻都不敢隨意的。
說了這麼多,想問一下各位讀者老爺,“挽歌”階段的劇情,你們想看點啥?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