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順逆(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而等完全劉璋已經走遠後,張鬆方才上前感激地說道。

“勞煩侯爺前來搭救。”

相對比劉璋的精神狀態,李基更擔心看上去有幾分瘦骨嶙峋的張鬆的身體狀況,關心道。

“你我之間何須言這般見外的話?隻是大業尚未功成,子喬還需保重身體才是。”

“鬆記著了。”

張鬆低聲應著。

隨後,李基又向張鬆詢問了一番被人擄掠至此的詳細經過。

大體過程與李基所預料的一般無二,惟一有些意外的,似乎是劉璋與張鬆有了這麼一段關押的共同經曆後,讓劉璋對張鬆萌生了信任乃至於依賴。

言及最後,張鬆低聲地詢問道。“侯爺,鬆是否隨劉季玉返回益州?”

這話一問,算是將劉璋的信任都踩到腳底下了。

看著張鬆提及劉璋之時,眼神中所流露的厭惡與嫌棄。

某種意義上,張鬆也算是個專一的人。

從一而終地厭惡劉璋……

這讓李基輕咳了一聲,安撫道。

“我知子喬已不願返回益州,隻是主公之誌乃是匡扶漢室,複興大漢。”

“益州,則是終究繞不過去的難題所在,為此,或許子喬還需要再受些委屈,且眼下也唯有子喬能解此難題了。”

一開始說什麼漢室大義之類的,張鬆神色還有些不情不願。

可提及到什麼唯有子喬能解此難題之時,張鬆的下巴不自覺地微微揚起,有種當世果真唯有李基懂我的感覺。

“隻是,劉季玉已被劉焉視若棄子,便是回到益州,怕也爭不過他的三位哥哥。”張鬆微微皺眉地說道。

起碼,在張鬆看來,劉璋從被劉焉當成棄子之時,價值就大大下降了。

李基淺笑了一下,手中折扇打開,說道。

“子喬,若是劉益州吉人天相撐過了這一關也就罷了。”

“若是劉益州當真是就此撒手人寰,縱使有意將其餘兒子定為繼承人,益州世家會支持一個完全陌生的益州之主?還是會支持在益州內名聲不錯,性格顯得懦弱溫厚的劉季玉?”

這個答案,無疑是顯而易見了。

不管如何說,劉璋也有著他的幾個兄弟們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是劉璋累年籠絡益州世家,不說成果如何,起碼也被益州世家所熟悉。

尤其是益州的獨特地形,讓益州世家大多也沒有什麼進取之心,所鐘意的益州之主必然會傾向於劉璋這種性格。

有了益州世家的支持,誰勝誰敗,猶未可知。

而被李基如此一點,作為益州世家一份子的張鬆迅速就反應了過來,心思也隨之活絡了起來。

“所以侯爺是希望益州一直維持亂象?”張鬆問道。

“若是子喬能做到的話,扶季玉為益州之主當為最佳。”李基說道。

明麵來看,似乎益州一直處於內亂是好事。

可考慮到漢中張魯也絕非碌碌無能之人,需考慮益州內亂的情況下,是否存在被張魯火中取栗的可能。

若是謀劃了許久的益州,最後白白為張魯做了嫁衣,豈不是可笑?

而考慮到劉璋本無太多的進取之心,還不如與劉璋結上善緣後,扶持劉璋為益州之主。

待劉備一統天下的大勢一成,隻需一紙命令或許就足以讓劉璋獻上益州,也能為益州免了不少兵災之禍。????且即便劉璋變了心意,有張鬆為內奸,也不愁打不開益州大門。

因此,細細衡量下來,劉璋能夠上位益州牧,對於大局而言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

“鬆,明白了,定會竭力而為之。”

張鬆正色答了一句,就恍若肩上多了什麼責任似的。

“有什麼難處,可隨時傳信於我,可若是遇到什麼危險,子喬保命為上。”

李基溫聲地叮囑著。

“對於大漢而言,益州最終能否平穩歸順,將托付於子喬一人之力,可便是平定益州沒了這個法子,基亦有其餘法子可用。”

“但若是子喬遭遇不測,那吾此生將痛失一摯友也。”

這一刻,張鬆激動得整個人都在打擺。

對於屢屢因外貌而遭人嫌棄的張鬆而言,被李基如此信任重視地托付大誌,讓張鬆心生“縱是為此誌而赴死又有何妨”的衝動。

好一陣過後,略微平複心情的張鬆,方才一字一頓地說道。

“鬆,定不負君!”

“保重!”

李基朝著張鬆回了一禮,道。

旋即,李基方才帶著許褚走出了這座小院,匆匆地趕去參與由諸多荊州世家所籌備的慶功宴。

隻是這慶功宴在李基看來是慶祝大敗袁術,還是慶祝荊州新主的到來,那可就要劃上一個問號了。

等李基抵達荊州州牧府門口之時,荊州名門蔡氏如今的當家人蔡中、蔡和兩人已然在門口等候良久。

在李基的戰車出現在蔡中、蔡和麵前,蔡中、蔡和一邊吩咐大開州牧府正門,一邊主動地迎了上去,為李基引路入內。

“侯爺,請……”

“侯爺,小心台階。”

而李基一路走入到州牧府之內,沿途所見正進進出出的奴仆侍女也仿佛早就接受過培訓,每個人見到李基的身影都會第一時間停下來行禮恭稱“拜見國士侯”。

如此畢恭畢敬,所過之處人儘躬身的一幕,無疑是在具現化著權力與地位。

過去在揚州之內,劉備與李基皆不是鐘愛這種表麵功夫之人,所以如今經曆著這一幕,李基倒也感覺有些新奇。

等李基一路穿過裝飾得頗為喜慶的前院,抵達正廳所在。

正廳之內已是人滿為患,荊州州牧府的一眾文武與世家俱已到場,且人人俱是不時昂首往著正門的方向看去。

在李基出現的第一時間,甚至李基都還沒有看清廳內狀況,接二連三就有人站起來行禮。

“拜見國士侯。”

“襄陽蒯良拜見侯爺。”

“侯爺請速上座,我等已苦候侯爺多時矣。”

……

李基所過之處,幾乎是響起著一陣紛亂的聲音。

此刻,李基自正廳中穿行而過,抬眸掃去,驟然明白了為何會有“恭順我者或不知其人,忤逆我者一目了然。”的說法。(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