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所謂世家(1 / 1)

推荐阅读:

inf

千秋萬代?

這略高的調子,並沒有讓在場的頑固派世家代表多想,而是紛紛坐下,迫不及待地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即便揚州世家們這一次注定已經要損失大量錢糧,可隻要能從中分一杯羹。

那麼用不了五年十年的時間,不僅能將損失的錢糧補償回來,且還能讓家族的底蘊更加深厚。

一時間,不少頑固派世家代表當真覺得國士侯乃是個仁德君子,之所以沒有任何提前三天召回會議的通知傳達,俱是早早得知了消息的朱正從中作梗所為。

理由,也是再合理不過了。

頑固派世家被清理得越多,在朱正眼中所能分到的好處就越多,自然是希望其餘世家的損失更為慘重。

也不怪他們會如此判斷,因為換做是他們,他們也必然會如此所為。

而隨著各個世家各懷心思地重新坐下後,李基命人送來了一份提前親自所擬的文書,道。

“因為此事事關重大,口說無憑,故便擬了一份保密協議,還請諸位在其上簽字。”

保密協議?

顯然,這個時代還不存在這種概念。

不過,這也並非是什麼難以理解的東西,文書上的內容也是如李基所說一般,主要要求不得向旁人泄露今日所言內容,否則將由官府依據損失與影響進行追責。

一眾世家代表幾乎均是略加思索過後,便在其上簽字了。

對此,李基的臉上流露出一抹隱晦的笑容。

在這個法治精神不顯的時代,《保密協議》必然不可能真的會讓他們意識到保密的重要性,這僅僅是讓揚州世家們主動留下一個把柄罷了。

真的泄露了,李基不會急著去追究;

不過若是某些世家接下來冥頑不靈,那麼這一份協議也便成了最合適的催命符。

隨著所有世家代表都在《保密協議》上完成了簽字後,李基又親自確認無誤後,方才沉聲地開口道。

“諸位,自高祖皇帝開創大漢至今,已有近四百年之久,期間亦曾有王莽之流禍亂天下,而後有光武皇帝在世家的傾力相助下,方才平定天下,再興大漢。”

“可見,若無世家之助,便無今日之大漢。”

“於國於民,世家都可當得上是中流砥柱一般,支撐著大漢。”

這一連串的高帽子下來,再加上李基的身份,幾乎是讓在場的世家們都有種喝了假酒似的飄忽感。

我們有如此高尚?

不過能得國士侯如此評價,何其榮幸?

即便一個個努力地想要保持姿態,但上揚的嘴角,下壓的眉角,微微昂起的下巴,足以透露著他們的心情變化。

而李基略微頓了頓後,朝著斜上方微微拱手示意道。

“而今天下大亂,漢室衰微,郡雄已有並起之勢,我主貴為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自當奮起,效仿光武皇帝一般匡扶漢室,再造大漢。”

“李基不才,主公卻不以吾卑鄙,猥自枉屈,訪吾於草廬之中,谘吾以當世之事,又以軍政諸事相托之,感激涕零,夙夜憂歎,惟恐有不儘之處……”

這一番話說出來,在場世家聽得全神貫注,隻覺得李基之心可謂曰忠賢良臣也。

而因為好奇而特意抽空到院落外蹲牆角的劉備,這一刻眼淚卻是忍不住嘩嘩地往外流,有些哽咽地說著。

“備本是少仁薄德之人,定是祖宗保佑,否則焉能得子坤如此相助?”

隻是李基顯然不清楚自己隨口從《出師表》借鑒了兩句,反倒是快要將劉備給感動模糊了。

劉備聽到了……《出師表》?

想必李基定然會頓感怪異,然後那好不容易維持著的威嚴肅穆之色當場破功。

旋即,李基的目光在一眾世家代表上一掃而過,語重心長地開口道。

“而大漢眼下之亂,何嘗又不是世家之亂?如今世家發展至此,無疑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

這一言,讓不少世家代表的眉頭當場一擰。

並非是對李基所言而心生惱怒,恰恰是因為李基說出了痛點所在。

春秋戰國時期,最初的“世家”所指的不過是“世祿”、“世卿”的家族,這一詞也是出自於《孟子·滕文公下》之中。

而後,劉邦立國大漢,因有王侯開國,子孫世代承襲為世家,故司馬遷撰《史記》時,才著有《世家》三十篇。

如此經曆了四百年發展,中途又輔助光武帝劉秀中興大漢,而讓世家所享有的特權更進一步,越發的膨脹。

不僅僅是賦稅上的特權,讓世家們不斷地吞並土地,使得百姓們難有立錐之地,導致官府從百姓手中所能收到的賦稅大幅下降。

為了政績,官府隻能以苛捐雜稅加於百姓身上,讓破產的百姓隻能選擇將田地賣給世家豪族,繼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且除了土地賦稅上的特權外,察舉製也讓世家們把持著地方上絕大部分官員升遷任用的話語權。

這幾百年前,世家可以說是一直在蓬勃發展,隻是這種發展同樣也是有限度的,且世家們也幾乎將眼前發展的道路走到了一個儘頭。

除了李基通過一係列的手段,讓劉備擺脫了世家的限製外,且在掌握了足夠的大義後,甚至還能反過來讓揚州世家不得不卑微屈服。

這……僅僅隻是特例罷了!

即便一部分有雄心壯誌的諸侯嘗試打壓世家,但世家在地方上的地位往往都是超然的。

隻是,世家同樣也清楚眼下的道路幾乎走到了儘頭,所以一部分世家已經在嘗試求變。

以李基所見,四世三公的袁氏所盯上的便是帝位,其餘一些有見地的世家同樣也開始各種嘗試與謀劃。

李基也清楚原軌跡中世家下一步將會演變以“五姓七望”為首的門閥集團,達到了一種超然的地位。

而世家或許有大有小,但卻已經有人走到儘頭了。

揚州世家與袁氏這等龐然大物相比,自然是沒有可比性,但他們卻也清楚袁氏便是眼下世家所能得到的高度上限所在。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