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景王府是皇上賜的,府中都是下人,景王一家都在邊關。
景王府就有人騎著馬回邊關報信,才出上京城,人就被詹桃抓了,私下裡扣了。
小郡王牽著邊關和朝堂,他可不敢隨意處置,再度報到了皇上那。
若是上折子給了太子,隻怕太子就得治小郡王的罪,滿上京城,誰不知道太子夫綱不振啊。
聽說這次的苦主還是太子妃手下的人。
皇上皺眉道:“以往小郡王闖禍是怎麼處理的,同以前一樣處理就是。”
京兆尹心想,不是有你兒媳婦在裡麵嗎?
京兆尹道:“從前犯的錯不如這次嚴重,這次的苦主也不一般,有人撐腰!”
皇上道:“再有人撐腰,還能大過朕去,讓他交了議罪銀,教訓幾句放了吧。”
京兆尹為難的道:“苦主一方要求給小郡王判斬!”
皇上一聽就站了起來。
“不成!小郡王連著前朝邊塞,景王爺鎮守邊關,他的兒子朕就得厚待。”
還有一句話皇上沒說。
“那是人質,殺了拿什麼做人質?要是景王一氣之下反了可怎麼辦?”
連年用兵,他不想再動兵了。
大錦需要休養生息。
京兆尹為難的道:“苦主是太子妃的人。”
皇上一怔。
“你剛才說什麼?”
“壞了。”
皇上起身就往明陽殿走,就怕晚了,太子這個怕媳婦的人把人給斬了。
到了明陽殿一看,果然眾大臣正在爭議此事。
“若小郡王出事,景王還敢不敢用?”
“再說,小郡王那可是人質,無論如何不能死了,不但不能殺,還要保著他,這不是共識嗎?”
眾大臣你一言我一語,太子不為所動。
“不能用就調回京中,換年輕的人去。”
太子冷著臉道:“難不成他不在律法之內?”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哪裡錯了?”
潘公公叫了一聲:“皇上駕到!”
嚇了眾人一跳。
皇上對太子怒目而視。
“太子做這樣的決定,就因為苦主是太子妃手下的人?”
眾大臣……
原來是太子妃的人啊,怪不得。
太子道:“怎麼驚動父皇了?”
皇上道:“朕若不來,你這逆子就要闖出彌天大禍來。”
太子起身道:“兒子不敢,父皇何出此言?”
皇上道:“罰小郡王出議罪銀,再多給苦主些銀子,此事就這麼結了。”
太子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敢問父皇,此次交了議罪銀,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景王一直在邊關,就一直縱著他嗎?”
皇上道:“對,景王一天在邊關,朕就一天縱著他,難不成為了太子妃鋪子裡的一個下人,要動刀兵嗎?”
“我大錦多年動兵,不能再出一點意外,我大錦要休養生息。”
太子道:“父皇,堂堂君王,竟被一個黃口小兒拿捏嗎?皇家的尊嚴又何在?”
皇上被太子氣得臉都黑了。
“太子,你在詹士府學的是什麼?”
太子道:“沒有實力的時候,該如此,有了實力,那些就沒用了。”
皇上怒了。
“此事朕來處理,小郡王交了議罪銀,將人放回去。”
“就這樣定了。”
皇上說完就走了。
剩下一殿的大臣。
太子要是不聽,那就是不孝,不隻如此,還是抗旨。
太子要是聽了,那小郡王就得放了。
這事當堂沒有結果,散了朝以後,太子回了東宮。
嶽如霜還沒回來,嶽如霜在西慶街還留了幾家鋪子,原是要開個飾品店。
現代社會有很多精致的飾品,是大型機器做出來的,古代的匠人手工很難完成,還有一些瑪瑙玉髓的珠子,有錢的大家小姐自然有無數金銀寶石,可是貧寒的姑娘,就一件能出門的東西也沒有。
家世不好的姑娘就更顯尷尬,因此嶽如霜想做個小鋪子,賣這些東西。
如今嶽如霜索性專賣女子用品了。
門口豎起大大的一塊牌子,寫著:“男子不得入內。”
牌子一豎起來,就被人指責了。
從來隻有女子不得入內,何來不得男子入內?
嶽如霜理也不理,先把那衛生巾分成了幾十份,每個府上都送了一些,慶國公府,送了和瑞,長春宮,送了皇後,榮王府送了王妃,反正上京城中有來往的官家,嶽如霜都送了一份,指明了送禮的人。
單子上寫明了怎麼用。
這些人一旦用了,就再也不會用原來的那些東西。
鋪子裡還有一些婦科藥,還有一些各個品牌的小雨衣。
鋪子就這麼開了,沒挑日子,也沒放炮仗。
不想因為門口那塊牌子,男子不得入內,反倒吸引了很多人。
嶽如霜在店裡放了宣傳板,宣傳如何避免婦科病,如何避孕,以及月信期要注意的事項。
嶽如霜在鋪子裡擺了個橡膠模特,用簾子遮著,進去就能看見用法。
鋪子暫時沒起名字。
待得嶽如霜回了東宮。
太子就說起了小郡王的事。
嶽如霜歎道:“有個人製約著,真是不好。”
“你造反吧,年底前把反造了。”
“撲通!”一聲,提著熱茶進來的王公公一下子摔倒在地。
茶壺扔出好遠,蓋子都飛了出來,茶水也濺了出來。
他聽到了什麼?
為什麼他又聽到太子妃說造反?
王公公在太子夫婦的注視下爬了起來。
“老奴這就去換茶。”
可憐的王公公把茶壺拿起來,出去了。
太子道:“馬上就過年了,霜兒要出去?”
嶽如霜道:“嗯,我把皇上帶出去,你在家借機登基。”
太子想了一會兒道:“行!”
兩個大逆不道的家夥就這麼決定了造反這麼大的事。
一顆痣在第二天不見了。
暗衛來報告。
“不見了?”太子問。
那麼說一顆痣又穿了?
暗衛不敢抬頭。
這也太嚇人了。
這到底是什麼功夫啊,來無影去無蹤的。
到了下午,一顆痣又回來了,還給春桃買了一個那邊的紮頭發的黑色皮筯。
他說他掌握了去的方法,卻沒能找到回來的方法,他回來完全是被動的。
嶽如霜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本風物誌。
上麵說的是海的那邊。
這是一個大錦的讀書人,科舉屢考不中,就開始遊曆山河,後來跟著出海的商人去了海那邊兒,回來把一路上的見聞寫了下來。
嶽如霜想去看看。
坐上大船,再把大錦的東西運一點去那邊,再從那邊買東西回來。
嶽如霜根據風物誌買了幾大船的東西,決定出海。
皇後自上次嶽如霜說了以後,天天盯著嶽如霜,一看嶽如霜要走了,皇後就開始慫恿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