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歸家
太子轉身走了。
嶽如霜道:“收拾出去,扔到亂葬崗去。”
叛國,不可原諒。
嶽如霜跟太子說,要再打兩城下來,一方麵嚇住漠北,一方麵給西越臉色看。
於是,嶽如霜又出兵了。
三天功夫,連下兩城。
大門城牆全被轟倒了。
這可嚇壞了漠北皇上。
漠北荒了,再也挺不住了。
幾經糾結,派人來談。
嶽如霜隻有兩個條件,一、嚴懲帶兵進犯的人,二,給大錦賠償,大錦願意把占有的城池還回去。
大錦丹陽駐兵不多,七座城,大錦沒有兵守護,隻要嶽如霜和太子一走,就會立刻失守。
所以嶽如霜和太子商量後,決定把城還回去。
漠北皇上萬沒想到有這好事,他以為還要割幾個城給大錦。
所以來使痛快的答應了。
至於賠償,漠北本就是因為缺糧,所以漠北賠了很多的牛羊,和製好的牛羊皮,又賠了一些金銀珠寶。
這一趟,太子妃可謂收獲頗豐。
成噸的黃金,銀子有上百萬兩,還不算珠寶美玉。
太子帶兵退出漠北,直接提了莫丹青做總兵。
如今莫丹青可跟之前不一樣了,之前丹陽城的兵窮的褲子都要穿不上了,大冬天穿著單衣凍得直蹦,如今暖暖和和的棉衣,厚厚帶毛兒的鞋子,裡麵有鴨毛的馬甲,輕便又暖和,糧倉裡有滿滿的米和肉、還有菜乾,太子妃還給留下了許多鹹鴨蛋和地瓜。
還有神奇的暖寶寶。
端親王世子回了落霞關,老王爺跟著太子回京養傷。
嶽如霜又把親爹弄暈了,老王爺也沒放過,這才開著飛機回了上京城。
嶽將軍還是不可置信,這麼快就到了上京。
老王爺也不信。
跟太子一起出發的糧草官還在路上,帶著嶽如霜從大柳樹村拿的棉衣,菜乾,還在前行的路上。
前方的仗都打完了。
嶽白羽回上京的第一天,就上了朝。
聽聞戰死的嶽將軍回來了,朝中又掀起了一陣小波瀾。
當時和嶽將軍一起被俘的人,都被殺了,隻有嶽將軍因為長得好,被公主看中,而留下了一條命。
不少人感歎,人長得好還是有用的。
皇上也十分激動。
當場賞了好多好東西,還給嶽將軍放了假,讓他休息三天,再上朝。
嶽將軍回到府裡,府裡的老管家抹著眼淚,嗚嗚的哭出了聲。
嶽雲城從大營回來,和嶽雲澤一同拜見父親。
嶽如皎聽說父親回來了,就跟婆母說要回娘家看看。
林澈的母親十分通透,嶽如皎一嫁過來,她便將掌家權交給了嶽如皎,除了大婚第二天,喝了媳婦敬的茶,接著就取消了嶽如皎前去請安。
聽說親家回來了,林母高興得讓人備禮。
“將軍府私產豐厚,必不差這一點點東西,主要是心意。”
“親家生了好女兒,讓我有這麼好的媳婦,我送些東西,表表心意,你彆攔我。”
林母揀著上好的東西,拿上許多,讓嶽如皎回府。
“你們父女多日不見,在府裡住上幾天也可,太子妃必定也回去。”
林母捧著一個錦盒,道:“這裡是些小衣服,虎頭鞋,都是我親手做的,太子妃自然有好的用,這是一點心意罷了。”
然後命人套上馬車,將嶽如皎風風光光的送了回來。
嶽如霜也回府了。
嶽白羽看著麵前的兒女,隻有妻子不在了,心中難過。
他換上素袍,先去了妻子的墓地。
他與妻子是兩家族老訂下的親事。
雖說是父母之命,他們在相親時,也見了一下的。
蔣太醫是個不守規矩的人,常說父母之命是狗屁,朝中人都知道他那性子,也不敢惹他,惹他一句,會被他懟吐血,重要的是,有些病 ,還真的隻有蔣太醫會看,太醫院不行。
蔣太醫特地將人領回了家,讓女兒先看看。
蔣氏就躲在屏風後,不想一個沒站穩,就撲了出來,巨大的屏風倒下來,她也摔了出來,嶽小將軍上去將人扶了起來。
兩個人都紅了臉。
蔣太醫站起來就走,邊走邊道:“你們且說說話。”
再後來,他們就成親了。
蔣氏性子柔順,心地善良,兩人情意甚篤。
嶽將軍摸著自己妻子的墓碑,淚如雨下。
成親這麼多年,他常年在邊關,他對不起妻子。
嶽白羽哭了一陣,方才回轉。
眾人回了府裡,都揀著好聽的說。
海棠笑著道:“說不定老爺快做外公了。”
眾人齊齊看向嶽如皎。
嶽如皎臉一紅:“還沒確認呢,再等等看,彆鬨出笑話來了。”
海棠道:“姑娘自己不會把自己的脈嗎?明明就是了。”
眾人一陣恭喜。
嶽雲澤道:“那我明年可是要有兩個小外甥了。”
嶽將軍活著回來了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滿上京城都知道了。
念恩郡主也知道了。
遠在千裡之外的念恩,瘋了一樣的騎著馬千裡奔襲,回了上京。
嶽將軍三天假期過後,也開始上朝。
他不知道,如今的文武群臣正在被皇上折磨。
不許他們回家吃飯,皇上把他們扣在宮裡,一天隻食一餐,很晚才放他們走。
皇上也跟著隻吃一餐。
但是皇上不餓,大人們在宮裡的時候,他可以不在,他是吩咐了禦膳房一日隻備一餐,但他可以去長春宮吃。
雖然大人們回家也能偷吃,但在宮裡的時候餓啊。
誰都知道皇上這是在報複,捐銀子的時候他們不捐,捐糧食也沒捐多少。
皇上啥都好,就是小心眼。
嶽白羽準時下朝,準時回府。
但是他們回不了啊,皇上不知道在哪學了一句話,叫憶苦思甜,非讓他們在宮裡餓著憶苦思甜。
“朕與你們一同,憶苦思甜!”
眾大臣……
誰知道你偷沒偷吃,我們餓得直打晃,你可紅光滿麵。
後來,大臣們終於知道了憶苦思甜這四個字皇上是從哪學來的,原來是太子留下的那封折子上寫的。
這是那錦囊計的最後一條,折騰他們。
眾大臣這個後悔啊。
就不該得罪太子妃。
很多一心要跟隨二皇子的人,開始打退堂鼓了。
:..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