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紅豆是什麼時候說的“天才”二字的呢?
那還是在上次一家四口武安縣城團聚大采購的時候。
許氏和俞三郎在鐵匠鋪大殺四方,趁著店裡的夥計搬東西的時候,俞紅豆拉著她哥悄悄的去了隔壁的雜貨鋪。
她沒忘記她之前的誓言,進城買草紙,多多的買。
俞鬆被妹妹神神秘秘的拉著到了雜貨鋪,見妹妹扒著比她高半頭的櫃台往後麵的架子看,可愛又可笑,便把她抱起來讓她看個夠。
俞紅豆在哥哥懷中扭著身體,奮力向櫃台後高高的架子上看,無奈貨物實在是多,隻能求助賣貨的小夥計。
“小哥,請問有草紙嗎?上廁所用的那種。”俞紅豆沒啥怕羞的,張嘴就問。
五穀輪回乃人生大事。
俞鬆沒想到妹妹那麼著急問的竟然是這個,忍不住又是“噗嗤”一笑,在妹妹要惱羞成怒的時候,終於控製住自己,給賣貨的夥計使了個眼色。
賣貨的夥計也跟那樂呢,真的很少有見這麼小的孩子這麼理直氣壯的進來要買上廁所用的草紙。
“有的有的,客官,咱們店裡有好幾種,小的都拿給你看。”夥計看到俞鬆的眼色,強忍著笑,連連應聲。
隨之便轉過身去,左一堆右一堆的搬了好幾樣東西放到櫃台上。
俞紅豆看著櫃台上逐漸增多的各式各樣的物品,腦海中的馬賽克畫麵都快控製不住了。
在她忍不住想說夠了的時候,小夥計終於停止了拿貨,開始給眼前這個小客官講解順便報價。
“客官,這是石撣,是用經年被水衝刷的石子兒破開磨成的,光滑不拉人,還可以衝洗再用,越用越禁用,一文錢三塊,有不同顏色和花色,全家可分開使用。”
夥計手中拿著一塊鈍月牙形的鵝卵石,上下反轉的展示,給俞紅豆看得眼睛都直了。
夥計用眼神瞟俞鬆,見小姑娘的家長沒有阻止他的意思,便知道自己這是做對了。
小姑娘的家長顯然是想讓小姑娘見識見識。
於是他又拿起另一樣,照舊給俞紅豆一邊講解一邊展示。
“客官,這是廁籌,采用毛竹所製,竹子切細長條的片狀磨平毛刺。”
“小店用的是三年以上毛竹,籌片寬且厚,不拉人,廁籌也可清洗再用,廢棄後還可以用來燒火,三文錢十根,買一百根送十根,還送一把竹刷。”
俞紅豆看著棱角四邊都被磨得圓潤,甚至還抹了一些油脂,看上去有些潤澤的竹片,竟然覺得挺好看的。
她記得某個同學去哪裡旅遊回來帶的手辦就是這種小竹片,上麵刻了一首詩,
小夥計緊接著又拿了兩種,一種就是村裡常用的樹葉,不過他介紹之後,俞紅豆才知道原來這種葉子是杜仲的葉子。
另外一種是用乾麻線草簡單編製的四方形片,倒有些紙巾的樣式,不過麻線用不好有些鋒利,最好是浸水後使用,但浸水後又容易發黴,最好用之前再浸水。
這兩個價錢比前麵兩個略貴,杜仲葉三文錢五片,麻草帕三文錢兩片。
再然後就終於到了草紙係列,草紙分為三等,區彆在於細膩,顏色和價錢。
分彆是下等草紙,五文錢一大張,中等草紙七文錢一大張,高等草紙九文錢一大張,一大張草紙可裁七到十張廁紙。
“另外還有絹、絲、綢這些,不過這都是權貴人家才有資格用的,小店承受能力有限,沒相關貨源,而且權貴人家也不上咱們這樣的店裡買東西。”
夥計一一介紹完,還順勢給眼前被自己的博學驚到的小客官普及了一下最頂級的廁紙材質。
“真特n……真的是個天才!”俞紅豆腦子裡閃過一個風靡網絡的某雲龍表情包,整個人都有種被意大利炮轟炸過的震驚。
誰能想到古代人這麼牛逼,她小時候在農村長大,隻知道沒帶紙的時候用樹葉草棍,萬萬沒想到,古代人還能用石頭!
這是俞鬆第一次聽見有人用“天才”這兩個字來表述稱讚(或者讚歎?),由此便記住了。
俞鬆如實的講給在場的幾位公子聽,他並不覺得這件事是什麼丟人或者難啟齒的事。
甚至覺得妹妹說的很對,五穀輪回乃人生大事,有什麼值得避諱的,這世上是個活人就得吃喝拉撒。
他把妹妹這種坦然誠實的態度一起說出來,然後再看譚家三兄弟,發現他們也都跟雷劈了一樣。
“真的有石頭的?”譚燕臨一臉的懷疑人生,然後又自我說服:“確實是個天才想法,百姓的智慧無窮儘,看來我要學的還有很多。”
譚蒙驁看看俞鬆,又看看魔怔似的十一弟,最後問了一句牛馬不相乾的話:“你妹妹真的沒受過啟蒙?”
這理直氣壯,絲毫不怯不妥的樣子不是跟眼前這個書呆子弟弟小時候一模一樣麼?
這小子抓周的時候,有人使壞,故意在抓周的物品中放了好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果不其然,後來讀書出眾的小十一直接抓了一根多寶簪子和一個彩色泥塑小人。
雖然老爺子說抓周不過是圖個樂嗬,什麼寓意都是胡謅,但還是有不少人拿這個笑話小十一。
然而剛懂事的小十一卻理直氣壯振振有詞:“自古以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魏晉時不拘君子都喜敷麵戴花,我懵懂無知時便知多寶好看且如意,難道不是天生能辯識美醜高貴麼?”
剛巧老爺子的舊友登門拜訪,聽了這話狂笑,之後便把小十一收入門下,做了嫡傳的弟子。
而老爺子這位舊友,正是當今揚名天下的辯文先生徐子昂。
譚狼曋沒有表態,但內心也不是沒有懷疑人生,同時對俞鬆這個小妹妹也更加上心了。
不愧是被獒犬認主的人,確實有些不一般。
這個晚上,譚家三兄弟因為“天才”兩個字,知道了看著懵懂的小姑娘背後深藏的智慧,還知道了一個小姑娘因為買廁紙而“口出狂詞”的黑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