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在現代留過學 > 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

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文彥博和韓絳正說著話,坐在他身旁的馮京,則在小心翼翼的拿著眼角餘光觀察著殿上簾中的情況。

因為他發現向太後似乎和太皇太後說了一句什麼話。

然後,便看到了向太後起身,走向內寢的動靜。

於是,馮京趕緊拉了拉文彥博的袖子。

後者頓時明白了過來,閉上嘴巴。

其他元老、宰執也都若有所思,將手中的奏疏放下來。

果不其然,片刻後,便聽到大貂鐺石得一的聲音:「官家升殿,群臣恭迎。」

馮京連忙起身,將朝笏拿在手中,其他元老宰執也都站起身來。

便看到,穿著素白絳紗袍,戴著折角襆頭的小官家,在向太後以及帶禦器械的內臣簇擁下,自一側回廊,進入簾中。

馮京趕緊持芴上前,跟著人群拜了四拜:「臣等恭迎官家升殿。」

小官家坐下來後,便開口道:「公等免禮,都坐下來說話吧。」

「謝陛下恩。」群臣再拜,馮京慢悠悠的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來。

他對著這個殿中打量一番。

宰執中,左相韓絳、右相呂公著,都是這一兩年就會退的。

剩下的執政裡,幾乎沒有可以穩穩接任宰相位置的。

所以,將來拜相,還是會從在外的重臣裡選。

蔡確、章惇,呼聲最高。

蒲宗孟、呂惠卿、王存、韓忠彥,也在蠢蠢欲動。

而元老重臣……

馮京想起了在大名府的韓維,這位和他一樣,也是做夢都想回朝。

但乃兄韓絳未退之前,他是回不來的。

江寧的王安禮,聽說也在準備致仕,想要回朝當個元老,給天子顧問參謀。

治平、熙寧大臣裡,那些有望執政的‘年輕人"也在蠢蠢欲動。

京東路的熊本、開封府的蔡京、揚州的曾布,一地雞毛啊。

如此複雜的局麵,彆說是少年天子,就是成年君主,也未必能控製得住。

然而,這位小官家卻控住了。不止控住了,還讓都堂沒有如元豐時代一樣亂糟糟。

新黨、舊黨,雖然依舊互相攻訐對方。

就連禦史台的烏鴉,馮京都感覺,比從前溫柔、順眼了許多。

烏鴉們雖然依舊胍噪,但很少有人再會隨便給人扣大帽子。

動輒指斥女乾相、邪法的現象,如今已很少見了。

心中想著這些,馮京就隻聽那簾中的小官家道:「朕今日一時失態,讓兩宮慈聖以及諸位髃臣擔憂,實在是慚愧。」

這一上來就檢討?

馮京眼皮子跳了一下,心中浮現了一句話。

子曰:吾日三省其身!

標準的儒家聖君做派,也是自古以來,士大夫們對皇帝的要求。

馮京趕緊跟著文彥博一起起身,持芴而拜:「陛下心懷萬民,行仁布德,臣等誠惶誠恐,唯乞陛下,保重禦體,為社稷留心聖體。」

這是標準的回答。

所有人都爛熟於心的事情。

隻不過,過去是虛應故事,如今連馮京自己也忍不住帶了些真心。

這樣的好皇帝,太罕見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後,馮京跟著群臣,坐了回去。

在這個過程中,文彥博似乎回頭看了他一眼。

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意思?

馮京正揣度著文彥博的意思,就聽著簾中的小官家道:「公等既入宮了,便議一

議淮南路的善後處置辦法罷!」

「左相!」他直接點名:「公乃左相,朕之臂膀,且來談談,都堂的意見。」

便見著韓絳起身,持芴而拜:「依老臣愚見,當循故事舊例,命有司善治條貫……」

「保寧軍節度使、判河南府臣京,方才便有進言,言故司空、韓文忠公,曾於慶曆中,受命安撫京東災民,著有《青州賑濟策》一書,其中條貫皆在……」

馮京被韓絳點名,隻覺頭皮發麻。

「韓子華!汝這老匹夫!」他在心中暗罵一聲。

然而,馮京也知道,這就是官場、都堂!

當年,他為了升官,連泰山富弼都能當眾指斥為女乾邪。

如今,韓絳拿著他做筏子,借他人頭一用,合情合理。

沒有辦法,馮京隻能硬著頭皮起身,拜道:「奏知陛下,臣先泰山大人所留《青州賑濟策》共三卷,今原稿在其子紹庭之手,臣鬥膽,乞陛下降詔,取來此書,以備朝廷參略。」

他也是沒有辦法。

官場上最忌諱的就是朝秦暮楚,搖擺不定。

尤其是他這樣名聲不好的大臣,一旦坐實了搖擺不定的罪名,一個女乾臣的帽子就能直接被人扣上來。

所以,多年的宦海經驗,讓他深知,這個事情哪怕做錯了,也比反悔強。

隻聽簾中的小官家沉吟了片刻,就道:「馮公所言,甚合朕意。」

「就是……當年富文忠公在青州,是救水患,而今淮南乃是旱災。」

馮京隻能硬著頭皮,繼續道:「老臣愚以為,災雖不同,然善後之法,總是相通的。」

他話音剛落,右相呂公著就施施然起身,道:「奏知陛下、兩宮慈聖,富文忠公安撫青州,雖是國朝典範,然其距今已有數十年……且淮南形勢,與青州不同,或不可一概而論。」

看上去,呂公著很客觀。

但實際上,還是拿著他做筏子。

偏他還沒有辦法回嘴,隻能說道:「即使已過數十年,縱然淮南情弊不同於京東,然而賑災、善後,總是相通的。」

「譬如災後災民流離失所,無所衣著,祖宗以來,便皆招刺青壯。」

「又如百姓無食,開常平倉以活……」

等他說完,馮京就發現,殿上的宰執看他的眼神,有些奇怪。

我說錯了什麼?

馮京很快就知道了答案。

「招刺青壯就不必了。」簾中的小官家在沉吟片刻後,忽然說道:「早在四月初,朕命宋用臣南下,以蔡卞為都大江淮六路發運副使時,就已下聖旨,命戶部與封樁庫,各撥一百萬貫為本,命蔡卞、宋用臣,招淮南災民青壯,以為治河、修渠之工,並以汴京工價支給其工錢,一半給錢,一半支米。」

這正是淮南路,雖然大旱,但是,民間卻保持了穩定的緣故。

大量青壯,都被招入了修河、治渠的工地上。

不止如此,宋用臣還組織他們,修了道路、橋梁、驛站,修葺了淮南各地的官衙、倉庫。

甚至在當地,就地取材,製造了大量的獨輪車這樣的人力運輸工具。

青壯有了工作,能拿到工錢和救命的糧食。

就不會鬨事!

馮京聽著,大驚不已。

因為在過去,雖然大宋朝廷在征發青壯的時候,也都給錢。

但,各個地方給的工錢是不同的。

像是汴京,招募一個青壯去修河,一天工錢就是兩百起步,正常的話重體力勞動,非得兩百三十錢以上,才能招募到人。

但在河南府,一個青壯

的工錢就斷崖式下跌到一百錢一天。

在永興軍那邊,七八十錢就可以雇傭一個青壯了。

馮京記得,當年他在永興軍的時候,為了雇傭青壯去沿邊修城寨。

曾開出了每日支給一百文的重賞,但應者寥寥,最後隻能加米每天兩升,才勉強雇到了人。

但這些都是太平時節的正常工價。

像淮南路這樣遭了災的地方,工價定會斷崖式下跌。

甚至,官府隻要給頓吃的,就有的是人願意乾活!

你不乾,有的是人願意乾!

然而,這位官家,卻撥出兩百萬貫,還肯用汴京工價給淮南災民結算工錢?

雖然一半折米,但這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什麼時候,大宋朝廷這麼大方了?

但他哪裡知道趙煦雖然開出了高價。

然而,工人們在工地上消費同樣高啊。

特彆是那些當地的奢遮人家家裡的公子哥,在勾欄、賭場裡,常常一擲千金。

又因為大旱,淮南本地的地方保護主義被削弱。

於是,魚乾與海鹽,順勢湧入。

正好,工人們手裡頭有錢,這使得他們可以消費得起魚乾、海鹽。

於是,一個大市場就這樣形成了。

同時,那兩百萬貫的撥款,則順著這條生態鏈,最終流向了京東和兩浙路,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的漁業與造船業。

有市場,有需求,官方還在大開綠燈,甚至鼓勵大家夥擼起袖子加油乾,京東路和兩浙路的造船與漁業生態,通過這場大旱,飛速發展。

那兩百萬貫,撬動的民間財富和資本,少說在千萬貫!

又因為民間多了兩百萬貫的銅錢的潤滑,所以商品經濟,卻奇跡的沒有受到影響。

一些地方的手工業,甚至出現了逆勢增長。

當然了,農業生產,還是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數十萬頃土地受災其中一半以上歉收、絕收。

這直接帶來連鎖反應。

當地的中小地主,被這一波直接乾廢。

祖輩幾代人的積累,一朝清空,甚至直接跌入了破產的困境中。

馮京哪裡知道這些邸報上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但,他還是迅速反應了過來,連忙拜道:「老臣朽鈍,乞陛下治罪。」

青壯有工錢,還能拿到米。

招刺和開常平倉的事情,就不需要提了。

因為,朝廷已經通過招募他們做工,完成了安撫、賑濟。

一般來說,做到這個地步,官府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責任了。

這可是天災!

死個幾千上萬的老弱婦孺很正常,地方經濟凋敝幾年也很正常。

所以,小官家還想做什麼?

難不成……他還想恢複受災地區的生產?

這……可能嗎?

便隻聽簾中的小官家說道:「馮公何罪之有?」

「正好,朕經此一事,欲集天下救災、備災、善後諸事,備為一書,刊印天下,以為天下大臣必讀之書,更欲在京中,於太學之中,彆立一課,專授太學生備災、救災、善後措施。」

「公乃元老,三朝重臣,不知可願主持編修此書?並在之後,主持太學此課?」

馮京聽著,心中火熱無比,當即就拜道:「老臣萬死不辭!」

這可是好差事!

不僅僅可以借此留在京中,以元老的身份輔政。

同時,這主持修一部集天下備災、救災、善後

條例的書冊,作為天下官員必讀之書。

日後,還要在太學之中,彆開一門,讓他來主持這一門新的太學科目的建設。

這是在送他馮當世留名青史,贏得不朽啊!

馮京心中頓時美滋滋的。

隻覺當朝官家,真乃聖主明君,確是知人善用。

同時,在心中更加後悔去年自己因為膽小而提桶跑路的事情。

其他宰執、元老,也都在此時,拿著異樣的眼光,審視著馮京。

「這錦毛鼠,到底走了什麼運道?」就連文彥博都忍不住審視起來。

卻如何知道,趙煦是在酬謝馮京在他上上輩子,為了幫他這個少主立威,拿著自己的喪事陪著表演,掀起同文館一案的功勞?

端坐在簾中,趙煦看著殿上的馮京歡天喜地的模樣。

「人皆言,馮當世錦毛鼠也。」

「可幾人能如其一般,忠心國家?」

在趙煦的視角,馮京可是大忠臣!

一個肯拿著自己的喪事來給皇帝當舞台的大忠臣!

敢問,有幾個人能做到這個地步?

馮京得了好處,自是知道,自己應該酬謝。

怎麼酬謝呢?

他想起了自己入京後,聽說的文彥博在京城的所作所為。

一句話概括——元老搭台,天子唱戲!

每每少主要做什麼,文彥博總是善解人意的出來背書,引經據典的論證,這是符合祖製,也是符合聖人之教的好事。

特彆是靖安坊的汴京學府,就是這位太師和兩位宰相,拿著自己的聲譽在士林做的保證。

於是,馮京毫不猶豫的納頭就拜,問道:「老臣鬥膽敢問陛下,聖心以為,淮南災後善後,該如何處置?」

趙煦一聽,立刻讚賞的看了一眼馮京。

真不愧是頂著錦毛鼠的外號,依然不倒,反而步步高升的狀元郎!、

於是,趙煦順著馮京的話,道:「朕年幼,不知國家、祖宗故事,然而……」

「皇考在時,常常教導朕……」

「聖人之教,在於仁,仁者愛人也。」

「兩宮慈聖,保佑擁護於朕,也曾親教朕聖人之道!」他回頭,看向身後的兩宮:「太母教我,為君者,當澤被生民,以百姓福祉為己任。」

太皇太後頓時笑起來。

「母後也曾教我,百姓,我之子民也,大臣,我之手足也。當愛之、憐之、厚之……」

「今淮南遭災,朝廷雖已安撫,然而,朕讀史記,觀漢賈誼言:農夫三年之耕方有一歲之積,九年之耕,方有三年之積。」

「司馬公也曾上書進言:四民之中,農夫最苦……」

司馬光,也就一個多月的生命了。

不趕緊拉他出來背書,以後怎麼好拿著他的旗號出來做事?

「故朕想著,是不是,都堂上可以安排一下,減免淮南各州受災農戶的賦稅?」

「譬如說,免其今年、明年租稅、雜稅、免役錢……」

減稅、免除加征,這是滿清的弘曆,能夠在窮奢極欲,不斷對外用兵,且大興文字獄的情況下,依然能坐穩江山的原因!

趙煦當然要學!

這是最好的維穩的辦法!

農民遭了災,就直接免稅,給與其休養生息和恢複元氣的時間。

群臣聽著,卻是麵麵相覷。

免租稅還好,這本來就是慣例。

但免役錢和其他加征,卻很難做到。

因為這些錢,其實是維持地方官府運轉的資金。

可是,沒有人敢反對。

甚至連質疑也不敢有!

群臣隻能俯首恭拜:「陛下聖明。」

就是韓絳和呂公著,深感頭皮發麻。

沒了錢,地方官府怎麼運轉?

戶部拿錢嗎?

拿不出的!

隻能加稅!

但加給誰?

江南路?兩浙路?還是京東都路?

反正不會是開封府!

趙煦卻是微笑著,繼續說道:「此外,考慮到免除了淮南諸州的加征雜稅以及免役錢,地方州縣恐無錢運轉,朕想著,是不是還可以降詔,鼓勵天下義商、義民,踴躍捐獻錢米以輸淮南?」

「同時,為免淮南婦孺,受凍綏之苦,是不是可以由京中有司,派員往淮南,招募善織、善紡之婦孺入京,充為女工?」

趙煦圖窮匕見,說出了他的目的。

這是一個組合拳。

號召義商、義民,踴躍捐款,補助淮南官府運轉資金。

這實際上,是衝著大和尚們的質庫去的。

自然會有義商、義民,毀家紓難。

趙煦連托都已經找好了。

就等著都堂通過,然後下詔公布,然後托們出現,造出聲勢。

配合著開封府施加的壓力,逼著大和尚們低頭、掏錢,同時交出他們手裡的質庫。

這就叫士紳的錢,如數奉還,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

當然了,事情不會做絕。

趙煦也需要大和尚們在宗教領域的支持、配合。

所以會點到為止,不會把韭菜根都給割掉,會給大和尚們留下點湯湯水水。

但他們想要繼續壟斷大宋金融、典當、貸款行業,就是做夢了。

這塊肥肉,趙煦已經分好了。

至於招募婦孺入京,這是樓草大兔子順手為之,同時也是在為即將入京的熙河棉花做準備。

紡織業,在現代依然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

如今,更不會有例外!

而熙河的棉花,廣西的蔗糖,可是承擔著,作為新的國家財政收入來源的重任。

特彆是棉花!

隻要掌握原料,就可以實現壟斷!

而棉布,就是錢!

(本章完)

免費閱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