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法石,是古修士用來記錄術法的一種媒介,一種方法。
這種石頭,看起來就跟普通石頭一樣,對於修士來說,也和普通石頭一樣脆弱,很輕易就可以將其碾碎。
但是,偏偏就是這種普普通通的石頭,卻可以完整的記錄下來術法,而且,還能一直保存下來,除非特意破壞,否則幾乎永不磨滅。
靈初相信吳運的銅錢,所以出了秘境,就去了藏經閣,查找了相關的資料典籍,最後確認是古修士才會使用的秘法石。
然而現在的修真界,用的,是傳法玉簡,堅硬不可摧,玉簡上麵還可以設置陣法,防止彆人得到,直接窺探其中的法術。
也就是說,這秘法石,上麵沒有任何禁製和陣法,可以直接觀看裡麵記載的術法。
隻需要,會一個小法術,顯法術。
這個小法術,是專門為了這秘法石而創的,在古修時代,那是人人必備的法術,就像除塵術,照明術一類的小法術。
可是,用傳法玉簡的當今修真界,根本不用啊。
所以,靈初特意學了一下顯法術,才知道了其中的法術到底是什麼。
也幸虧三清是個傳承悠久的宗門,還有這個顯法術的記載。
秘法石之中,是一個輔助類的法門,並非修行法門,也非什麼曠世絕學,但是對於劍修來說,卻是十分珍貴。
養劍術。
古修士的法門名字都起的十分淺顯易懂,養劍術,如字麵意思,用來蘊養飛劍的方法。
不算十分高深,甚至可以說很簡單,但是在現如今的修真界,這裡麵記載的養劍法門,都不曾見過。
養劍的法門,在當今修真界,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蘊藏在丹田之內,時時以靈力蘊養,更高深一點,有養劍池,萬劍山,都是修真界出了名的養劍之地。
但這兩個地方,都在頂級宗門,劍齋的地盤上。
還有什麼其他的養劍法門,知道的,應該也是劍齋,或是一些鑽研劍修的家族,大能修士。
三清宗門,並非專修劍修的宗門,甚至可以說更多是道修的宗門,術法多端,但劍修的知識,論精深,真比不上劍齋,或者一些劍修門派。
養劍的法門,自然也沒有。
聽聞內山十二峰之一的萬劍峰有養劍的法門,但那是人家開峰傳承的本領,即使是同門,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教給彆人的。
而就是這樣稀罕的養劍法門,這枚秘法石之中,足足記載了有三種。
第一種,熬劍法。
養劍如漁,古有一法,需得以靈泉之水為根基,輔以天地靈物,熬煉一池養劍之水,其水如火,可熬劍之,飛劍常年沐浴其中,可蘊養靈性,去粕存精,提升品階。
第二種,種劍法。
以劍為種,種之於秘土中,種於丹田,封土不出,首封十年,再封百年,以此推之,破封而出,必脫胎換骨。
第三種,藏劍法。
世有一木,名曰藏劍木,此木以仙劍為源,長年累月在仙劍之旁,生根發芽,化為巨木,其木木心,可製劍匣,匣曰藏劍。飛劍藏在其中,可納藏劍木本源為己用,提升飛劍品質。
秘法石裡麵,還有三種養劍法詳細的內容,比如,熬劍法的靈水配方,種劍法的秘土配方,藏劍木的具體模樣。
三種養劍法子,熬劍法有些像劍齋的養劍池,不過,是私人的,小型的。
種劍法,倒是不曾聽說過,不過,這個方法最有局限性,必須封土,也就是十年不能動用,但是,好處也是很明顯的,按秘法石的記載,秘土也分上中下等,下等秘土,封十年,下品法器可變中品,中品可變上品,上品就是極限了。中等秘土,封十年,極品法器是極限,封百年,可入靈器。上等秘土,封十年,下品靈器是極限,封百年,可為極品靈器。
修士的法寶,分彆為法器,靈器,靈寶,以及世所罕見的仙器。
所有法寶,除卻一些特殊的成長型法寶,以及本命法寶,基本沒有提升等級的可能,煉製出來的時候,是什麼品階的法寶,就是什麼品階。
種劍法,隻需要時間,就可以確保提升品階,十分難得。
熬劍法和藏劍法,雖然也能提升法器等階,但是需要的時間,可能還不止十年,而且,熬劍法的養劍水,藏劍法的藏劍匣,都是消耗品,還不一定能用上十年。
藏劍法,說起來是最簡單,隻需要找到藏劍木,做成藏劍匣就好,偏偏,其實這個是最難的。
現如今的修真界,已經不是古修士的時代,在遠古,上古時期,修真界比這大多了,傳聞之中,當時仙人都遍地走,以仙器為源,生長的藏劍木,雖然不多,但也不少。
可惜,現如今的修真界,仙器都見不到幾把,哪有多餘的給你長一棵藏劍木出來。
在遠古,上古時代最簡單的法子,如今卻是最難的一個了。
或者說,這顆秘法石,連一絲防窺探的禁製都沒有,說明,這些養劍的法子,在遠古上古時代,根本不算機密。
甚至,可能就是人手一份?
修真界的曆史,有典籍明確記載的,上下足有百萬年。
其中又分為遠古,上古,近古,以及現在。
遠古之時,仙人滿地走。上古之時,還有仙人傳道。近古之時,偶有仙人下凡。到了現在,仙蹤渺茫,已成為傳說。
現在的修真界,三清道宗算是最為古老的幾個宗門之一。
可就是這樣,也不過數萬年的傳承,對比百萬年的曆史,微不足道。
遠古,上古,近古,到底發生過什麼,誰也不知道。
是誰劃分的時代,也不得而知。
隻知道,就是這麼劃分的。
時代之謎,仙人之謎,界域之謎。
並列為修真界十萬個謎團之首。
從靈初口中得知了秘法石裡麵記載的是什麼內容之後,燕北激動的,直接化作一道流光,奔向藏經閣,他要去兌換顯法術。
留下師徒幾人麵麵相覷,無言以對。
“風荷。”
端儀真君驀然開口,玉石相碰似的聲音吐出一個名字,在大殿之內靜靜回蕩。
大殿之中,忽有微風輕拂,風中傳來瑟瑟輕響,淡淡的清香隨著微風撲麵而來,在空氣中若隱若現,忽遠忽近,沁人心脾。
耳邊,一道清脆若銀鈴的笑聲咯咯響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