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 第五百零八章 四個君士坦丁

第五百零八章 四個君士坦丁(1 / 1)

推荐阅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正文卷第五百零八章四個君士坦丁距大宋滅亡還剩70分鐘

******

天色還未亮起,城外卻已經一片燈火通明。

就在剛剛,幾個瓦良格人跟著伊麗莎白太後,來到了城外的慶功會場中。

可能是當年的慘痛經曆,給紫帳汗國的決策層留下了過於深刻的印象,因此,很長時間裡,大都的城防布局,與其說是防止外敵攻進來,不如說是為了能在內亂出現的時候及時跑出去。比如有幾座城門,就一直是瓦良格,而非專門的守城部隊控製。

果然,城裡出現狀況之後,這幾個便門和平日裡用作禮儀性質的門,就派上了用場。

這個習慣也由來已久。哪怕後來,這座城市也麵臨過外敵的大舉進攻,當初的思路,依然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當年郭砥重新規劃城市的時候,也提出過改造城防,修繕城牆的建議。他認為,狄奧多西城牆已經過於古老,跟不上現在時代的發展了。由於當時技術條件限製,這種一條線式的牆壁其實並不適合發揮火力,箭塔的設計也已經落後了。巨石牆體本身,在防禦方麵的優勢,也僅限於巨大的體量,實際效率並不高,可以說很浪費了。

所以,他建議修繕原有的內牆,拆除石頭牆壁後方的各種附屬建築,然後以石牆為核心,在兩側追加夯土,將牆壁加厚。城牆地勢高的地方,壘起專門的厚重圓形土台,安放重型火炮。地勢低的地方就填土抬高。

工程需要用的巨量土壤,就從內外兩道城牆之間的地方挖取,然後把外牆也向外擴,這樣還能在兩道階梯狀的牆之間,形成第二道護城河。平日裡用橋通行,戰時就拆掉橋,兩座牆通過吊車架設的懸梯往來。如此以來,就能一下解決兩個問題了。

但是,這個方案幾乎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大家都覺得這樣純屬白白浪費錢財,也沒有什麼好處。在汗國管理者的眼中,這個方案好是好,但就是不應該用在這裡。

雖然大都這個名字很威武,但很長時間裡,這座城市的定位是有些尷尬的。因為紫帳汗國的核心區,在北方的“羅馬尼亞”,而不是希臘地區。當年搬到這裡,完全是處於政治目的,而不是經濟和軍事上的需求。

因此,當時的大都,不但不是中心腹地的安全地區,還是個南方前線的要塞:西邊還不甘心的希臘人和塞爾維亞人,東邊虎視眈眈的土庫曼勢力,乃至南邊數不勝數的意大利和希臘海盜,都在持續威脅周邊的地區。實際上,是個“大汗守國門”的態勢。

這個時期,大都確實有很高的軍事需求。但是,狄奧多西城牆的問題,也始終不是防禦效果不足——相反,它的問題反而是規模太大了。

作為南方的最前線,在原本的戰略中,這個地方是沒有必要屯集這麼多兵的。

相對於前麵幾個朝代,紫帳汗國的製度相對穩定不少,起碼能夠在大部分時間,避免經典的“拜占庭將軍問題”,不需要對禁軍這麼敏感。

而且,色雷斯平原其實也不算多大,大概就是漢朝司隸那個麵積。就算真的要大汗守國門,也不是說就要把軍隊全堆在城裡——人家漢朝也不是把南北軍全塞進長安啊。北方臨近的各省,隨時都能調人過來,像這樣分散駐紮,在軍事和後勤上,都簡單的多。

但君士坦丁堡城防的範圍實在太大,本身又空虛的很,可以說,除了政治影響,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是其他城市,還可以進行收縮——還是看長安,在唐末瓦解之後,就廢棄了外郭、宮城,隻留下皇城作為新的長安城。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設施反而基本都在外牆,宮城和皇城甚至沒有明確分離出來。那個外牆還特彆厚實,哪怕疏於管理,都沒有倒塌。學唐末的話,拆除城牆、營建宮牆的功夫,都足夠建造一座新城了。

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連環套:占了這座城就得守;守就得投入不少兵力;投入兵力了總不能白白在這兒吃糧,總得有個配套的戰略計劃吧;有了配套的方案,就需要更多的後勤給養和資源投入。這樣一來,看起來隻是占領了一座城市,但實際上,整個國家的政策,都被牽著往南走了。

因此,當初有很長時間,汗廷裡都有不少反對遷都至此的聲音,覺得這一座城綁架了全國的戰略。後來隨著貿易恢複,這些聲音才漸漸小了下去。但對於在這裡投入的不情願,和對於當地環境的警覺,卻一直存在。

因此,郭砥的方案也就不太可能得到眾人的認同——大家都嫌它太大了,你還想搞得更大,這不是拉著大家一起陪你過奇觀癮麼。所以,除了對各處建城樂此不疲的郭砥,幾乎沒有人對此感興趣。

實際上,他的這套方案,也基本上沒有在任何一個地方實踐過。被否決之後,直到郭砥本人去世,都被束之高閣。

原因也很簡單:紫帳汗國就不需要這個規模的要塞。他的陸上敵人主要就是歐洲人,而歐洲人的軍事製度,決定了他們幾乎不可能進行大規模襲擊。

邊境上的交戰,往往是兩邊的地方自行組織,最大也基本不過幾百人。再往上,就隻能是大領主出麵,而且需要大張旗鼓地召集封臣、拉雇傭兵,字麵意義地讓世界都知道——這樣才能吸引來更多更好的傭兵,結果可能反而更省錢了。

麵對這種單項透明的情況,紫帳汗國一般也不會死守,而是同樣集結主力部隊,爭取在野戰中解決敵人。因為自己這邊動員更快,所以能保持很長時間的戰略優勢;而野戰消滅敵人,也比攻城輕鬆多了,更有利於他們騎兵發揮。

所以,結果就是,大家認為小戰鬥用不上這種城防,大戰又都是紫帳汗軍隊主動出擊去打野戰了。野戰如果打輸了……那縮在城裡也是等死,不過是多拖一會兒而已。還不如放棄這種大而無當的城市,回草原上放羊,找機會卷土重來呢。

直到現在,大都城裡都不是單一一支城防軍,各個戰團乃至海軍,都在城市裡有駐地,關係也錯綜複雜。哪怕現在大部分駐軍已經搬到城外去了,很多問題還是存留了下來。

整個城市裡的正規武裝,實際上都還是“外向”的,思路依然是準備外出作戰。遇到意外情況,沒有統一的軍團指揮部管理,就到了連誰該去平亂都說不準的混亂程度了。

這次唯一的優勢,就是發現城裡出現變故之後,很快有人給太後通風報信了。雖然常年不管實際事務,但太後這次的反應相當快。她一方麵派遣人手,去緊急把重要人物撈出來;另一邊,她自己則迅速離開了常駐的修道院,沒有等更多人集結,或者誰來找她,就主動出發,冒險趕到了海軍的營地。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