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張家事(1 / 1)

推荐阅读:

羅紅玉心思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的心思,聽乾媽說房子可以簡單裝修後租出去,等過幾年拆遷,她歡歡喜喜地去把房子買了。

許映秋和宋麗兩人沒有買那麼多禮物,手上的錢相對多些,兩人各選了兩套兩進的。

就是江序和蕭書言以及金文哲,三人也跟風買了一套房子。

之後的幾年,幾人平日裡除了學業,都抱著外語資料瘋狂狂嗑,學習多國語言,每年無論寒暑假都去兼職翻譯,雖然後來沒有第一次賺得多,但皆有收獲。

有了錢後裝修房子,又買房子,如此循環。

等到大三暑假,紀青嵐再一次幫他們買房子,幾人的身家讓紀青嵐都驚歎。

六個人,平均每人都有三套房子,羅紅玉最多,大大小小有五套,加上李妙芳買的就是六套。

就是條件最差的宋麗也是坐擁四套房產的地主婆。

大三這一年,紀青嵐他們文物係也跟著古教授外出實習,參與了幾次文的挖掘和修複活動。

紀青嵐也會利用空餘時間去各處走走,買些物件,真真假假的,讓自己的係統背包中的存貨慢慢重見天日。

落霞晚照,黃昏最後一線光暈籠罩著寧靜的村莊。

鄉野小道,提著鋤頭,擔著水桶的人邁著疲勞的步伐地往家趕,身後金黃的霞光在他們身上渡上一層金光。

昔日熱鬨的知青點安安靜靜,昔年住在裡麵的知青通過各種途徑離開此地。

張建國騎著車子回到紅河大隊,路上人看到他自行車後座上綁著一大包蛇皮口袋眼帶羨慕。

“建國,紀知青又給你寄東西了?這麼大一包,好東西不少啊!”

張建國笑笑,沒有說話,腳下的自行車用力,飛速離開。

留下的人交頭接耳。

“他們家認的這門乾親真是賺大了,紀知青隔三差五給他們送東西,他家孩子的衣服我就沒見過補丁。”

“誰說不是呢?張家是走大運了。”語氣說不出的酸溜溜。

張建國把自行車停在牆角,提著袋子進了堂屋。

廚房裡炊煙嫋嫋,張書記坐在門檻上抽旱煙,順便看著院中玩鬨的四個孩子。

四個孩子看到張建國回來,都圍到他身邊叫著爸爸,小了兩個男孩長得一模一樣,虎頭虎腦,正扒拉著張建國褲腿,要往他身上爬。

“爸爸,爸爸!騎馬馬~”

“鬆手,鬆手,彆扯我褲子。”

張建國趕緊從荷包裡摸出四顆糖給大女兒,再慢點他褲子都得被兩皮猴子給拔下來。

妮兒拿著糖,結果另三個孩子不為所動,二女兒囡囡看著張建國提著的蛇皮口袋。

“爸爸,是不是我乾媽給我們寄東西回來了,我要新衣服,不要糖。”

“我要溜冰鞋。”妮兒跟著喊。

牛桂香經常熬糖,糖塊對幾個孩子的吸引力不大。

“等你們媽回來看,都一邊去吃糖,不然我要叫你們媽媽了。”張建國拿四個孩子無法,隻得搬出媳婦。

四人一聽,才乖乖去一邊分糖吃,不過眼睛都滴溜溜地盯著張建國手裡的袋子。

張建國把大袋放在堂屋裡,同樣坐在門檻上,和張書記一左一右坐著,像兩蹲門神。

“醫生說你不能抽煙,你怎麼又抽上了。”

張書記不緊不慢地吧嗒一口,還沒說話,從廚房裡端菜出來的牛桂香就替他回話了。

“你爸煙癮犯了,卷了一張紙過嘴癮呢。”

張建國不由仔細去看,發現真的是一張白紙才放心。

一年前張書記突然摔了一跤,結果摔成了腦梗,可把一家子嚇壞了,張建國把人送到省城去,好不容易搶救回來,如今在家裡養了一年多,如今才好些的。

能走能跳,意識清晰。

張書記生了重病,自然大隊書記的工作也不能繼續了。

張建國得知媳婦出去挑水了,抬腳就出了門,果然在田埂上發現了擔著水往家走裡的劉玉梅。

“不是說了我回來挑,你怎麼又挑上了。”張建國接過挑子,走在前麵,嘴裡還埋怨著。

“還不是你兩個兒子,跑水塘裡去洗澡,弄得一身泥,把缸子裡的水都給用了,不挑水家裡都沒做晚飯的水了。”

“這兩個小渾蛋,回去收拾他們。”張建國氣哼哼地說道。

劉玉梅睨了前麵的男人一眼,翻著白眼不說話,每次這個人說打哪次真打了,鬨到最後都是他是好爸爸,她成了惡媽媽。

等到兩人回到家,牛桂香已經把飯菜擺上桌了,雙胞胎兄弟兩個吃著飯都不安生,打打鬨鬨,手裡的筷子都飛到對麵去了。

相比起他們,妮兒和囡囡就要老實多了,規規矩矩坐著認真吃飯。

“吃飯。”劉玉梅一個厲眼掃過去,兩男孩立刻老實了,飛快扒飯。

“慢點吃,吃點青菜。”牛桂香不停地給兩人碗裡夾菜夾肉。

等到四個孩子吃完各自去玩耍,飯桌才安靜下來。

張書記慢慢吃了一筷子,他捏筷子的手有些抖,他儘量控製著,等到嘴裡的米飯咽下去,他才開口說道。

“今天賣了多少錢?”

“八塊六。”張建國低頭吃飯,頭也不抬。

劉玉梅聽得皺眉,覺得收入有些少,不過她沒開口。

以前,她們偷偷摸摸在黑市去賣,每次都能賣二三十塊錢,現如今行情好起來,不用提心吊膽,但是做生意的也多了起來,他們的生意受到衝擊,自然不如從前。

他們便宜,彆人比他們賣得更便宜。

心裡歎一口氣,默默吃飯。

張書記又說話了:“我聽老李說有的地方在實施分田到戶,我們這裡也快了。”

“嗯,我也聽說了,聽說秋收後我們這裡就要分田地了,到時候各種各家田地,就沒那麼多偷奸耍滑的。”張建國說道。

牛桂香卻發起愁來,分田到戶是好也不好。

就拿他們家來說,吃飯的人多,乾活的人少,他們兩個老的下了不地,就指著張建國兩口子,不得累死。

以前家裡有兩份工資,倒是吃穿不愁,可惜張書記這一病,不僅用掉了家裡的存款,工作也丟了。

還有兒子,原本民兵隊長的職位也沒了。

家裡一下子沒了收入來源。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