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第1182章 1182差距顯現
讓人遺憾的是,美國願意接受這樣的損失,可日軍卻已經在這樣的損失消耗中看到了自己的失敗。
美國損失的200架飛機根本不算什麼,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這個時候的美國每個月生產的飛機遠遠多於這個數字。
可日軍這邊就尷尬了,雖然它的飛機產量也不小,但是和美國比較起來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另外,日本那坑爹的飛行員培養後備體係,實在是無法承受這樣的瘋狂消耗。
在日軍看來,一架飛機換掉十架美國飛機,他們都未必是賺的。現在的問題是,一架日本飛機,最多隻能換兩架美國飛機了。
這還是在日本突然讓e109e戰鬥機參戰的前提下,取得的比較好看的戰果。
如果隻依靠ki43隼式戰鬥機這種日本國產貨來拚殺,估計戰損比最高也就能到1比1.5左右。
對於日本來說,這樣的戰鬥結果,絕對算是無法接受的。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是,雙方的後勤補給速度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日本也是一個島國,但是它的輪船數量,真的沒有辦法和大英帝國這樣的傳統列強相提並論。
美國在新幾內亞作戰,背靠著的是非常近的澳大利亞,而在新幾內亞作戰的日軍,身後是自己都不怎麼富餘的馬來亞日本守軍。
所以,日本方麵的壓力非常的大,尤其是運輸壓力。這樣的壓力讓日軍不得不率先做出變化,為戰局增加不穩定因素。
因為頂不住壓力被迫提前求變的戰役在曆史上有很多,比如說最有名的一個,就是秦趙長平之戰。
那一戰成就了人屠白起,也證明了綜合國力不行的國家,在戰場上主動求戰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遠在馬來亞藏身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也就是山本五十六麾下的第一航空艦隊還有第一艦隊了。
小澤治三郎現在指揮著這支艦隊,正在遊弋於馬來亞與新幾內亞之間的海域,等待著決戰的機會。
可是這個機會一直都沒有出現,讓山本還有小澤都很著急。剛剛返回錨地補充油料的大和號戰列艦上,電報室接到了一段來自大本營的密電。
翻譯過來之後,電報室的值班軍官,把這封絕密的電報送到了山本五十六的麵前。
他立正敬禮,然後遞上了這份電報,開口彙報道:“山本元帥!大本營的命令是,竭儘全力找到美國艦隊,殲滅它,奪回新幾內亞附近的製海權!”
“那樣的話,我們的艦隊又要主動出擊,隻能率先暴露我們自己的位置……”山本五十六聽到了這個命令,頭痛的回答道。
對於這場海戰,山本的構想是美國艦隊率先加入戰鬥,日本艦隊隨後針對美國艦隊實施打擊。
可現在看來,他的這個計劃是無法完成了:因為日本艦隊接下來要主動出擊,率先求戰。
他苦心布置這場海戰,保存著海軍剛剛積攢起來的海軍航空兵,目的就是等著美國海軍艦隊先露出自己的位置。
可是哈爾西這個美國海軍名將雖然作風很像瘋狗,但是打法卻很像狐狸。他並沒有讓航母艦隊殺進托雷斯海峽,隻是派遣美國消耗的起的驅逐艦還有巡洋艦不停的試探。
日軍在這個情況下,也隻能讓自己的驅逐艦還有巡洋艦進入托雷斯海峽,爭奪海峽的製海權,切斷美國的登陸運輸。
但是幾天的交戰下來,美國海軍依靠數量優勢,頂住了損失。反而是日本的驅逐艦隊還有巡洋艦隊,有些頂不住了。
白天的時候,海峽的製空權在美國陸軍航空兵的手裡,如果不是美國陸航沒有什麼對海攻擊經驗,可能日本海軍現在就要被打殘了。
山本五十六不得不繼續忍耐,等待著美國海軍先犯錯誤。他這樣的等待,在日本陸軍眼中看來,卻是不作為的表現了。
畢竟在新幾內亞島上的山下奉文,現在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他的兵力從開戰之前的4萬多人,已經銳減到了3萬不到。
再這樣繼續下去,要不了十天,日軍就會被消耗到2萬左右,到時候,山地防線也阻擋不了美國軍隊進攻的腳步了。
僅僅看10月11日當天的數據,美國登陸部隊2個軍全部上岸,得到了補給物資還有彈藥6萬多噸。
而在同一天,山下奉文隻拿到了500名補充兵,還有500多噸的物資彈藥補給……
雙方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的後續力量,讓山下奉文的反擊計劃全部都成了泡影。
如果不是美國方麵忌憚日本海軍,不敢投入海軍跟進作戰,可能現在山下奉文的部隊已經崩盤毀滅了。
巨大的壓力讓山下奉文一封接著一封的電報要求增援,海軍的不作為也成為了他推卸責任的一個借口。
結果現在大本營把壓力統統壓在了日本海軍身上,這讓山本五十六非常的被動。
一方麵他要保證海軍立於不敗之地,另一方麵他還要先手搶攻,打敗美國艦隊……
更要命的是,他還必須要分出驅逐艦部隊,去給陸軍搞什麼運輸補給——把儘可能多的兵力,搶運到新幾內亞島上去。
搶運部隊到新幾內亞上去不是不行,而是日軍在新幾內亞的戰前部署實在是太糟糕了,以至於隨後的補給都變得混亂不堪。
為了防止美軍突襲新幾內亞,日軍將大量的兵力送到了島上,可隨著兵力的增加,後勤補給物資的數量也開始增加起來。
原本島嶼上的糧食就不多,開戰之前要養活4萬人,現在還要養活3萬以上的部隊,僅僅是糧食消耗,就讓日本軍隊的補充捉襟見肘起來。
接下來是彈藥方麵的問題:4萬士兵消耗的彈藥,是2萬士兵消耗彈藥的2倍,增加的消耗速度,也讓日軍補充起來非常困難。
除了這些,包括醫療藥品,相應的指揮設備,燃料的消耗,都讓幾乎沒怎麼操心過後勤的日本高層頭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