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第225章 224強大的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美國強不強?如果隻看美國那不如波蘭的陸軍規模,差不多就要被美國人玩弄的花招給蒙蔽了。
二戰之前的美國強到什麼程度,從一戰之後的一係列國際問題上,就可以簡單的分析出來了。
如果從表麵上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重組世界秩序的是聯合國體係的話,那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出來的體係,就是國聯體係了。
國聯體係最終為什麼崩潰呢?就是國聯體係作為一個戰勝國分配利益的體係,它本身出現了一個致命的缺陷。
這個缺陷就是不完整性——在國聯不接受德國的同時,美國人直接掀了桌子!
可以說美國人的退出,讓這個維持秩序的國聯天生缺少了法理性,最終導致了這個機構的崩潰。
在國聯之外呢?美國人自己玩了一個華盛頓體係,在當時看來這個體係同樣不全麵,可這個體係最終被美國玩成了。
華盛頓海軍條約誕生,在這個條約之中,日本保留的戰列艦噸位數是30萬噸,而美國海軍保留了52萬噸的總量!
同時,當時的世界霸主,一直把海洋,和皇家海軍看作是自己生命的英國,戰列艦總噸位是55萬噸!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一看,美國的綜合國力如果不是已經強大到了讓英國都忌憚三分,英國人會不會用一個條約讓出自己霸主的位置?
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各國,其他的差不多都是陪襯,這個條約最直接的信號,最強烈的信號是什麼?是英國承認了美國海軍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海軍奉行的是什麼政策?英國皇家海軍要求自己的艦隊,是第二和第三海軍強國的總和!
雖然今天我們看來,英國海軍的這種要求對英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可英國皇家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之前,是擁有碾壓其他國家海軍的實力的。
結果呢?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完了,美國掀了桌子不加入國聯的事情發生了沒多久,華盛頓海軍條約卻成了英國皇家海軍承認有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書麵文件!
要知道,此時此刻的英國皇家海軍,已經從靈魂到肉體,消滅了世界第二海軍德國公海艦隊。本來應該正是趁著這個機會,拉開海軍規模差距的時候啊!
結果卻是英國皇家海軍不但沒有鞏固自己的地位,卻和戰後世界第二的海軍達成協議,保留數量相等的海軍!美國國家實力如果不強,英國人腦子進水了,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
僅僅從今天看來,蘇聯美國兩個體量相當的巨人,要簽一個《中導條約》多麼困難?而美國在壓俄羅斯一頭之後,退出《反導條約》是多麼的乾脆!
如果今天中國找美國簽訂一個條約,內容是要求美國書麵承認中國有資格建造和美國海軍等量的海軍艦隊,能不能實現?
不要再覺得一戰之後的美國並不強大了,至少在一戰之後,搖搖欲墜的英國的身後,美國已經實現了自己真正的崛起了!
從能源上,古老的大英帝國掌控的石油資源,在遙遠的中東地區,中間還要跨越一個不太平的地中海!
而美國控製的新興資源石油在本土,還有墨西哥灣!這在能源安全和能源價格上,美國都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英國本土資源短缺,都要靠越來越不穩固的殖民地體係補血,可美國卻不存在這些問題,橡膠等工業原材料,可以從南美輕易獲得!
攤開地圖來看一看,1939年的世界格局,產橡膠的地區,菲律賓馬來亞等地,都已經在美國的影響還有實際掌控之中了。
世界產油地區,三分之一在美國的囊中,支撐現代工業發展的石油橡膠鋼鐵三大資源,美國是所有強國之中唯一一個無短板無運輸障礙的國家!
1930年,美國鋼鐵產量是歐洲國家生產總和,到了1940年,因為法國崩潰,美國鋼鐵產量已經是歐洲包括英國在內所有國家的二倍了!
英國明顯不是和德國一夥的,所以如果不算上英國的話,德國即便能夠整合歐洲,德國1940年能拿到的鋼鐵產能,也隻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如果1940年美國不是強國,那哪個國家能算強國呢?看一個國家強大與否,難道隻是看軍隊數量麼?
好吧,就算是隻看軍隊數量,在1940年的時候,美國海軍艦隊實際擁有世界第一海軍——你沒看錯,世界第一!
英國這個時候已經被德國擊沉了皇家橡樹號等一批軍艦,美國海軍噸位這個時候已經超越英國了。
美國這個時候的總人口達到了兩億,動員能力超過1000萬。而英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全麵動員之後也隻有600萬而已。
這還要算上殖民地的貢獻,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還有印度甚至緬甸……
論起鄰國,英國和法國還有德國等一大堆狠人擠在一起,當然隻能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力量,根本無法脫身。
美國在這個時候,天選之國的優勢已經開始顯現,陸軍可以保持小規模,讓國防負擔減小到最低的程度,安然度過金融危機!
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儘管這個時候歐洲依舊是世界的中心,可當德國進攻波蘭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那個瞬間來臨,美國這個悶聲發大財的國家,實際上就把自己最後一個短板給接上了!
是的,在二戰之前,之所以歐洲還是世界的中心,之所以美國還沒有領導世界的能力,是因為美國沒有這個傳統,也沒有這個聲望!
在傳統的世界列強看來,美國缺少成為世界霸主的底蘊,它還少最後那麼一點點的資曆!
可是當希特勒在歐洲掀了桌子之後,美國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崛起的機會——他從老哥英國那邊接過了權杖,體麵的坐上了英國人已經讓出來的王位!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王位實際上英國早就讓出來了,王位一直空著!
美國並不是把英國拉下了王位,而是英國人自己走下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今天依舊是常任理事國的原因,它保留的底蘊還在,大不列顛在戰爭中保留了最後的一絲體麵!
追尋英國人走下世界霸主的時間,很有意思的其實是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的那個瞬間!
簽訂這個條約的其他國家隻不過是配角,是觀禮的群眾罷了。這個條約真正傳遞的消息非常簡單:英國走下了神壇!
英國通過這個條約承認了美國的國際地位,美國卻沒有急著上去成為眾矢之的。
什麼是國家智慧?這才是真正的國家智慧!通過華盛頓體係,美國實際上已經把英國拉下了權利的王座。
不過美國卻沒有急著走上去,而是在等待,等待著威爾遜總統在一戰結束之後,埋下的另一個棋子——德國再一次爆發。
就仿佛是種下了病毒,等待著這個病毒爆發一樣。美國沒有急著上位,而是在上位之前,把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五都推上了戰場。
它要削弱所有的潛在威脅,用本來給世界第一準備的炸彈,炸死準備後來居上的所有國家!
美國的崛起,是踩著歐洲的屍體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美國隔岸觀火,卻在結束之前用威爾遜的十四條演講,埋下了德國這顆定時炸彈。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威爾遜演講之後,美國力挺德國,給德國樹立了道義大旗,保留了德國的工業骨血,《凡爾賽和約》引發的德國仇恨再大,又如何?
二戰之後德國被肢解,簽訂的戰敗條約更加屈辱,為什麼德國人不繼續報仇呢?隻要想想這個,就知道當時美國為歐洲埋下了什麼。
反觀二戰之後美國在亞洲放過了日本,就可以輕易的知道,美國人準備在另一個時候做什麼了!
他埋下的日本,就是崩壞亞太地區的一顆定時炸彈,一旦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他就會引爆這個炸彈,讓亞太地區變成第二個歐洲。
一個擁有如此連貫思路的國家戰略,一個國家有這麼強大的國際戰略部署,一百年來幾乎排演了整個地球上所有國家戰略發展走向的國家!
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而美國的強大智囊團卻可以利用起複雜的國際形勢,縱橫闔閭,一口氣確立了自己國家百年的優勢地位。
即便是在一百年前,哪個人敢說這個國家不強大?儘管1918年的美國還沒有今天這樣強大,可那一年的美國國家戰略,已經領先世界50年了,怎能說它不強大?
一個國家強大不強大,不僅僅要看國家的工業實力,還要看這個國家看的多遠,看的多清楚,走的道路正確與否,選的走法有多麼精彩。
很遺憾的是,1920年後的美國,越走越快,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