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第105章 104蘇爾特
利比亞,蘇爾特港。
這裡原本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港口,可如今卻已經成了一個重要的港口。
意大利還有德國的工程師帶著當地的民工,拚了命的建設這裡,試圖把這裡打造成一個可以停靠萬噸巨輪的現代化港口。
一方麵因為的黎波裡實在太遙遠了,根本無法發揮海運方麵的量大優勢,另一方麵,也是在為今後對埃及的攻略,做著最後的準備。
原本,德國方麵是建議直接使用狀態更好的班加西港的,可是班加西太靠近前線,容易遭到英國人的轟炸,同時又有些偏離馬耳他,航線比較危險。
所以最後,意大利人自己開始建設蘇爾特,德國也隻能妥協,選擇了航線相對於安全的蘇爾特。
在剛剛鋪設好的小號水泥碼頭上,一艘滿載著物資的輪船停靠了下來。碼頭上當地工人幫忙捆綁固定貨輪,而船上的人已經迫不及待的走下了船舷。
呼吸著這裡摻雜著海風的空氣,剛剛來到這裡的人們一個一個顯得輕鬆愜意。
這裡沒有英國倫敦上空那慘烈的空戰,也沒有戰爭的緊張感。因為準備戰爭的前線地區是更靠近埃及的班加西,這裡的物資都是針對油田的建設性物資。
當然,因為還沒有參與到意大利進攻埃及的戰爭準備當中,德國軍隊人員如果前往利比亞的話,多數會選擇的黎波裡還有蘇爾特。
因為這裡要麼更加繁華一些,方便他們生活,要麼更靠近油田設施,更便於他們工作。
穿著自己的將軍軍服,隆美爾帶著一臉的疲憊走下了這艘運輸船,他看著吊車把上麵的設備一個一個吊到下麵去。
當地的工人在德國工人和意大利工人的指導下,在緩慢的卸載著船上麵的裝備。
這些裝備有意大利生產的石油管道,還有一些來自德國和法國的訂購設備。
雖然法國維希政府並不支持軸心國的擴張,對與德國的合作一直持保留態度,可這並不妨礙他們和德國做生意。
很多民用和軍用的設備,隻要德國人願意用賠款來支付購買,法國的企業就願意出售。
包括大口徑的榴彈炮,還有現在意大利和德國急需的石油開采儲備設備。
“勝利!元首!”兩名迎接隆美爾的德國軍官,在他的副官的麵前立正站好,抬起了自己的胳膊。
“勝利!元首!”隆美爾回了一個軍禮,然後抬起頭繼續看遠處的吊車,正在吊裝一輛汽車下來。
他指揮的第15裝甲師,現在大部分還在意大利的南部地區訓練,顯然意大利人並不願意讓德國現在就插手北非的戰役。
墨索裡尼希望由意大利自己進攻埃及,並且獲取整個北非戰役的勝利。這樣他就可以獨吞北非,而不是和德國人分享勝利的果實。
所以包括第21裝甲師在內,南下的速度並不快。一方麵是因為組織和訓練的關係,畢竟這兩個師都是擴建重組的部隊。
另一方麵就是意大利人的消極配合,大量的意大利運輸船都被征用,用來向班加西運輸意大利自己人的部隊。
剩下的運輸船,因為受到利比亞油田的影響,也在全力運輸一些建設物資,根本沒有時間運輸德國裝甲師的武器裝備。
現在,運輸到蘇爾特港口的德國軍隊,都是一些運輸部隊,他們借著幫忙運輸的理由,才陸陸續續都被運輸到了利比亞來。
這些德國運輸部隊雖然隸屬於德國的非洲軍團,可現在做的卻隻是運輸物資的工作,論起戰鬥力來,甚至當地的武裝黨衛軍,都比他們更強一些。
好歹那些黨衛軍有大批的88毫米口徑高射炮,而這些歸隆美爾指揮的運輸隊,卻隻有輕武器自衛……
“那些3號坦克要用多久,才能運到這裡?”隆美爾看著兩個來迎接他的第15裝甲師的手下,開口問道。
“3天後,會有10輛坦克被送到這裡,另外我們還用卡車的名義,爭取到了10輛另外的裝甲車。”一個手下無奈的回答道。
軸心國可沒有美帝國主義那樣強大的運輸能力,即便有馬耳他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掩護,意大利的運輸能力,也趕不上美國的十分之一。
按照這個速度,隆美爾麾下的第15裝甲師擁有的200輛3號坦克,估計要全部到位,至少也拖到兩個月之後去了。
當然,非洲軍團得到了曆史上的加強,除了第15和第21兩個裝甲師之外,這一次還直接配上了一個步兵師。
這個步兵師因為比較好運輸,又肩負著臨時建設兵團的任務,所以運輸的速度比較快,已經有1個團的部隊抵達了油田位置,正在幫忙施工建設石油儲備設施。
所以,現在隆美爾至少是一個師長級彆的指揮官了,他有大約一個防空炮團的武裝黨衛軍,擁有數十門88毫米口徑高射炮;另外還有一個步兵團以及差不多100輛汽車的運輸隊。
如果再有一個裝備了3號坦克的坦克團加入,他就敢用這些部隊去找英國人的麻煩了。
不過現在他還沒有坦克,而且部隊也還分散在許多地方,讓他立刻加入到進攻的序列中,顯得有些勉強了。
“想辦法,讓你手上的一個坦克營儘快到達這裡!”隆美爾看到遠處那輛被吊下船隻的汽車安全落地,開口對自己的手下吩咐道。
他指了指遠方的汽車,繼續說道:“我們的士兵需要時間適應這裡的氣候,裝備也是一樣……這都需要時間,要儘快做好這些細節。”
在利比亞的荒山野嶺裡作戰,和在歐洲繁華地區打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歐洲即便是道路兩旁,都可能有建築物和樹木,可以用來遮風擋雨也可以取得很多方便。
可利比亞不同,這裡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公路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基礎建設。這裡缺水還多沙,氣候都和歐洲大不一樣。
這樣的情況下,遠道而來的德國士兵確實需要適應。畢竟意大利人很早之前就殖民這裡,他們有在這裡作戰還有生活的經驗積累,可惜德國人並沒有……
“聽說為了適應沙漠氣候,我們拿到的3號坦克都經過了改裝。”看著麵前的景象,隆美爾對自己的副官開口問道。
他在蘇爾特這樣一個挨著海岸線的城市裡,都很少能夠看到綠色。這裡有的似乎隻有主流的黃色,沙土的那種黃色。
當地的建築物就是那種泥土顏色的牆壁,街道上也都是這種顏色的道路,少數的樹木裝點在其中,也都帶著一股沙子的灰蒙蒙的味道。
似乎連綠色,在這裡都是一種奢侈,這裡隻有一片望不到儘頭的土黃色,一直蔓延到遠處視線的儘頭。
“是的,加裝了沙塵的濾網,還在車體上焊接了一些實用的儲物箱。”副官看過那種改進,對隆美爾回答道。
這種改進,是在3號坦克加裝側裝甲板,雖然說是裝甲板,實際上就是薄鐵片焊接成的薄箱子。
薄箱子看上去很厚實,實際上防禦水平並不高,它主要的功能是在沙漠上提供不錯的負載能力。
箱子裡可以裝帳篷或者其他的破爛,上麵還可以坐幾個步兵趕路——實用的小東西,還讓三號坦克看起來更結實了一些。
如此改進隻有在非洲軍團裡實施,這也是針對沙漠內運輸和補給困難想出來的辦法,至於說歐洲內的主力部隊,因為有完善的後勤補給,根本就用不著這樣多此一舉了。
另一個大規模的沙漠環境適應性改進,就是所有的裝甲車輛,都在來之前,被噴塗成了沙漠黃偽裝。
原本德國一直在大規模使用的,是今天耳熟能詳的德國灰。這種帶著一點點綠的灰色,在歐洲是不錯的單色迷彩。
可是這種迷彩在非洲利比亞,那就完全是用不上了,黃色裡摻著一點點的綠灰色,那還不如直接告訴敵人我要來了……
所以非洲軍團整個都用上了土黃色塗裝,並且士兵都配發了更涼快的短褲,而不是肥大的傳統軍隊長褲皮靴。
“如果可以,我想去油田看一看,畢竟如果坦克部隊到了,重要的油料補給,就要依靠這些小油田了。”隆美爾對自己的副官說道。
“當然,將軍!作為非洲軍團的指揮官,您當然有權到油田參觀。”副官笑著回答道。
隆美爾點了點頭,滿意的說道:“希望利比亞的這個油田,和元首希望的一樣好,這樣我才有足夠的補給,打下整個埃及!”
在兩名迎接他的軍官的陪同下,他走出了港口區,乘坐一輛早就已經等在那裡的普通軍用桶車,享受著港口的海風,一路快速駛過了蘇爾特的街道。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意大利人還有德國人來到了這裡,這裡顯然比之前要繁華許多,城郊正在建設新的房屋,顯示著這裡的勃勃生機。
第4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