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這些鹽民們其實並沒有想著造反什麼的。
他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想再免費服這個隨時會死到自己頭上的徭役,不想自己打死朝廷官差的事情被處理。
然而當他們氣勢洶洶地扛著乾活的工具聚集到了府城外麵時,一切都變了樣。
蘇北知府人倒是還算淡定,估計是有預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然而這新來的欽差卻嚇傻了。
那麼多的暴民圍在外麵,要見他。
這怎麼見?
聽聞他派出去的人都被打死了,這些暴民是殺瘋了,想要連他這個朝廷欽差都殺了!
“張大人,你快想想辦法啊!”
“蘇北總兵呢?讓他調兵過來鎮壓這群暴民啊!”
欽差著急地找蘇北知府,讓他趕緊去鎮壓暴亂。
然而蘇北知府卻也沒有辦法。
“大人,我們蘇北沒有這麼多兵。”
他臉色也不大好地解釋說:“外麵圍著的鹽民有數千人。”
“一旦我們派兵去鎮壓,那這數千人很快就會變成數萬人。”
“不能去鎮壓,隻能去勸阻。”
而且極有可能不止數萬人。
這次受災的百姓得有數十萬。
如果不處理好,這數十萬災民加入進來,到時候可就不是這樣小打小鬨了。
“這要怎麼勸阻?”欽差臉色一白。
這時候他實在沒多少主意了,隻能求助於蘇北知府。
蘇北知府看了他一眼,說:“為今之計,大人你得出麵去安撫大家。”
“要保證不能追究死去之人的責任,還要收回強征徭役的公文,同時得與大家保證以後乾活的糧食供給和保暖措施。”
“若是能再幫忙安置一下這些乾活人的家人,絕對是事半功倍。”
欽差被噎了一下。
除了不追究他死去的隨從外,其他的事情......他一概做不到。
因為朝廷送來的糧食就是這樣,他哪裡去變糧食和保暖的東西出來供給這些乾活的人?
挖海道是大活,成千上萬人的物資都提供得這麼簡陋,他哪裡敢誇下海口順便安置這些乾活人的家人。
蘇北知府說的做法非常周到,他做不到。
欽差臉色凝重,突然說:“張大人說得很對。”
第(1/3)頁
第(2/3)頁
“勞煩你先關著城門擋一下,本官去清點一下物資,明日會給大家一個交代的。”
大家聚集在城門外,城門緊閉,城中氣氛很是緊張。
蘇北知府隻能暫時出麵安撫了一番聚集過來的人。
但這些人不買他的賬,要求見朝廷派來的欽差。
隨從被打得血肉模糊,這欽差根本不敢見這些暴民們。
他擔心一個不小心,自己也會淪為這些人的手下亡魂。
先讓蘇北知府去安撫一下暴民們,欽差回了自己住的地方,直接就開始收拾東西。
衣物那些都不帶了,隻帶上一些財物。
“大人?”
近侍好奇地看著他的動作。
欽差說:“你去安排馬車,我們今晚連夜離開蘇北鹽場。”
“這......不管了?”
“管個屁!再管下去,我命都要交代在這裡!”
欽差要離開的消息沒有告訴太多人,隻讓自己的近侍準備了車馬。
到了晚上,天寒地凍的,城外聚集的鹽民們生了火靠在一起取暖。
無人留意的角落,西城門的小偏門偷偷打開,一輛馬車趁著夜色離開了蘇北鹽場。
......
欽差離開的消息,離他上書到朝廷說蘇北鹽民暴動的消息沒多久,就一同傳到了京城。
今日大朝會,所有人都在議論這事。
內閣幾人臉色凝重,大家臉色都不大好看。
“孬種!”
大理寺卿陸相文脾氣火爆,先罵了出來。
“這就是罷免了兩個欽差後,千挑萬選派過去的人?”
“嚴重拖延了蘇北鹽場的事情不說,還引發了當地鹽民暴動,然後就拍拍屁股逃了?”
有人說:“哎,也怪當地鹽民太過凶殘,連欽差的隨從都能活活打死。”
“我看那些鹽民們就是專門想跟朝廷作對的,不跑他們肯定連欽差都敢殺!”
“這些暴民就是想造反了,趕緊派兵去鎮壓,好早日恢複鹽場正常生產吧。”
“胡說!”有人反駁說:“蘇北鹽場這麼多年來一直好好的,當地鹽民今年才遭了災,肯定是派過去的人做了什麼事情逼得他們走投無路。”
“我看就是欽差瀆職,應該好好查查他!”
查肯定是要查的。
第(2/3)頁
第(3/3)頁
這欽差就算走了,也得回京城來。
畢竟他家就在京城,家人也還在這裡。
等回來,第一時間他就要被收回欽差的所有信物,直接下獄徹查。
短短兩三個月,蘇北那邊就處理了三個欽差。
其中一個隻是被調了回來,另外兩個都要蹲大牢等處理。
大部分都在想,那地方有毒......
但再毒,也得處理那邊。
不然整個大周都要撐不住。
“如今怎麼辦好?”
大家看向了坐在前麵的內閣幾人。
馬英偉這次沒有先出聲,而是看向了羅鏡文。
夏陽江自然也不會率先出聲,還把自己心中的幸災樂禍給收了起來。
若不是王閣老一派的人想要打壓東南,結果把他的人給調了回來,想搶功勞,事情也不會發展成這樣。
而沈華粱則是沒什麼主見的樣子,也看向了羅鏡文。
石有為冷“哼”一聲。
“羅大人,大家都等著你表態呢?”
羅鏡文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他人都麻了。
這些人腦子裝的都是屎嗎?
明明是現成的功勞去撿就行了,怎麼讓事情變得這般無法收拾的?
到了現在,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明年必須恢複鹽場正常生產,不然大周的鹽業要崩潰。
羅鏡文咬咬牙說:“災後時常會有暴亂,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為今之計,不能再拖,我們速速調動大軍前去鎮壓暴亂,強行征集當地百姓乾活才行。”
“這樣會不會引起更大的暴亂,讓當地鹽民們對朝廷產生更加抵觸的心理?”沈華粱冷不丁地插嘴說了一句。
羅鏡文說:“連朝廷欽差都敢下手,還指望這些百姓們能聽從我們朝廷的話?”
“再拖下去,結果也不會有什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