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書先生的表演逐漸落幕,整個茶樓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曹操與劉備彼此對視,眼中都流露出一絲感慨。
劉備心中翻湧著複雜的情感,那些熱血沸騰的瞬間仿佛再次浮現。
他輕聲說道:“孟德兄,你可還記得當年的戰鬥?”
曹操點了點頭,眼神中閃爍著對往昔的懷念。
他微微一笑:“當然記得。那個時候,我們都是年輕氣盛,夢想著建立自己的基業。如今,站在這裡回首,卻發現自己與之前背道而馳了。”
他曹操之前可沒有想到要把控朝政,那時的他隻想將獻帝救回來。
可惜,那些大諸侯沒有一個願意與他同行,最後慘敗收場。
劉備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憂慮:“是啊,時光荏苒。正如說書先生所言,英雄豪傑,總要在曆史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曹操靜靜地看著劉備,心中對他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我雖有過恩怨,但如今卻能同坐一席,這或許就是命運的安排。”
劉備點頭讚同,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想起了自己與關羽、張飛的情誼,堅定地說:“不過我沒有放棄,若是董武背離了他的誓言,我定會與兄弟們再次團結一心,願意為天下百姓謀福祉,為天下安定而戰。”
這一刻的劉備,他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那個諸侯討董的時期。
也隻有那個時期,他才感覺自己的目的最為單純。
他也不知道自己什麼一步步變成如今這般。
兩人彼此間的隔閡在這一刻悄然消散,茶樓內的歡笑聲和喝彩聲再次響起,仿佛是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既然已經歸降了新漢,那咱們也不用在你爾我詐了,若是玄德兄願意,不如去我府上小酌幾杯?”
曹操邀請劉備去自己府上做客。
劉備欣然應允。
於是兩人起身向外走去。
……
賈詡與諸葛亮的談話在一片深邃的思考中逐漸深入,二人雖來自不同陣營,卻在智謀與理想的碰撞中找到了共鳴。
賈詡心中已有決策,他深知當前局勢的複雜,唯有明主與能臣才能扭轉乾坤。
當二人告彆後,賈詡直奔皇宮。
賈詡微微躬身,恭敬地對董武言道:“陛下,臣有一事相薦,願陛下聆聽。”
董武正坐於石階之上,聽聞此言,略微一怔,隨即示意賈詡繼續。
賈詡深吸一口氣,目光閃爍,語氣懇切:“臣認為,諸葛亮乃是一位才智過人的謀士,他不僅有過人的才華,更有遠見卓識,深諳治國之道。若能將其任命為丞相,定能助陛下成就偉業,興旺大漢。”
董武眉頭微皺,思索片刻,賈詡立即補充道:“臣願繼續擔任錦衣衛指揮使,專心於情報與監視百官之事,確保陛下的安穩與天下的太平。諸葛亮則可全心投入朝政,以其才乾輔佐陛下,治理國事。”
“你真的願意?”
賈詡微微一笑:“陛下帶諸葛亮來找臣,不就是想讓臣知道他的能力。”
“若能以諸葛亮之才輔佐您的治國之道,必將為大漢的未來鋪平道路。”
“而臣,也願意在暗處為您守護一方安寧。”
董武略一沉吟,果然賈詡是明白人,難怪能在曹魏位居三公之後,善終:“好,若是如此,我便依你的薦言,任命諸葛亮替你的位置。”
“不過,這段時間,還是需要你讓諸葛亮熟悉咱們的新政權。”
“陛下放心,這一點臣自然清楚。”
董武淡淡地擺了擺手,吩咐道:“好了,你先退下吧。”
“對了,最近你可能要非常忙,雖有不良人相助,但錦衣衛與不良人的監察對象不一樣,如今這個大漢版圖全部回歸,你的錦衣衛也得擴招了。”
雖然賈詡不是丞相了,但是錦衣衛指揮使不比丞相差,就連丞相也在他的監察範圍之內。
董武也知道錦衣衛與不良人的權利很大,但現在是特殊時期,而且他還在,第一任指揮使與不良人總帥是賈詡與李儒,這二人他也放心。
所以短時間內,這兩大機構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在董武的認知中,一個王朝頂天也就三百多年,所在在王朝延續上麵他看得很開。
他隻想在自己執政的時候,建設好大漢即可。
至於後麵的就看自己的兒子如何了。
為了避免王權影響皇權,董武直接采用了清的王爺製度,隻有爵位,每月拿朝廷俸祿即可。
至於為政,那也隻有輔政之權。
至於丞相製度,他還是覺得三相分權,六部輔助就行了。
畢竟他也不想成為朱元璋或是雍正,當個皇帝跟上班一樣。
說真的,他另外帶兵,也不願坐在這皇宮或是大殿之上。
這與上班真的沒啥不同。
不過現在有三相與六部分擔國家大事,又有禦史台、錦衣衛、不良人監察百官,他這個皇帝隻需要大方針點點頭即可,其他的細節便交給手下的人去。
而且他並非什麼事不管,每天早上的兩個時辰,他都會看一看各地送上來的折子,以此了解除長安外各地的情況。
不良人與錦衣衛送來的折子更是他重點關注的對象。
加上官員自己送上來的折子,三者一對比,若是不同,這其中自然就有問題。
再讓當地不良人與錦衣衛一起調查,若是這二者不一致,那便是二者之間有人出了問題。
隨後再派外的不良人與錦衣衛互相調查對方。
若是還有問題,那就得賈詡與李儒親自下場,徐庶這個禦史大夫一旁監督了。
現在土豆與番薯等新糧食已經開始嘗試播種了,董武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便能解決糧食的問題,那就是隻要控製好人口的增長,自己的國庫就不會缺糧食,百姓家中也會有餘糧。
不過現在計劃生育還在定製之中。
而且這半個多世紀瘟疫與戰亂,大漢的人口大幅度縮水,所以目前的土地,對於人口來說隻會富餘。
之前的大漢人口負重大致在五千萬左右,而現在新漢的全部加上去也不過兩千萬,加上新糧種的普及,他的新漢人口最大承載量應該在一億左右。
所以他一點也不急,之所以讓手下製定計劃生育,這是為個自己接任者鋪路,彆到時瞎搞。
如今董武給手下大臣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休養生息,恢複大漢之前的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