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南以神明的威嚴,以及兵力的威懾,成功壓製住了反對的聲浪,將法老之位傳給了安蘇娜。
而安蘇娜要想坐穩法老之位,光靠威懾還是不夠的。畢竟沒有哪個君王靠著威懾,就能夠統治萬民。
就像中土古人所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百姓們忍無可忍的時候,還是會起來反抗的,所以關鍵還是要給民眾帶來更好的生活。
因此項南特地給安蘇娜留下了治國十策,讓她可以有章法可循。
第一策就是推廣埃及的文化,消除各民族,各地域之間的隔閡。
古埃及文化源遠流長,而且由於發展得早,所以相對也比較發達。古埃及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已經由部落製改為邦國製。
相比起來,北歐很多蠻族,當時還是以原始部落的形式存在。文化也是非常落後,僅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
因此埃及文化相比他們的原始文化,自然是更先進,更瑰麗,更具吸引性。
讓他們從小接觸、學習、接受古埃及文化,久而久之,經曆一代人、兩代人、三代人的更迭,他們自然也就成了埃及人。
正如聖人所言,“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如果諸侯接受蠻夷的文化、禮儀、製度,那麼諸侯就算人在中土,也一樣是蠻夷。
而如果蠻夷接受中土的文化、禮儀、製度,那麼蠻夷也能算是中土人。
項南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才準備廣泛推廣古埃及的文化。
而在前期當然會遭遇一些阻撓,不過埃及如今財雄勢大,又有他這位真神坐鎮,所以有不服的直接殺就是了。
人類曾經做過試驗,嘗試馴化一種狐狸。膽敢反抗,無法馴服的就殺掉,然後由較為聽話的狐狸繁衍後代。
然後再從這些後代中進行篩選,不聽話的殺,聽話的繼續繁衍。結果沒用幾代,狐狸就全變成可馴化的了。
……
其二,就是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比如推廣冶鐵、鍛鐵、鑄造和使用鐵器。
鐵器的性能全麵優於青銅器,當然更好過石器。而在公元前十二世紀,隻有少數地區才掌握了冶鐵、鍛鐵的技術。
大部分地區都還停留在青銅時代,甚至像北歐的蠻族還在使用石製的工具。
因此儘管這些蠻族的個人戰力跟埃及士兵不相上下,但是由於武器的落後,十個蠻族都打不過一個埃及士兵。
更何況是跟十萬大軍相抗衡,所以便被輕而易舉的攻破了。直到被埃及征服之後才開始使用青銅器、鐵器。
如今項南大力推廣鐵器,也是為了提高生產、生活的效率,從而提升民生。
其次推廣耕種、施肥、間作、育種等農業知識,推廣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和操船術。
深耕、施肥、間作、育種等農業知識,現在聽來似乎已經很尋常,但其實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這些農業知識都隻有少數地區才掌握。
古埃及農民種地,一直靠著尼羅河泛濫的河底泥;歐洲直到中世紀,都沒有掌握堆肥的技術,導致大量的肥力因此而喪失。
至於北歐、西亞等地的農民也不知道深耕的妙處,他們種地都是在地上撒上種子,然後再讓牛羊踩進土裡。或者拿根棍在地上戳個洞,再把種子埋進裡麵。
這樣的耕種方式,既沒有效率而且也保證不了出芽率,因此當時這些地區土地畝產都非常低,一畝地隻有七八十斤的產量。
相比起來,中土百姓十分重視深耕、間作、施肥、育種等農業技術,使得中土土地的單位麵積產量,能達到兩三百斤,差了近四倍之巨。
也因此,中土適宜耕種的土地雖然不多,但卻一直養活了世界最多的人口。
項南也是希望普及這些農業知識,從而大大提升單位麵積的土地產量,進而養活更多的人口。
畢竟在古代醫療技術有限的情況下,人是很容易早死的。兒童的死亡率甚至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平均壽命也不到三十五歲。
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要多生,以便對抗天災、瘟疫、戰亂等等。否則的話,一場瘟疫,就可能讓人口減半。
而推廣造紙術、印刷術也是為了更好的傳播知識。
古埃及雖然早就有莎草紙,古羅馬、古希臘也有羊皮紙,但是這兩種紙張的成本都極高,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在古埃及,莎草紙隻有祭司和官員有資格使用,而在古羅馬、古希臘也差不多。
至於兩河流域的泥板書,也隻適合在乾燥少雨的兩河流域使用。如果放到陰雨綿綿的英倫三島,怕是泥板早就因為返潮而碎了。
所以這幾種“文字載具”都不行。相比起來,中土的造紙術就先進多了,它是用木頭、枯草、爛布頭、破漁網等原料做成的,主要成分就是纖維。
不止製作原料豐富且廉價,使得成品的價格不會很高,而且便於書寫和儲存。
所謂“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好的紙張能夠保存一千年,對區區隻有幾十年壽命的人類而言,一千年都算得上是永遠了。
而印刷術更能夠將紙張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在印刷術發明之前,人們都是用手抄的方式來製作書籍,而這就難免會造成抄寫的謬誤。
而且手抄也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在當時甚至有專門的抄書匠,負責幫人抄寫書籍。
也因此在當時,書籍隻有極少數有錢有勢的人,才能夠擁有。很多書籍世上甚至隻有一本,常人想看都很難看得到,因此阻礙了知識的傳播。
但印刷術推廣之後就不同了。隻要書版做出來,就可以反複印刷。
一本書可以輕鬆地印刷幾千冊、幾萬冊,效率大大提升,成本則大大降低,更有利於普及知識和文化。
而指南針和操船術則能夠更好地幫助人們進行航海,從而更好的看清這個世界。
埃及如今已經占據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許多地區,不再是之前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國,而改成了農業、畜牧業、海洋貿易齊頭並進的大國。
因此不隻要發展農業,更要發展海洋貿易,這樣既能加速人員流動,文化傳播,也能早就更多的工作崗位和物資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