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寒風凜冽。
天子行宮中。
一個衣著華麗、不怒自威的老者,正躺在美婦懷中,微閉雙眼,輕聳鼻頭,享受美婦的青春氣息。
兩個美婦跪在一旁按摩老者的雙手,兩個美婦將老者的腳掌抱在懷中似在為老者暖和腳掌。
或許是火爐散發的熱氣熏熱了,幾個美婦的額頭都有香汗滴落。
老者正是當今大漢的魏王,權傾北方的曹操,曹孟德。
是人都有老病時。
即便是曹操也避不開老和病的自然規律。
跟劉備在漢中交鋒的時候,曹操就已經患病。
跟劉備在漢中打了幾個月後,曹操也撐不住病軀,隻能退回長安養病。
這還沒養多久,就傳來了關羽兵叩襄樊的消息。
本以為於禁可以抵擋關羽。
不曾想天公不作美,一場罕見的大雨斷送了於禁的前程,也給曹操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使得曹操不得不許諾割讓江南之地給孫權,請孫權出兵躡關羽後方。
作為大漢權傾朝野的魏王,居然要去請一個江東的小小吳侯出兵,這對曹操而言是極為丟麵的。
故而。
在孫權同意出兵後,曹操又不想讓孫權如意,故意讓徐晃泄露孫權偷襲南郡的情報,想讓孫權和關羽互相撕咬。
前些時日。
徐晃傳回了擊退關羽已解樊城之危的捷報,讓曹操頓感身心大悅,仿佛這全身的疾病都在一刹那間消失了一般。
“魏王,樊城的征南將軍送來急信。”
輕微的呼聲在耳邊響起,門外的司馬懿恭敬且卑微的弓著身子。
曹操直起身來,又在美婦的身子上摸了一把,解了把有心無力的饞心,然後招了招手,讓司馬懿入內。
司馬懿更加的恭謹,將急信呈遞到曹操麵前。
以往的司馬懿雖然也對曹操恭謹有加,但不會如現在這般小心謹慎,奈何在漢中的時候曹操殺了楊修以儆效尤,將司馬懿嚇得不輕。
伴曹如伴虎,小心無大錯。
看著司馬懿這卑微的模樣,曹操的心中也泛起了一陣快意。
世家大族又如何?
河內名仕又如何?
照樣得在孤的麵前唯唯諾諾謹小慎微!
“此信,你可看過?”曹操掃了一眼急信的內容,又眯了眯眼睛,似是隨口一般詢問。
司馬懿心中大駭,連忙道:“未曾。”
“你現在可以看了。”曹操又將急信遞給司馬懿。
司馬懿不敢有半分遲疑,連忙接過急信,快眼一掃,驚訝之色浮於臉上:“關羽丟了江陵?這怎麼可能?”
曹操冷笑一聲:“如此看來,孫權對江陵的圖謀,並非臨時起意,是孤大意了。雲長也大意了,留在江陵的守將竟如此不堪。”
“江陵一丟,雲長想在荊州與孫權爭鋒,就變得極為困難;孫權倒是如意了,孤卻是難受了。仲達以為,孤是否應該派兵去攻濡須口,躡足孫權之後?”
曹操隻想關羽跟孫權在荊州跟兩匹被勒住馬銜的鬥馬一樣相互角力,然後等雙方精疲力儘後再去撿漏。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曹仁曾守了一年的江陵城竟然被孫權輕易得到了。
曹操不用猜都知道,要麼是江陵守將棄城而逃,要麼是江陵守將獻城投降。
如此結果,讓曹操極為難受。
關羽信中那句“天下英雄,唯曹與劉”,也看得曹操極為刺眼。
這天下英雄隻有曹操和劉備。
結果。
曹劉相爭,孫權得利。
曹操和劉備都被孫權給算計了。
這讓曹操如何能有好心情?
司馬懿小心翼翼的瞄了一眼曹操的表情,又仔細揣摩了曹操說話的語氣和內容,最後斟酌用詞道:
“眼下時局動蕩,不宜再動刀兵,即便兵向濡須口,也未必能搶得好處;倘若威逼孫權太甚,或會促使孫權與關羽罷兵言和。”
“但也不能不助關羽,倘若關羽真的勢窮引兵回了西川,對魏王也是不利。”
“不如在濡須口外虛設旗幟,營造出一副要大舉進攻濡須口的假象,讓孫權不得不增兵提防。”
“同時又要讓孫權猜到魏王在濡須口並無多少兵馬,讓孫權有憂慮之心又不會感到魏王威逼過甚。”
“西川到江陵路遠,即便劉備得到消息,這短時間內也無法引兵去救。”
“我之意,在於拖。”
“不能讓關羽速敗,也不能讓關羽取勝,最好能拖到劉備自西川出兵;屆時,魏王再遣使與孫權談判,或能令孫權遣子為質。”
“如此,孫權和劉備就如同相爭的鷸蚌一樣,誰勝誰敗,相爭多久,都得看魏王的心情。”
誰也不是傻子。
曹操想讓孫權和關羽廝鬥,所以一邊許諾割江南之地給孫權一邊又泄露孫權奪南郡的情報給關羽。
孫權想儘得荊州,所以一邊對關羽示好一邊暗奪江陵同時又對曹操卑躬屈膝迷惑曹操。
劉封想攪渾荊州的局麵,所以一邊誘激曹操出兵乾預一邊用分兵計迷惑孫權。
跟著對方的節奏走,你永遠慢一步。
打亂對方的節奏,讓對方跟著你走,你才能快一步。
唯有快一步,才有贏的機會。
司馬懿能看清局勢,也猜得透曹操的心思。
每個人都有私欲。
每個人都在算計。
司馬懿的回答雖然令曹操很滿意,但曹操並未立即下決定,而是召集了董昭、桓階、蔣濟等一乾謀臣,彙集眾人的意見。
蔣濟在了解詳情後,又給曹操獻了一計:派人向孫權索要於禁及三萬降卒,若孫權不肯歸還於禁及三萬降卒,張遼就去打濡須口。
蔣濟猜測:孫權舍不得釋放於禁那三萬降卒,必會設法拖延時間,而不論孫權如何設法,都會分兵以防不測。
孫權分了兵,關羽就不會速敗;曹操要跟孫權談,孫權就有回旋餘地,有了回旋餘地,孫權就不會跟關羽言和。
如此可以讓關羽和孫權在荊州鬥得更久。
時間一久,西川的劉備聞訊後必會惱怒出兵,荊州戰場就會進一步升級。
關羽和孫權相爭,算不上鷸蚌相爭;劉備和孫權相爭,才是真正的鷸蚌相爭。
在這一點上,蔣濟和司馬懿的意見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