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業位麵。
波光粼粼的湖泊上,一艘小船輕輕遊蕩。
隋高祖楊堅摟著獨孤皇後,神色鄭重的說道
“皇後,那漢武帝劉徹竟敢如此辱罵你,朕這就調集百萬大軍,親征元狩一朝!”
說話間,隋高祖楊堅便準備喚出空間通道,回開皇一朝,調集大軍。
就連隋煬帝楊廣三征高句麗,都能動輒調集百萬大軍,兩百多萬民夫。
隋高祖楊堅身為隋朝開國皇帝,親手打造了開皇盛世,豈會遜色?
獨孤皇後將手放在隋高祖楊堅的腰間,狠狠一捏,淡淡的說道
“此處又沒有旁人,陛下何故惺惺作態?”
“臣妾就是天性好妒,陛下若是心中不滿,大可廢後。”
“不知陛下準備立何人為後?是那千嬌百媚的宣華夫人?還是溫婉賢淑的榮華夫人?”
一瞬間,隋高祖楊堅額頭冒汗,恨不得聊天群從未出現過,如此一來,他也就不用如此煎熬了。
這幾日,自家皇後稍有不順心之事,便會提及宣華夫人和榮華夫人之事。
偏偏他根本就不認識那兩人!!!
那兩人是史書上記載,未來的隋高祖所納的妃子,和他有何關係???
……
漢朝高祖位麵。
長樂宮內。
漢高祖劉邦攬著戚夫人,聽到宋高宗趙構在聊天群內肆意謾罵,嘲諷道
“我覺得朱祁鎮並沒有說錯,那宋朝,還不如改為慫朝。”
“好歹也是一介帝王,被李鳳娘如此欺辱,太窩囊了!”
“還有這完顏構,竟還有顏麵在聊天群謾罵,若我是他,恐怕早就羞愧的掩麵而逃了。”
戚夫人靠在漢高祖劉邦懷中,吐氣如蘭,嬌聲說道
“陛下,您可是注定要成仙的千古一帝,和那些庸主計較什麼?”
“可惜,臣妾年老色衰,不知還能陪陛下多久。”
說到最後,戚夫人低下頭,默默垂淚。
漢高祖劉邦聽到“成仙”“千古一帝”這幾個字,在戚夫人嬌媚的臉頰上捏了捏,笑著說道
“此事你當著我的麵說,便也罷了,莫要和徹兒他們說,更不要和大臣們說。”
“我可不敢和始皇帝搶千古一帝這個稱呼,也不想被那些帝王笑話。”
……
聊天群內。
宋高宗趙構你你…你們欺人太甚!!!
明英宗朱祁鎮看來完顏構的“養孫”也是一介昏君……呸…瘋子皇帝。
魏武帝曹操不還有宋寧宗趙擴?此人倒是有魄力,竟敢命太師韓侂胄伐金。
唐肅宗李亨伐金?就是紹興一朝,被嶽忠武打到隻剩孤城一座,歸降求和的那個金朝?
魏武帝曹操此人即位也頗為有趣,因宋光宗趙惇反複無常,群臣無法忍受這個瘋子皇帝。
魏武帝曹操因此,趙汝愚,韓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後吳氏的支持下,擁立嘉王趙擴登基。
魏元帝曹奐武帝爺爺,那完顏構如此昏庸無能,為何就沒人謀逆?
魏武帝曹操奐兒,怎麼沒有?苗傅,劉正彥起兵清君側,誅殺完顏構寵幸的權臣和宦官。
魏武帝曹操想逼迫完顏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等叛亂平定後,完顏構獨子趙旉就“偶染風寒”,暴卒了。
明英宗朱祁鎮由檢,快說說宋寧宗趙擴的功績,慫朝竟有敢伐金的帝王,倒是稀奇。
明思宗朱由檢嘉泰四年,宋寧宗采納韓侂胄的勸諫,崇嶽飛貶秦檜,追封嶽飛為鄂王。
明思宗朱由檢並改元開禧,取宋太祖“開寶”,和宋真宗“天禧”的頭尾兩字,意在收複失地!
明思宗朱由檢開禧二年,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起初收複了些許失地。
明思宗朱由檢後因韓侂胄用人不當,一敗塗地,真州,揚州相繼被占領。
明思宗朱由檢又因招討使吳暗通金兵,叛變稱王,北伐戰敗,兩國簽下嘉定和議。
魏武帝曹操宋寧宗頗有宋高宗之風啊。
魏武帝曹操嘉定和議…宋金兩國,從原先的侄叔,改為侄伯,還要將主將縛送金國。
……
明朝崇禎位麵。
聽到“嘉定和議”的內容後,明英宗朱祁鎮滿臉不屑的說道
“由檢,你說朕還用不用比試?如此昏君,豈能比得過我兒見深!”
明思宗朱由檢搖了搖頭,祖宗之事,豈是他一介後輩能評說的?
緩聲說道
“英宗皇帝,若是我沒有記錯,據【東南紀聞】記載,宋寧宗病危時,史彌遠進獻了金丹百餘粒。”
“宋寧宗服用後不久即去世。”
明英宗朱祁鎮不禁來了興趣,問道
“史彌遠是何許人也?竟敢毒害宋朝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回憶著【宋史】,說道
“開禧三年,韓侂胄北伐失敗,金國來索主謀,史彌遠時任禮部侍郎,與楊皇後密謀。”
“遣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於玉津園槌殺韓侂胄,後函其首送金請和。”
“嘉定元年,史彌遠升任右丞相,此後掌權宋寧宗朝十七年。”
明英宗朱祁鎮驚訝的張了張嘴,說道
“那豈不是說,史彌遠乃是一介權臣!逆賊!”
“要朕說,宋寧宗趙擴也是無用,竟然連伐金主將都殺,這不是遂了金國的意?”
一瞬間,明思宗朱由檢愣在原地,瞠目結舌的看著明英宗朱祁鎮。
身為瓦剌第一大將的英宗皇帝,有何顏麵敢嘲笑宋寧宗趙擴?
莫非英宗皇帝忘了於謙?於少保?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敗後,皇帝被俘,大明無主,太子年幼,瓦剌大軍逼近。
郕王朱祁鈺臨危即位後,敕令於謙為提督,統領各路兵馬。
等到瓦剌也先挾持英宗攻破紫荊關,直驅而入,窺視京師時。
於謙命各將領將二十二萬大軍分兵在京師九門外排開陣勢,設法誘敵,途中設伏,大敗瓦剌大軍。
後兩軍相持五日,瓦剌也先聽聞各地勤王大軍趕到,唯恐歸路被斷,撤處關外。
此戰之後,論功行賞,於謙加封少保,總管軍務,可以說,若非於謙,於少保力挽狂瀾,大明危矣!
等到景泰八年,奪門之變,英宗複辟後,將功臣於謙下獄,罪名便是,雖無實據,意有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