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命令下達之後,姬清珞才不由得長舒一口氣,實在是因為這推演對現實的影響太大了。
承國的統治本就是搖搖欲墜,麵臨著即將亡國的局麵。
想要從這其中求取一線生機,談何容易?
如今陳懷信的舉措更是讓這一節奏加快了。
對於外麵所發生的變故,姬清珞和滿朝文武也隻能事先預防。
……
【隨著佛教那邊傳來捷報,新的消息也被遞送到宮中,是道教領頭人送來的。】
【陳懷信當即出宮,前往對方的閉關之地。】
【“陛下,貧道參見陛下。”】
【自從上一次合道之會結束之後,對方決定要閉關著書,已經許久不見了,這些年也過問過著書的進度,但都沒有得到明確回答,今日傳來的消息想必足夠震驚整個煜國的。】
【“好啊。”】
【“好極了。”】
【陳懷信看著對方精神矍鑠的模樣,滿意的點了點頭。】
【還以為編寫道教典籍會讓他垂垂老矣,沒想到今日一見這位道門第一的老人家甚至比起當年狀態還要好。】
【“此次尋朕前來,想必是為了那道教典籍之事吧。”】
【“正是。”】
【隨後道教領頭人來到一旁的書桌上,端過來一整摞厚厚的釘裝書。】
【看來他已經準備好了,隻等著陳懷醒前來查驗。】
【“貧道將道教這些年來的理論精髓以及所有傳道之法都寫在這其中,一些不利於民生和治國理政的思想則是全部剔除,修道修心之念就在其中。”】
【陳懷信滿意的點點頭。】
【如此一來倒是舉國歡慶的好消息。】
【作為國教的道教之前就屢屢出事,因為教義不同和理念的相悖,所以很難整體統一。】
【現在不一樣了,道教之中的精髓全在這些書裡,隻要將這些發行出去,便可將教派的路線方向完成規範。】
【陳懷信當即找人來將這些書籍加速印刷發行,以最短的時間投入到民間。】
【道教弟子可閱。】
【信道之人可閱。】
【普通百姓亦可閱。】
【這件事遍傳的全國沸沸揚揚,先前那些不認同道教領頭人的道門中人如今還有些氣不順,想要趁此機會挑刺找茬。】
【雖然在論道的環節當中輸了,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此服氣。】
【很快,他們拿到了第一批印刷的書。】
【這一批書是專供的。】
【也是陳懷信專門監製,專門簽章的。】
【這一點肯定無人質疑的。】
【隨後那些本來不屑的道門中人開始瘋狂研究起來,隻要能找出不妥地方就能翻盤。】
【時間先是過了七日。】
【那些個先前叫囂的聲音小了許多,不屑的情緒也少了很多,被這一套經典當中內容所折服的道教中人占據了半數。】
【時間又過了一個月。】
【已經聽不到任何人提出異議了,道教中人無不虔誠的將此物奉為經典。】
【憑借此書,道教領頭人也徹底被認可。】
【常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但這一次道教領頭人用自己的方式給了所有人一個回應,這個國教魁首之位,他當之無愧。】
【因為這些全新的著作蘊含著百類觀念。】
【基本的道念也在其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起源變化,陰陽平衡之道。】
【問心但求無愧。】
【雖不可貿然乾預塵世之事,但也應當無懼業力勇於入世,求真務實。】
【這些書成為了部分剛入道教的啟蒙之作。】
【更是成為了一些老道教授弟子時的引經據典之物,可謂是作用諸多,並且影響深遠。】
【本來有爭議和內鬥的教派如今正式統一。】
【之前隻是形式上統一。】
【這一次則是精神和意誌。】
【憑借自己一己之力將這樁利在千秋之事完成,道教領頭人也是幸不辱命。】
【陳懷信也按照一開始的計劃興建道觀,將國教的包裝做到了機製。】
【煜國上下所有的修道之人對於他們這位魁首和皇帝心悅誠服。】
【甚至一些外邦人都傻了。】
【他們也見識過一個國家內部的教派矛盾。】
【國家當中的教派和當權者之間的利益衝突也是長期存在的,就算是被立為國教,也會因一己之私而走偏路。】
【能被君主這般信任並且扶持的國教還是第一次見到。】
【陳懷信對這樣的結果十分滿意。】
【現在佛道兩教都收獲了突破性進展。】
【國內國外兩開花。】
【這就是精神領域富強的前兆。】
【接下來自己可以準備安排下一步計劃了。】
……
承國大殿。
坐在上麵的姬清珞無奈的看向了下麵眾人。
已當下的承國來看是肯定做不到這一點的。
國中的佛道兩派正鬨得不可開交。
雙方各自爭奪著話語權,搶奪著信徒,甚至為了所謂的供奉香火,甚至開始了搶地盤。
而這些事情都並不是姬清珞的本意,而是她想管卻又沒辦法去管。
“唉,吩咐下去。”
“讓戶部抓緊落實和登記我承國之內的教派情況,不能再等下去了,現在就查。”
說話間姬清珞倍感頭疼。
自己確實是個很不稱職的皇帝。
如今陳懷信的作為都到了收效時刻。
之前對於她將道教立為國教的事有所懷疑,畢竟這不是小事,但沒想到如今被打臉的正是自己。
“王相,我承國的教派散亂,可否派人加以管理?說不定日後也能如此。”
“陛下想法確實有遠見,隻可惜……”
王千禾訕笑著看向了姬清珞,這點事可不是他們能夠做主的了。
眼下的承國就是一個爛攤子。
要是這個時候再去收拾,隻怕成本會更大。
還不如把整個國家推翻然後重新再來一遍。
就像陳懷信那樣,從砍頭開始立威,到懷柔政策治國。
王千禾再清楚不過,承國弊病如此之深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整改過來的,所需要耗費的力氣還不如砍掉重來。
也許變革還沒結束,承國的曆史就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