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口才太好的下場
聲名響亮、炙手可熱的大太監汪直要來了,延綏鎮守太監和榆林衛瘋狂的忙碌起來。張遐張太監和彭清彭指揮為了出城二百裡還是一百裡迎接展開熱烈的討論
名利場中,迎來送往不是最重要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不同的尺度代表不同的規格,也代表不同的立場。
比如楊巡撫剛上任時,總兵鎮、榆林衛、布政分司等衙門中有頭有臉的人都要傾城出動迎接,但鎮守太監就不用。
因為鎮守太監和巡撫是不同體係裡的,權力來源也不同,巡撫的威權在鎮守太監麵前沒什麼用。
而這次,汪太監巡邊到榆林,本地鎮守太監必須出迎,榆林衛彭指揮為了巴結汪太監也想出迎,但巡撫理論上就不用了。
當然,實際艸作中應該如何,那又是另一回事。關鍵是看權力大小和自我定位了,比如從二品布政使出城迎接七品巡按禦史的例子也是很多。
巡撫都察院中,楊巡撫也為了是否出城迎接汪直而苦惱。這絕對不是簡單問題,隻要他出城迎接,那就象征著他自居汪直之下,可是他又有些不甘心。
楊巡撫與兩個幕僚商議。崔師爺的態度模棱兩可,沒有什麼準確意見,但方應物則是堅決反對楊巡撫自降身份出城迎接。
方應物心裡的道理很簡單,他現在是徹底投靠楊巡撫了。狐假虎威之下,楊巡撫的高度就是他的高度。楊巡撫若矮了彆人一頭,那豈不連帶他也矮化了?
矮人一頭的感覺是多麼難受,他再也不想品嘗了,至少在榆林邊鎮是不想品嘗了,當倉庫書辦時已經當夠了。
再說向誰低頭不好,怎麼能向掃過他臉麵的汪芷低頭?低頭了也沒好處,幾年後汪芷就垮台了,對她巴結的越好越被連累。
麵對方應物的堅決,楊巡撫猶疑道:“汪太監聲威赫赫,聽說一路上宣府、大同、山西巡撫都出城迎接,甚至鞍前馬後的侍奉”
方應物鼓動道:“正因為彆人都如此趨炎附勢,而撫台保持傲骨霜節,豈不顯得與眾不同,卓爾不群?
這也是養望機會!如今汪直在天下士人心中是個什麼名聲,撫台又不是不知道,隻要撫台有所表現,必然為天下士林所矚目讚頌!
可以說,如果撫台保持住氣節,那汪直的名氣有多大,撫台的聲望就有多高!到手的名聲,撫台不想要麼?”
文人哪有不好名的,隻是大部分人的好名之心壓不住現實利益。楊巡撫聽到名望兩字,心裡動了動,不過仍未作出決斷。
所以方應物勸道:“汪直這次巡邊到榆林,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明顯是奔著邊功而來。
在榆林城中彆人都沒甚關係,上司是巡撫也好,還是巡邊太監也好,有什麼區彆?都是聽賞立功,馬前效命。
但是隻有撫台所受到的損害最大,一山不容二虎,本來是撫台你必然是主功,如果自甘屈居人下,大功就會落到汪太監手裡!
晚生知道,這種功勞一輩子也可能隻有一次,錯過這次就不會再有。所以撫台與彆人不同,不能委屈了自己,也值得奮發一次。”
楊巡撫聞言苦笑道,“你說的本院又何嘗不懂?隻是那汪直是氣焰滔天,很多時候怎麼想都沒用,隻怕由不得人。”
方應物無語,汪芷這一年多時間裡,在曆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給文官造成的心理創傷和陰影太大了。
想想也是,一個十幾歲太監剛剛出頭,幾個月功夫就連首輔帶尚書乾掉了一大片,讓內廷外朝天翻地覆般的大洗牌。這樣的氣勢,誰人不驚,誰人不怕?見了就先怵三分。
你們都是看不清大勢的局中人呐,方應物暗暗感慨,便道:“家鄉裡有個無賴,無人敢惹,撫台可知為何?”
楊巡撫不清楚方應物怎麼忽然講起故事,又聽到方應物說:“因為傳言他殺過人,所以就無人敢惹,結果越人無人敢惹,越是被人害怕,他的氣焰就越大。
如今的汪太監就類似於是這種狀況,其實汪太監不能說沒有勢力,他依舊是天子寵愛的親信。可是與傳言中的權勢相比,汪太監說是紙老虎為不為過。
汪太監做過的大事,那都是天子要做的。汪太監為什麼想要邊功?那是因為他發現天子可能用不上他了,害怕鳥儘弓藏、兔死狗烹。如果汪太監真有自信,他會擔心這個麼?”
楊巡撫和崔師爺齊齊瞠目結舌,看方應物仿佛像看妖怪。自從接觸方應物以來,他們感覺方應物胸中包羅萬象,雜學比經義更出彩。
今天他居然連天子和汪太監之間關係這種私密事情都能說到頭頭是道,這到底是胡編的還是有所依據?
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連天子心態都能了如指掌,那這個人有不飛黃騰達的可能姓麼?
方應物沒有在意楊巡撫和崔師爺的神情,一直侃侃而談,“當然如果是位卑職小,或者是內監實力盤踞的京城,還是對汪太監恭敬一些比較好。
但撫台位居封疆大吏,此處又是天高皇帝遠的邊鎮,又因為辦學事情掌握軍心,為何不能有所作為?
倘若比喻成兩軍交兵,那汪太監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撫台坐具主場之利,算是以逸待勞,為何要不戰而降?”
崔師爺插嘴道:“方老弟不要輕忽了,那汪太監似與彭指揮有所勾連,這也是你事先料到過的。如此就不能算沒有根基。””
“此何足慮哉,我來想法子釜底抽薪,讓彭指揮靠邊站著去!”方應物果斷答道,又繼續說:“而且未料勝先料敗,即便撫台對汪太監不恭敬些,有什麼損失?最嚴重的局麵就是汪太監雷霆大怒,上奏天子罷免撫台官職!
剛不能久,水滿則溢。左傳雲,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汪太監正是如此。總攬古往今來史書,像他這樣的人,豈能長久?興得有多快,敗亡就會有多快。
依我預料,汪太監氣運不過幾年之數,撫台即便被罷免但忍上幾年後,想複起輕而易舉。可到了那時候,撫台就是天下人所敬仰的不畏權閹的名臣了!”
楊巡撫本來是傾向於效仿前麵幾路巡撫,隨大流自降身份出城迎接汪太監。這也是官場上的普遍心態,辦事隨大流無論對錯總是最穩妥的選擇。
但是聽了方應物一番話,楊巡撫又感到拿起架子好像收益更大,風險也在可控範圍內。與眾不同的獨家生意,總是有可能比彆人賺得多。
楊巡撫不禁對崔師爺長歎道:“吾嘗聞三寸不爛之舌之語,今曰見到方秀才才知其意。若放在東周,不知管樂當不當得,至少當個張儀蘇秦之輩問題不大。”
這算是誇獎?方應物識趣閉上了口,隻當是上司褒揚自己。
崔師爺揣摩一番,向楊巡撫提議道:“如果東家難以決斷,我倒是有個主意。”
“說!”楊巡撫聽了半天方應物滔滔不絕,也真是想再聽聽崔師爺的意見,兼聽則明。
崔師爺先看了方應物幾眼,然後才道:“不如讓方老弟代替東家出城迎接汪太監。如此一來,既顯得東家不卑躬屈膝,又不至於給汪太監公然挑理的口實。這才是不卑不亢,中庸之道。”
楊巡撫眼前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至少給了台階下,外人看了也不會說自己過於倨傲無禮。
當然,如果汪太監不要這個台階,那就沒辦法了,但總比連個台階都沒有好。最關鍵的是方應物這個人選好,又令人放心,若沒有方應物還真找不出第二個合適的。
方應物聞言連忙推辭,“晚生區區一介儒生,有何德何能可以代替巡撫迎接?”
他又不是沒見過那汪芷,分明就是個喜怒無常的青春期叛逆少女,難侍候的很。站在楊巡撫背後下黑手就行了,跳上前台不是他如今的作風,什麼時候能獨當一麵了再上台不遲。
崔師爺撫須笑道:“方老弟謙虛了。我看你對汪太監的狀況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去應付幾下應該不難罷?再說你言辭便利,正適合去做這種事情。若換了彆人,我還不放心。
其實本該是我為東家分憂,前去迎接汪太監,但我沒你這個本事,也隻好勞煩方老弟了。再說方老弟你身份貴重,代表撫台也當得起,這又是我所不能比的。”
楊巡撫也對方應物勸說道:“辦學之時,你說有多大本事,就敢擔多大的責任,這是何等的豪言壯語!如今言猶在耳,故而這次就勞駕你走一趟了。
此去一是讓本院顯得不是故意驕橫無禮,二是你趁機窺探一下汪太監的心思和動向,也好為今後有所準備。”
方應物縱然口才一流,但此刻也無話可說。隻能自歎一聲,表現火候總是拿捏不好,一不留神又過頭了。
說來說去,自己倒成了楊巡撫的先鋒大將,被派去試探汪芷,前番長篇大論簡直就像是自告奮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