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第一貢生 > 第六百九十九章 山中無老虎

第六百九十九章 山中無老虎(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朱祐樘人到港口之後,精神非常好,似乎之前一直未能痊愈的病,這會也都全好了。

幾天下來,他一直拉著張周問東問西,難得有機會在宮外與張周相處,他似乎也很享受這種輕鬆自在的時光。

而最近他最為關心的事情,還是軍務,仿佛出了京師之後,他就想當一個無所不能的皇帝,打算帶著張周禦駕親征,雖然他連具體的目標都沒有,但這並不妨礙他做夢。

“秉寬,朕最近沒事也會研究一下輿圖,看看這四海之內的景象,山川河流隻是在這一張圖上,總覺得遺憾,尤其是這北方,大片的山河土地,都是韃子的,未能納入到國朝的版圖之內,朕心生遺憾。”

朱祐樘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其實就是為了激發張周來幫他實現理想。

張周道:“四海之地,早晚都會歸於大明的。”

“有你這句話,朕覺得就足夠了,旁人說了那是為安慰朕,可你不一樣,你說了就一定能幫朕實現,這點朕是確信的。”朱祐樘道,“秉寬啊,你說咱從哪裡打出去,最容易把韃子一舉給滅了?朕思來想去,也找不到個答案,可能隻有你能回答了。”

此時的朱祐樘目光熱切。

那眼神似乎在跟張周說,你趕緊給朕算算,將來朕平定草原時,走的是哪條路線,你提前說了,那朕以後就按照你說的哪條路線走。

張周認真道:“以臣所見,從何處出征都一樣,韃靼人會避我大明軍隊的鋒铓,會伺機襲擊,會擾亂後方,不應該出兵於一處,將來也必定是全麵出擊,各路人馬進兵於草原,形成合圍之勢。”

“對,對,走一路是不對的,是應該全麵出擊,可朕是想知道,朕應該帶兵走哪一路呢?”

朱祐樘還是很堅持,想得到答案。

這次張周很誠懇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曉。

朱祐樘笑道:“你真是連安慰安慰朕都不會啊,說你是迎合於朕,怎就在這種時候,不懂得說點順心的話,讓朕晚上睡個好覺呢?不過也罷,你就是這性子的人。”

張周道:“回陛下,並非臣有意拂您的麵子,實在是……到真正出擊草原平靖草原時,走哪一路都一樣。陛下禦駕親征,光是氣勢便足夠了,韃靼人估摸都會不戰而降,王旗所在,便是大明將士的精神所在,有何區彆呢?”

“也對,也對。”朱祐樘繼續在笑,“朕禦駕親征,也不能讓朕正麵去跟韃靼人的主力交戰,始終朕是要避開的,朕就是作為君王,給他們提供精神上的力量,並不是要真的在戰場上做什麼。”

張周道:“臣可以替陛下衝鋒陷陣。”

“不用你。”朱祐樘道,“以你的能耐,運籌帷幄決戰千裡之外便可,何須你親自上陣呢?臨場的調遣,如今已有多位能堪當大用之人來做,何須你呢?你便在朕的身邊,與朕一同享受那勝利的喜悅便可。”

說到這裡,朱祐樘似乎也沒那麼多執念了。

不再用想自己從哪裡帶兵出征,反正從哪帶兵都一樣,結果都是自己去當幌子、精神領袖的,衝鋒陷陣的事不用他操心,反正各路兵馬會替他掃清一切。

……

……

朱祐樘拉著張周在地圖之旁,繼續在研究軍事。

張周見皇帝興致高昂,卻好像是故意潑冷水道:“陛下,最近兩年,韃靼人是不會甘於困守在草原上,還是會進犯的。”

朱祐樘道:“西北的防務,難道哪裡還有什麼缺漏嗎?韃靼人,還有機會?”

張周道:“正因為沒有缺漏,韃靼人才一定會來進犯。在北方邊戰之中,大明將士始終處於關隘之內的守勢,在韃靼人隨時可以從各處來犯的情況下,三軍將士必須要分散於各處,如此精銳兵馬就不能彙聚於一處。韃靼人會集中優勢兵力來犯。且利用他們的機動性,讓邊軍將士疲於應付。”

“也是。”

第(1/3)頁

第(2/3)頁

朱祐樘道,“你之前說過,韃靼人本就是以機動性見長,在咱的神機營火器更加強大之後,他們更是要以這種機動性來避免與咱正麵交鋒。可也是沒什麼辦法,誰讓大明的馬,不如他們呢?草原上彆的沒有,良駒還是很多的。秉寬,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們來了,就沒有逃走的機會?”

張周搖搖頭道:“從短時間來看,還做不到。隻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朱祐樘道:“也是,咱就好像是有院子的大戶,等著山賊來襲,不管怎樣也難以防備,總是要韃子來了才好做應對,即便能讓邊軍出擊,可韃靼人也會避免交鋒,如此就形成相持。秉寬啊,不能不想辦法……他們下次來,從何處呢?”

朱祐樘目光又變得熱切起來。

先前是問張周以後怎麼平定草原,而現在問的問題則更實際一些,就是問韃靼人從哪裡來。

既然必須要分派兵馬到大明邊疆的各處,那你提前把韃靼人的入侵路線圖算出來,那不就完了?韃子來了,以逸待勞就行。

這問題對張周來說,也有點……超綱……

換了以前,一切都好算,在沒有他所產生蝴蝶效應的情況下,韃靼人會按照曆史的進程,從曆史上發生戰爭的地點來犯,他隻需要一一做防備便可。

但隨著他對大明以及草原的影響越來越大,韃靼人的戰略思想已跟之前大不相同。

他們已經不可能按照曆史書,按部就班一步步去兌現,而會增加很多臨場的反應,這都是張周目前無法預測的。

“陛下,人心最是難測。臣如今無法準確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韃靼人,一定會尋求從寧夏以西來找突破口,他們的目標已不會是往延綏這邊來,至於宣大,目前也不是他們犯邊的良好選擇。”張周道。

朱祐樘按照張周說的,在地圖上指點了一下,道:“就是這邊?那……先前調派去西北的這路人馬,還在寧夏,韃靼人應該也無太大機會。”

張周道:“可陛下先前將英國公等人,已調回京。”

“這……”朱祐樘想了想,道,“朕之後也從大同調派了兵馬往寧夏去,隻是最近幾天,沒再聽到這方麵的消息,也不知兵馬是否已按時抵達。”

張周指了指西北的地圖道:“以臣所見,若韃靼人真有心來犯,一定會虛張聲勢,他會擾亂我邊疆將士的視聽,會在東邊做出一些虛晃一槍的動作,隨後就會派兵在寧夏等處進行劫掠……”

朱祐樘手指頭在地圖上找了一圈,最後把手指在花馬池的位置,問道:“秉寬,你說會是在這裡嗎?”

張周點頭道:“很可能會。”

這倒不是張周在隨便猜測,而是曆史上韃靼人在弘治十四年之後的數次寇邊行動,都是從花馬池所展開的,顯然從草原部族的角度來看,花馬池是個非常特殊的地點,對韃靼人來說是進可攻退可守。

也許此處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某種環境之下的最好選擇,也可能是韃靼人的主心骨達延汗巴圖蒙克就喜歡從這裡進攻,因為這裡距離他的中軍主力位置,以及他們放牧的位置,再是他們認為的風水寶地更近,更適合他們發育。

朱祐樘道:“那是朕冒失了,先前朕隻是想把張廷勉給調回來,讓他當個閒人,現在看來,應該讓他多在西北停留一段時間。要是這會韃靼人趁機殺來,不是什麼好事。不過料想韃靼人剛滋擾過花馬池,不會再來。”

說到這裡,朱祐樘也稍微放心下來。

韃靼人在年後才剛襲擾了花馬池,且還取得了勝果,撤走之後大明的防務必定會加強,韃靼人這會來侵犯的可能性,似乎是不怎麼大。

朱祐樘或許是覺得這話題有點掃興,隨即道:“秉寬,眼下咱不是正在遼東用兵嗎?西北的事,先放放,你再給朕說說遼東的用兵計劃,朕想知道這邊到底是如何重要的,朕也知道,想平草原,必須要先把那些不安定的因素解除,遼東遲早該徹底平靖,朕想從你口中得悉這一切……你說的,比誰說的都管用……”

……

……

就在張周跟朱祐樘秉燭夜談,談及西北和遼東軍務時。

大明東西兩處的軍事格局也在發生變化,韃靼人已開始往花馬池集結兵馬,與此同時一些預警的消息,也開始從花馬池周邊往東派發。

第(2/3)頁

第(3/3)頁

王瓊作為三邊總製,人在延綏,卻心係於寧夏的軍事變化。

隨即他感受到,韃靼人的來勢洶洶,不像隻是來滋擾,倒更好像是一次全麵的入侵。

也就在這會,他得到了宣大一線的戰報,被告知韃靼人在宣府和大同等處,分彆派出兵馬進行滋擾,而王守仁作為宣大總製,以地方軍務吃緊為由,暫緩往寧夏發兵,這也是為何馬儀的三千精銳騎兵一直都還沒上路的原因。

“大人,形勢不妙。”神英這天給王瓊送戰報的時候,也是當麵提及此事,“若是韃靼人真有心來犯,估摸必定是會選一處,而如此多的戰情上報,必定是有真有假,韃靼人看來是賊心不死,他們仍想圖謀我邊疆城塞,想掠我子民、牲畜、財貨。”

王瓊道:“以我估量,韃靼人這個冬天過得也是很艱難。”

神英點頭道:“韃子被我們幾次出兵攻打,且東西兩線都取得大捷,韃靼人損失那麼多財貨,他們能過好日子就怪了。對咱來說,眼下是春荒時節,對他們來說,更是如此。”

王瓊歎道:“所以不是他們想不想來進犯,而是彆無選擇。”

神英用略帶狐疑的神色道:“難道他們不知道,這麼做其實意義不大,他們根本搶不到我們太多東西?來了,還可能送命?”

王瓊道:“若你是草原的主事之人,這會部民連飯都快吃不飽,牲口都因為草料不足而大批餓死,你該怎麼做?”

“帶兵犯我大明?”神英問道。

“嗯。”王瓊點頭,“事成與否,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關鍵是要同仇敵愾,隻有對我大明出兵時,他們內部的傾軋才會最輕,否則他們就是自相殘殺。”

神英恍然道:“難怪他們明知來了是送死,還敢來。他們是怕內部起紛爭……但就算是這樣,就沒有旁的部族針對他們了?草原那麼多部族,應該不會是每個部族都來攻打我們吧?”

王瓊道:“在同一個目標之下,誰背棄了盟約,就會遭到其他部族的群而攻之,正好他們在大明這邊討不到便宜,等他們不但不敗退撤走時,那些見異思遷的部族,不就成為他們的目標?”

神英氣憤道:“感情他們是要借助跟我大明交戰,而鏟除異己呢?”

王瓊也對著掛起的地圖,道:“韃子很可能是從寧夏後衛出兵,花馬池來犯的可能性很大。”

“那我們該派出援軍了。”神英道,“再不派的話,或是有些遲。”

王瓊道:“顧不上寧夏了,眼下連延綏本地的防務也收緊,河套之地內,還有我們大批的牧民,一些新建的堡壘要塞也需要派兵鎮守,此時從哪裡抽調兵馬去馳援寧夏?”

“那……”神英顯然有些擔心。

王瓊臉色顯得很拘謹道:“先前我已發函到寧夏,讓他們各處抽調兵馬馳援,若實在無能為力,先保證各處的關隘不受襲擾,各處的守軍要量力而為,這次韃靼人來勢洶洶,去年寧夏一戰,靠的是楊應寧和那位京山侯,這次卻也不知該靠誰了。”

神英道:“不是還有那位劉瑾劉公公嗎?”

“靠他?”王瓊無奈道,“他隻是太子身邊的長隨,並無實戰的經驗,最多隻懂得一些紙上談兵的技巧,哪怕退一步說,他真有那實力,花馬池也沒有給他發揮的舞台。”

“沒有那麼多的兵馬和糧草供應他,對他而言最好的選擇,應該是撤兵到寧夏後衛的駐地,再或是堅守不出。”

“韃靼人犯城塞的可能性並不大,隻要他安守於城塞之內,靠尖銳的火炮和城牆的阻隔,還是能等到韃靼人撤走的。”(本章完)

d qq

qq

read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