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聽荀攸如是擔憂道:“王文都此人其誌不與中黃太乙同,恐有後變。”張衝哈哈大笑,他高興的是第一次從荀攸嘴裡聽到“中黃太乙”四個字。此前荀攸在加入關羽的幕府,參加泰山軍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關羽就曾對荀攸說過這樣一番道理。那就是希望荀攸能不負泰山軍。而張衝卻從不懷疑這一點,他知道荀攸是那種典型的士大夫,食君之祿,忠君之憂。但張衝卻知道,如荀攸這樣的人並不會真的從心裡認同他們泰山軍的理念。也就是說,荀攸是因為張衝這個人而加入了泰山軍,他認為張衝是那個可以給天下帶來新的秩序的人。像荀攸這樣的人並不少,泰山軍裡麵大部分士族出身的文吏都是這樣想的。他們已經不期望有一個他們理想的秩序,而是隻要有秩序就行。因為再爛的秩序也比無秩序要好。但現在,從荀攸的話裡,張衝卻聽出了另一層意思。那就是他開始認同甚至是皈依張衝的這套理念。其實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狀態。他們總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當張衝用自己的理念去規劃河北的發展藍圖的時候,他們這些人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當無窮的黔首被激發出熱情來,那是一股多麼龐大的力量。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那就是為何一個人要貧窮,為何一個人會活得沒有尊嚴。而如果這個世界隻有少部分活得像人樣,而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和牲畜沒什麼兩樣的時候,那這個世界得多麼無趣。所以,當社會能給這些人一個機會,給社會大多數一個公平,也能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基本的物質生活,那就能團聚更多人的心。因為即便再對生活麻木,說到底這些人還是人,他們的心裡一句有一份為人的渴望。而當荀攸等人生活和參與在這個人人都勞動的社會,他觸目所及的是無窮的熱情,是對未來的期盼,這種生機勃勃和過去那種死水一潭的社會比起來,太舒服了。於是,荀攸他們的內心深處也在開始反思:“如果一種社會能讓更多的人活得好,即便它犧牲了少部分人的紙醉金迷,但它依舊是正義的。”所以張衝欣慰的是這個,此時的泰山軍已經開始被更廣泛的認同,不僅是被過去的黔首所認同,也漸漸被一些開明世家子弟所認同。他們都明白,泰山軍是真的在替天行道。天之道是什麼?那就是當一切都開始扭曲到極致的時候,天就會降下災劫去毀滅。但在毀滅的廢墟上又會孕育新生。這就是不破不立,大破大立。而泰山軍就是秉持了天的意誌,來人間起刀兵,蕩滌世界的墮落,等泰山軍橫掃寰宇後,在破壞中,一個新的,充滿無窮生命力的世界將會出現。這就是荀攸這些人的觀念,他們已經真的開始意識到泰山軍的使命了。如此,張衝大慰。於是張衝就和荀攸這樣說道:“公達,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誌同道合者從來都是少之又少的。稍微偏激的說,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因為人說到底都是不一樣的,再親密的人也會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去追求絕對的道同是緣木求魚。所以我更願意將人和人的關係視為同行。在這一段路上,我們是一起走的。然後在下一段路,我們又和不同人的走在一起。所以,王文都這人未來到底如何確實重要,但這不妨礙他現在想和我們一起走,而我們也需要他,這就夠了。”荀攸默然,他在消化張衝這個話的意思。他在琢磨張衝說的同行的比喻。他越琢磨,越警醒。此言能用在王邑的身上,當然也能用在泰山軍其他人的頭上。既然是同行,那誰是領隊呢?這個毫無疑問就是王上。那張衝在前麵走的時候,同行的隊伍會不會有人掉隊,會不會有人分道揚鑣,會不會有人又跑到了王上的前頭,試圖當領隊?此時的荀攸彷佛看到了未來,再不敢多想了。……後麵的事情簡單了,當王邑得知張衝要見他,此人馬上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在後麵的會見中,王邑知無不言,將並州的情況俱告張衝。也因此,張衝在有了王邑的帶路,於十月十五日出雁門關,先是破了雁門關後的代縣,隨後就分兵一支北上進攻繁峙、繁峙處在沂定盆地的最東北,處在恒山與太行山的中間,曆來就是並州與冀州來往的重要通道。從雁門關後的代縣沿著盆地通道往東北走,就到了繁峙,然後經過繁峙就能到達五台山地區。而從這裡到靈丘,有一道天險正是平型關。此關處在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在關前,隻有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此前,正是因為此關存在,張衝放棄了從冀州易縣進入飛狐陘,然後進入並州沂定平原的計劃。他可太知道平型關這個地方有多出名了。而現在,張衝一旦拿下雁門關和它後方的代縣,就立即分兵去攻打繁峙,拿下繁峙後,就可以從後方直接進攻平型關,然後徹底打通到靈丘的通道。到時候已經從飛狐口出發,進入到淶源的於禁方麵軍就可以和張衝左右夾擊,拿下靈丘。到時候,於禁所率的兩萬中戶軍就可以和張衝彙合。這不僅意味著到時候張衝在並州會擁有五萬大軍的充沛兵力,更意味著河北與並州戰場的徹底相連。到時候,河北地區的人力物力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沿著飛狐口通道流入沂定平原。到這裡,也能看出張衝的用兵之道了。那就是其人非常善於把握戰局中的關鍵節點,然後打通這個節點,徹底發揮自己的優勢。最後以堂堂皇皇的泰山壓倒之勢,一舉南下。什麼匈奴人,太原豪勢,在這等龐大兵力下都是齏粉。也正是這個任務的重要,所以張衝點樂進為將,令其率領鐵騎軍一千,突襲繁峙。……繁峙有一個豪族,為郭氏。其家是太原郭氏的分支,其實就是郭氏留在繁峙處理恒山產業的分支。此任繁峙郭氏家主叫郭勳。其人在泰山軍攻破雁門關後,就預料到繁峙危了。在其他族人紛紛勸其儘起恒山眾的時候,他卻出人意料,帶著全族退入到了恒山。族人並不理解,覺得郭勳此舉就是將祖宗墳塋和曆代開拓的田土拱手送人。但郭勳解釋道:“此時泰山軍剛破雁門關,精兵猛將,鹹聚於是。但彼輩懸軍深入,補給路遠,隻能以擄掠為資,利在速戰。而我先避其鋒銳,待其糧儘計窮,我自當出恒山,與太原麵南北夾擊。當待此機,宜避不宜戰。”一眾族人恍然,頓時覺得郭勳老謀深算。但他們並不知道,郭勳有個未說的話。這一切都要看太原方麵頂不頂得住,如果最後泰山軍輕易就拿下太原,他在恒山也沒什麼反攻的機會,還不如在山裡呢。此走一步看一步,誠乃隨即應變,但終究是不方便和族人們說了。於是,郭氏上下懷著日後反攻出山的美夢,全族退入了衡山。而郭氏為繁峙冠族,他們不戰而逃,使得更多地方土豪紛紛學習。於是,繁峙方麵再不能阻止起對抗樂進的攻擊。十月十七日,樂進輕兵下繁峙。十八日,攻下無人把守的平型關。十九日穿山道過靈丘。此時,已經得到消息的於禁,也帶著中護軍兩萬從淶源盆地進入靈丘。蜿蜒走蛇的山道上,全是中護軍的吏士、馱夫,騾馬,根本望不見頭。而有著樂進在西麵吸引靈丘漢軍的注意力,兩萬中護軍輕易就穿過太行山道,進入了靈丘。最後兩萬中護軍出現在靈丘城下的時候,靈丘長張陟獻城投降。而當靈丘城破,兩萬中護軍如潮水一般湧入沂定盆地,他們在原平和留在那裡的三萬南征主力彙合。一時間,五萬泰山軍出現在沂定盆地,勢不可擋。……實際上,當泰山軍從冀州西出到雁北平城一帶的時候,並州刺史丁原就已經快馬檄書送往了京都。他一方麵在稟告現在的局勢危急,另一方麵要求太師董卓將他的並州軍團送還回來。這裡麵說來就是一段故事了。在第二次崤函之戰中,劉宏實在是扛不住關東軍團的猛烈進攻了。於是他終於抽調並州邊軍和西域、河西、涼州的兵團趕赴長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時任九原太守丁原帶著六千並州邊軍南下勤王。一開始,他們是在河東與董卓彙合。也是在那個時候,董卓看上了這支在草原中廝殺出來的鐵軍。一開始,董卓還試圖隔絕丁原和長安的聯係,好掌控這支軍團。但等到王允趕赴長安,向劉宏稟告了丁原的情況後,劉宏直接令謁者單車入丁原大營。在看到劉宏感人肺腑的手書後,丁原大激忠君之心,他在麵西南長安方向痛哭三聲,然後帶著全軍渡河南下參與崤函之戰。其人也在這一次的大戰中,在河陽大破袁紹軍,使並州軍團的威名第一次傳遍兩京。之後,劉宏就將這支軍團用於崤函之戰中。也是在這裡,並州軍團湧現了一大批猛將。如呂布、魏續、魏越、成廉、侯成、宋憲、高順、張遼、郝萌、曹性、劉何、秦宜、龐舒、侯諧。再後來,涼州發生羌亂,涼州軍團被劉宏調回了西線。那時候崤函前線上就剩下並州軍團了,可以說,此軍就是靠著一軍之力,抵擋住了巔峰期的關東軍。直到劉宏駕崩,長安發生了關西士族和宦官們的內鬥,最後讓董卓占了便宜。而有了朝庭賦予董卓節製關西一切諸軍兵馬的大權後,董卓當即就表丁原為並州刺史。當時的丁原將事情想得簡單了。覺得並州刺史是一州之主,是當之無愧的一方諸侯。所以丁原就上任了,即便他知道代價就是自己的並州軍團要留在崤函戰線。但丁原還是同意了。因為他並不覺得如呂布這些人有什麼不可替換的,像這樣的勇士在並州還不是車載鬥量?也不怪他這樣想呂布,因為呂布之前就是做主簿的,這就是一個文職。一個文職都能在戰場上履立戰功,再找這樣的人很難嗎?最後,到了並州後,他才知道這是真的難。呂布和其他一眾並州將就是不可替換的。丁原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這一代的並州軍團可能就是大漢最後的餘暉了。並州的總人口大致不到百萬,甚至不如汝南一郡的人口多。而以漢室的人口結構來論,這百萬人中,超四十萬是女性。然後在剩下的六十萬人中,十萬左右是在四十歲以上的老夫,二十萬左右的小孩,最後成丁的也就是三十萬左右。並州的軍輸幾乎是靠中央運送,所以丁兵的供養比很高,可以到二丁供一兵的程度。所以理論上,並州可發十萬大軍。但不要忘了,這三十萬的成丁中,幾乎一半是屬於太原豪勢們的,而這些人是遊離於漢室的征發係統之外的。也就是說,並州實際可動員的兵力在五萬左右。此前有這五萬兵的規模,實際上已經不少了。但偏偏在熹平六年的那次北伐中,兩萬並州邊軍悉數死在了塞外。這雖然是發生在二十年前,但對並州的武備的打擊是致命的。可以說,熹平六年的那次北伐,讓並州死了一代人。現在如呂布、張遼這些人就是這二十年內長成的,而他們的總量也就是五萬。而原先丁原所率領的八千並州軍團,正是這五萬人中的精銳,而精銳可不像麥子一樣,割一茬還長一茬。每一個武士都是糧食、肉、汗水和血澆築的。所以等丁原回到並州後就發現,他再征召組建並州軍團,無論怎麼裝備,卻隻是一個二流戰力的軍團。這個時候他想起了呂布等人,所以他在和董卓的檄書上,特意要了呂布。隻可惜,他是真不了解董卓這樣的人啊。實際上,當丁原前腳走,後腳董卓就以組建虎牙營的理由抽調了並州軍團的精兵猛將。董卓很顯然對於並州軍團早就垂涎欲滴了,征調的時候,人家謁者專門還有一份名單。如呂布、張揚、張遼等人悉數在內。然後等這些人一走,董卓又理解空降了大量的涼州、河東將進入並州軍團。就是靠著簡單的一抽一塞,董卓完成了對並州軍團的消化。這個時候,你丁原還想要回並州軍團?你當你丁原是誰?咱老董親爹?但人家丁原說的問題也確實存在,人家泰山軍都打到並州家門口了,你不得幫點人家?所以老董做了這樣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