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隻因為濟南方向傳來消息
“泰山軍南下了!”
原在平原津的丁盛部前幾日突然渡河出擊,攻掠平原郡。
此時青州大部分的兵力都被曹操帶去伐徐,根本組織不了像樣的抵抗,這讓丁盛的泰山軍一直打到了漯陰一帶,其餘諸縣一日三驚。
也正是如此,留守青州的曹仁趕緊羽檄飛傳徐州的曹操,讓他趕緊回援。
曹操假借著頭疼,獨自想了很久。
他並不是傻瓜,他知道現在並不是泰山軍南下決戰的時間。
首先這已經到了深秋,沒多久就入冬了。這個時候南下,泰山軍再自大也不敢認為僅憑月餘就可以拿下中原。
其次是泰山軍剛剛結束征遼戰事,士馬疲憊,這個時候再出征,再是鐵軍也熬不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曹操自己的極度懷疑,泰山軍南下就是為了將他調動回去。
目的是什麼?很簡單,那就是給徐州方麵換一口氣。
在他和袁紹開始尋求更廣闊縱深以應對泰山軍壓力的時候,人家泰山軍也不傻,也開始有所行動。
而如丁盛的行動,就是這樣一次調動他兵力回援的騷擾。
但曹操即便如此判斷,但最後還是急忙帶著伐徐大軍回師了。
為何?因為他不敢賭。
此刻的曹操手裡有一堆家當,反而不敢像過去那麼光棍了。
而果不其然,當他帶著大軍回援的時候,丁盛撤軍了。
曹操內心的憋屈,不足為外人道也。
他已經意識到現在的泰山軍對他完全占據了主動權,就像這一次,他不回援,那丁盛部沒準就會聯合泰山的關羽,直接抄了他的後方。
而他如果每次都這樣回援,那他的主力就會被局限在這裡,他的勢力就永遠無法得到發展。
等到河北的泰山軍主力真的南下決戰了,他曹操還是死路一條。
此刻,曹操意識到自己的戰略出現了問題,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袁紹那裡,他相信袁紹應該與他有一樣的憂慮。
……
的確,袁紹也麵臨著和曹操一樣的困境。
在他令鞠義出三關攻略江夏的時候,泰山的關羽和河濟的黑夫,分彆從東北側和東側開始威脅豫州。
隻是他比曹操有三點優勢。一是豫州縱深大,他可以節節抵抗。二是他兵多,即便供應鞠義征南大軍,如今的豫州依舊可以集結兩萬武士,四萬郡兵。三就是他有盟友,那就是張邈。
陳留的張邈分彆可以為他抵禦住河濟方向的黑夫,而他隻需要應對泰山方向的關羽就行。
但饒是如此,他也感受到了戰略環境的受製。他現在算是看明白了,那個張衝之前在中原地帶開辟了一個個根據地的作用了。
這些星羅棋布的根據地就好像一根根攪屎棍,每當他擴張進入到關鍵時間,這些根據地就給他來一下。
這麼下來誰受得了?
所以袁紹有心滅了關羽和黑夫,但此刻又是荊州戰事的關鍵時刻,他不能分兵。
這一點上他又不如曹操了。曹操對於徐州是完全占據主動的,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所以退一次無所謂,下個月就能再殺回去。
但袁紹不同,他為了這次奇襲三關費了多大的心力,準備了多少功夫。
這一次退了,他荊州就彆想再打下來。所以袁紹隻能咬牙挺住,心裡卻已經將關羽視為必除對象。
不過,當袁紹和曹操皆看出中原泰山軍出兵襲擾各方的第一層意圖時,接下來傳來的消息,一下子把二人乾沉默了。
泰山軍從代北出兵,進攻並州了。
原來,這才是人家真正的意圖。
……
太武二年,十月五日。
集結在代北高柳的兩萬泰山軍後軍,一萬中護軍,合計總兵力三萬,在這一天南下並州。
這些蓄勢待發的泰山軍很快就沿著汾水道,攻入平城。
平城其實就是日後的大同,但相比於明時期的重視,此時的平城幾乎都淪為胡人的羊圈。
這些部落哪有什麼整體視野,當張衝的大纛衝入平城的時候,這些人還懵懵懂懂的。
於是,平城這一處於胡漢分界線的邊陲重鎮,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的落在了泰山軍手裡。
從河北進入山西,通常有三條太行山孔道勾連,這也是河北常用的用兵通道。但這一次泰山軍反其道而為之。
他們走了胡人南下的通道,也就是從塞外到雲中,然後沿著汾水通道進入雁門郡。攻破雁門郡後穿越句注山之後進入太原盆地。
再然後就可以從太原盆地繼續南下,進入河東,繼而直指洛陽。
沒錯,這一次張衝就準備打下洛陽。
此外,還有一路將會由於禁率領,他們將從鄴城出發,然後進入河內,然後兩軍在河東彙合。
也就是說,這一次泰山軍將沿著太行山東西兩麓,分兵兩路一起合擊,最後徹底拿下並州和洛陽。
張衝之所以設計這樣的戰略,是他通盤考慮現在的天下局勢得出的。
作為當世一流的戰略家,張衝總能高屋建瓴,從繁複的環境把握出一條動線來。
當京都事變的消息傳到張衝手裡的時候,他就敏銳的意識到天下各勢力的均勢要被打破了。
也正是這一次的京都白馬寺之變,讓張衝注意到了一個此前從不曾在意的勢力,那就是關西朝庭。
以前,他會在意曹操、會在意劉備、會在意孫堅,會在意袁氏兄弟。但偏偏不會在意劉協之類的人。
但這一次白馬寺之變,從潛伏在京都的外軍飛騎送來的消息,他們確定關西朝廷的勢力在這一次白馬寺行動中做了不少動作,可以說這一次何進能如此迅速反擊,八成原因是關西方麵使了力。
而當這份情報送到張衝手裡的時候,他才恍然,此時的關西竟然隱約有強秦之勢。
它據有關隴涼並益,可以說天下有其五,比占據了河北的泰山軍還有戰爭潛力。
此前張衝一直以老眼光看待關西,自劉宏車架入關就覺得關西不過是苟延殘喘。但誰想到同樣是政變,關東朝庭那邊是殺的屍山血海最後越殺越弱。
而關西這邊呢?卻讓強人董卓出位了。
當關西的公卿們和閹黨鷸蚌相爭的時候,小皇帝劉協和董卓卻成了最後的贏家。誰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達成默契的,可能關鍵人物就是董太後和董旻。
本來董卓可能一開始也想了一些不該想的,但在他很順利的以外戚的身份為大將軍後,他才發現有了這個名號,一切就順理成章起來。
而劉協比其兄劉辯強的地方,就是他更放權,或者說是更能忍。
他的兄長受不了何進一點跋扈,而劉協呢?壓根不覺得董卓跋扈。
而有了法理和名位後,董卓也不需要再如曆史上那樣自證權力,所以手段也更加收斂溫和。
總之,在以董卓為核心的關西武人在獲得劉協的充分授權後,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
這在戰爭中反應為,他們徹底將關東軍攆出了崤函通道,開始了戰略反攻。
也是這一情況下,張衝不得不開始有所行動了。
原本張衝還想再等一等,因為曹操和袁紹的行動正是他所希望的。
本來張衝最擔心什麼?
他擔心的是以河北一地對抗天下諸侯,到時候他就會完全被扼殺在山海之間。雖然曆史上,這種合縱連橫向來難以成功,但即便概率再低,隻要發生了,都是很難受的。
所以張衝決定等。
而這一等就等出了機會。
不出張衝所料,麵對泰山軍的壓力,青州的曹操和豫州的袁紹皆選擇了向外擴張。而擴張就讓他們分裂了同盟,多出了敵人。
先是青徐徹底反目,徐州被青州打得潰不成軍。再然後是豫州荊州相互廝殺,使得關東唯一實力完整的荊州,也被迅速消耗。
張衝原定的計劃就是以河濟、泰州、平原津的泰山軍來回出擊,調動豫州、青州的主力,使他們疲於奔命。
這一招是張衝學的日後滿清的狠招。
每每明軍主力就要將中原流寇清剿一空的時候,滿清就開始入關襲擊北京,然後崇禎皇帝就急不可耐的招回朝庭主力回京,之後流寇就死灰複燃了。
靠著這手段,小小滿清硬生生將明朝給拖死了。
而現在,泰山軍比滿清更強,曹、袁兩軍又比明廷還弱,你說他們扛的住這手段不。
所以張衝早就已經穩住釣魚台,準備給曹、袁二人持續放血,最後才雷霆一擊。
但這些手段就隻能用到現在了。
因為關東京畿的衰落,它已經無力再抵抗關西了。而一旦讓關西前出到河洛,到時候二京並為一京,關西就能將漢室剩下的人心聚攏到了一起。
到時候,關西就難製了。
所以張衝必須先下手為強,先下並州,砍掉關西一臂,再入京都,徹底將關西堵死在崤函通道裡。
於是,正是為了完成這一戰略目標,張衝帶著輪番完畢的三萬泰山軍再次南下。
這一次,他的目標是上洛。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