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漢軍右翼的第二陣就在各自軍吏的帶領下撲了上來,和關羽部右翼鏖戰到一起。
與此同時,關羽的左翼也開始遭遇到了河南兵的進攻,這些右翼第一陣的漢軍在主帥黃琬「誠懇」的軍令下,到底還是衝了上來。
所以加上前線也在苦戰的正麵,關羽部已經三麵承壓,不足兩千人的方陣被四千人圍攻著,所部就靠著手中巨大的步槊勉強維持著陣線。
但關羽並不驚慌,因為這本就是開戰前渠帥的軍略,叫「中心開花」。渠帥正是打算以關羽所部新軍為磨心,吸引漢軍兩翼圍攻,然後其他各部再上前打個反包圍。
這種戰術無疑非常考驗充當磨心的部隊之戰鬥意誌,也考驗友軍,不能出現坐觀友軍成敗,不動如山的情況,兄弟部隊之間一定要配合密切。
而這些,泰山軍的老營頭們顯然是具備的,這也是張衝做此戰術的底氣。
就在關羽眼巴巴等著兩翼之友軍合圍上來時,遠在後陣的巢車上,幾個幕僚卻建議張衝改變軍略。
此時,巢車上,何夔、趙達在充分觀察了戰場的形勢後,建議先暫緩援軍上去,理由是漢軍的行動顯然和泰山軍原先料的不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
翼。」
一邊的扈兵,得了命後,立馬開始打旗語,執行渠帥軍令。
而張衝的軍令,卻讓諸多幕僚不解,尤其是趙達,疑惑道:
「渠帥,按原先計劃是讓汝潁黃巾從右側攻擊,為何換成了中軍甲士,中軍這些不是來防備西北麵可能出現的幽州突騎的嗎?」
幽州突騎?他們不是說已經北返了嗎?
沒錯,素來謹慎的張衝從來沒忘記幽州突騎這個決定戰場的力量。他和幕僚們探討過,如果與漢軍合戰,什麼情況下泰山軍會輸。
這就是未慮勝,先慮敗,然後再以此準備相應的反製手段。
眾幕僚們討論了五六種情況,有南麵的左右中郎將兩部突然趕到戰場。有漢軍喪心病,挖斷大河,想阻斷泰山軍。甚至還想過漢室皇帝劉宏突然禦駕親征,賈其英雄氣,來振奮漢軍東麵行營全軍吏士的士氣。甚至,天降流星這種情況,眾人都討論過了。
但這些都不是最可能的,反而是自破交戰失利後就消失的幽州突騎更可能成為現實。如果泰山軍和漢軍陷入焦灼戰的時候,幽州突騎出現在戰場,那將是致命一擊的。
這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張衝之前在潁陽之戰就是這麼玩的,所以很自然就防備對麵也給他來這一手。
所以,張衝他們就決定留下中軍的四千甲士,專門對抗任何可能出現的意外。眾人相信,有此銳兵,除了真的來個天降隕石,不然任何意外都阻擋不了泰山軍的勝利。
但現在,渠帥為何要分一半的兵力走呢?不防備漢軍的幽州突騎了?
所以,當趙達問出這話後,眾幕僚中除了何夔若有所思,董昭智珠在握,陶暗澹漠鎮定外,其他人皆是這般疑惑。
不過,他們也隻是疑惑,並沒有任何製止。此是在戰場,從來就隻能有一個聲音,一個大腦,所以剛剛張衝下令後就執行下去了。所以,現在他們隻是單純的疑惑,在反思自己等人是不是有沒想到的地方。….
這些人隨張衝久了,與張衝的意見有衝突後,後麵總證明是渠帥更高瞻遠矚,以至於現在隻要有不同,他們從不會想是不是渠帥想錯了,而是在想自己是不是有疏漏。
這種現象有好有壞,但終究不可避免,因為張衝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此刻見趙達問起,而大部分幕僚又不明白,所以張衝就稍微解釋了下:
「所謂籌劃軍略博弈也就是那回事,最後落在戰場上,到底是看誰能打,誰更能戰。我們確實小瞧了對麵的老兒,但他就能贏嗎?我隻要將主力送上去,執行原定計劃。到時候,張旦和阿確兩邊先夾擊,前後受敵的敵軍能擋的住?擋不住,又何談與外圍的漢兵相呼應?所以等對麵將左右兩翼全部押上的時候,他們遇到的是一隻六千人的精銳,到時候以雲長、阿旦、阿確三部精銳為磨心,我率三部突騎在外圍進攻,不照樣還是個開花戰嗎?所以,任黃老鬼詭計多端,我自以力破之。」
聽到這些,趙達等人才恍然,也確實這個道理。
其中郭圖更是當麵恭維:
「高啊,渠帥!」
張衝澹澹笑了下,沒理他。
但邊上的嚴莊,皺著眉,問道:
「但如此的話,幽州突騎真的來了,咱們可能就隻能指望汝潁黃巾了。這風險太大了。」
張衝站了起來,指著對麵漢軍以及他們後麵慢慢山河,那裡是京都洛陽的位置。
他對眾人道:
「你們老和我說天命,說天命在我,非力可求。但我卻覺得,所謂命運,三分天定,七分人為。若天命在我,那也是是三分,要想攬這山河之寶,豈能不要你我勠力同心?今日也是,如幽州突騎
真的來了,那就讓彼輩看看,萬夫之力是如何傾五嶽,填四海的。」
見渠帥這般豪氣,眾幕僚不禁傾倒,皆下拜道:
「喏!」
……
此時,見到中軍搖起白旗,並向前方搖了三次,早就耐不住的潘章一下子就跳了起來,他奔到右校尉張旦處,大喜道:
「校尉,中軍發令了。」
張旦這會已經穿戴起盆領鎧,兜鍪大氅,雄姿英發,久坐高位的他再無過去那個大桑裡小遊俠的渾噩,一舉一行都儘顯武家之氣魄。
見潘章如此急躁,張旦澹澹道:
「你這般性急,是想做此戰選鋒嗎?」
潘章大喜,立馬下拜請戰:
「潘章請戰,願為全軍先登。」
張旦一拍掌,鼓氣道:
「壯哉,我將我扈下五十騎軍與你,出戰利,我為你請功,不利,我斬你頭。」
潘章一擰脖子,毫無畏懼:
「潘章如不能破敵陣,不需校尉費刀,我自死在陣中。」
張旦直接從馬紮上站起,親自給潘章披甲,同時將自己胯下寶馬牽給潘章,在為潘章係著兜鍪的繩子時,張旦說了聲:….
「努力!全軍都看著你呢?渠帥也在後麵看著,你能破陣就破,不能也給我好好回來,我左校尉部數一數二的勇將,不是浪費在這的。」
潘章一感動,不再說話,倒退兩步,對張旦一拜,就帶著早已準備好的校部騎隊走了。
很有必要說一下潘章率領的,也就是右校尉張旦直屬的五十人騎隊。和普通遊騎,單披個甲綽個槊不同,這隻騎軍裝備非常精良。
所有騎士著甲,帶的是八瓣兜鍪,兩臂有臂甲,軀乾是鐵紮甲,還有膝裙護住腿。然後隨身都帶著兩副硬弓,箭囊裡是三十支箭頭尖直、箭杆硬實的鐵翎箭。馬腹邊是扣著的雙頭馬矟,腰上配的是環首刀。馬頭的夾帶邊更是放在每個騎士自己趁手的短兵,或是鐵骨朵,或是短斧,或是手戟,甚至還有兩個烏桓人攜帶著套索。而這些人的戰馬都打上了馬蹄掌,保證不崴腿。
所以,潘章就是要帶著這樣一隻騎隊去衝陣。
其實這隻騎隊除了戰馬沒有大鎧,已經非常接近後麵南北朝時期橫行一時的重甲騎兵了,但可惜馬鎧的打造過於耗費,張衝並沒有多餘的資源用在這個上麵。
但便是這種半甲騎隊,也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戰力了。當然了,這個耗費自然也是驚人的。
歐洲中世紀時期之所以衍生出封建的政治環境,就和騎兵耗費之巨有關。國家缺乏完整的政治集團,經濟又被破壞,使得國家沒辦法,也沒手段來收取到足夠的稅賦。最後,隻能讓騎士們到各個地方,靠地方上交的實物來供養。
現在張衝的這些騎軍也是大致如此,目前供養主要靠繳獲,同時後麵有一個穩定的河濟根據地,能恢複一定的經濟活動,能籌措到滿足人吃馬嚼的物資。等日後如果中原打爛了,可能各騎軍也要像歐洲人那樣,分到各地就食了。
此時,潘章等人都沒騎馬,皆牽著它們走到陣前。
望著已經抄擊關羽部左翼的漢兵,潘章深呼一口氣,血腥氣、屎尿味、皆隨空氣混入到肺裡,但潘章沒有任何不適,這就是他喜歡的鐵與血的味道。
他轉頭對眾騎士道:
「諸軍,一會我每殺一人,你們可否就喊我一聲名。」
這些騎士都是張旦的扈兵,自有身份,所以即便是現在受潘章統帶,他們都還調笑道:
「潘兄弟想借此揚名,我等弟兄又如何會不幫。你放心,我們保讓你潘章的名,傳到渠帥那裡。」
潘章
見自己小心思被拆穿,嘿嘿一笑,然後倏得飛身上馬,在陽光下,他橫槊在全軍之前,大吼一聲:
「潘章!」
吼完轉身就衝向了對麵的漢兵。
人似虎,馬如龍,卷起千層沙!
潘章衝來時,有部分弘農楊氏的部曲兵已經反應了過來,都轉開陣型,就要攔截潘章。….
潘章猛衝,手上的矛矟隻向下一點,就有三個漢兵被挑飛。隨後身後袍澤大吼:
「潘章!」
潘章氣一凝,又用手上的斷矛戳在一兵子的脖頸裡,然後就是抽出腰間的環首刀,轉開刀鋒朝外,潘章一提馬速,刀鋒利落的劃過一漢兵的脖子。
「潘章!」
居高臨下,他手上的環首刀或砍或砸,有殺三人。
「潘章!」
楊氏中有豪傑敢戰,見此將如此,直接帶了十人長戈手轉了過來,在其一聲「砍馬腿!」,然後十把長戈就砍了過來。
這一招立馬就有奇效,潘章的環首刀夠不著他們,而楊氏兵的長戈卻直接砍斷了潘章坐下的寶馬。
就這樣,一匹價值千金的寶馬還沒怎麼揚名,就已經斷腿在這滎陽之野。胯下馬倒了,但潘章卻披著甲撞在了那些楊氏兵身上,直接有一個被撞斷了脖子。
然後潘章手上環首刀亂舞狂劈,如瘋魔般捅搠這蝟集在一起的漢士兵,他殺瘋了!
而他身後的半甲騎兵也吼瘋了,他們高喊:
「潘章!」
然後就橫撞入楊氏兵的陣線裡,這些騎士如一道道耙直接犁翻著楊氏兵的陣線,但也有越來越多的騎士落馬,然後幾個就靠在一起在漢軍中繼續廝殺。
潘章和兩個半甲騎士圍在了一起,有袍澤守護自己的後背,潘章繼續肆虐著他的武勇。
與他交手的是楊氏部曲裡的一個屯將,一看就是勇士。一般人拿著刀都會情不自禁呼喝,既給自己壯膽,又能擾亂對手心智,但這屯將卻一聲不吭,雙手右持環首刀,左腳尖在前,右腳朝外在後。這種劍術步伐可以既保證身體的穩定,又能發揮身體的敏捷,不論是移步上前,還是退步向後,都能迅速。
潘章知道遇到好手了,也不大意,兩人都直直的盯著對方,對周遭的戰鬥充耳不聞。
那屯將先出刀,腳下猛使力,直接一個弓步刺擊,迅如閃電刺向潘章的脖子。潘章整個汗毛都豎立起來,下意識就將刀往上一撩,磕開這一刺,然後轉手刀就朝下,一個轉身掄擊,直砍在那屯將的腹圍上。
說實話,潘章剛真的都沒看到這刺,全憑自己的意識斬出了這刀。
但可惜,對麵屯將也是披甲的,這一下要是放在日常比武上,可能對麵已經是個死人了。但是在戰場上,他披著甲,這一劈隻讓他一個踉蹌,然後一點事沒有,而潘章自己的刀卻磕斷了口。
從這也看出,為何甲胃叫軍國之器了。
見自己沒事,屯將也虛了下汗,隨即獰笑,猛然就給潘章來了個跳斬,要劈潘章肩頸之間沒有甲胃的地方。
但忽然,潘章一個矮身右撤步,然後右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拿著一個鐵骨朵,對著屯將的腦袋就是一砸。對麵沒有帶兜鍪,這一砸直接將他半個臉砸塌了,眼珠子都蹦了出來,死得不能再死了。….
潘章這邊結束了敵人,他後麵的袍澤同樣如此。此人叫史興,是老泰山人,以武勇選入張衝的橫撞隊,隨後被分給張旦做扈兵什將。
說實話,史興並不是一個好的扈兵,因為其人廝殺時最容易上頭,經常隻顧著殺敵,並沒有有心保護張旦。其實像史興這樣的廝殺漢很多,都做不來看護的事,最愛沙場熬命。
也正
是因為知道自己的扈兵都是群粗胚,張旦才有意讓他們打前陣,做不了好扈兵,但不妨礙他們是好勇士。
史興拿著一柄短矛,靠在潘章後麵,連捅兩人。
這惹來了幾個楊氏兵的注意,上來就有五個兵攔了過來,他們並刀子準備將史興砍死,但被史興一個彎腰橫掃,就砸斷了踝骨,歪在了地上。
後麵幾個楊氏兵看了大驚,就要將袍澤拉回去,但史興先一步搠死了一個,然後直接上前,一腳踩在一個倒地的楊氏兵的脖子上,又是一人,然後見有人強擊上來,史興再不管地上的,回身一矛,捅在了對麵的動脈上,鮮血隨著內壓狂噴,煞為恐怖。
但這會,史興手裡的矛也刺了出去,已經用老,還沒抽回來時,就有兩個楊氏兵揮刀砍了過來。
史興剛要躲,就見到兩支羽箭前後飛出,直接插在了那兩人的腦門上。他回頭一看,正是另一個什將,劉能,此時他手裡的弓弦還在顫,顯然是他救了自己。
史興剛要感謝,就聽到這可惡的人,澹澹說了句:
「史大,你還是這麼弱。」
史興和這劉能自在新兵訓練時就是對頭,後來同入了橫撞隊也是如此。之後他因為認得字比那劉能少,就沒能像他一樣入隨軍學堂,以至於同時什將,這劉能反倒是首席。
所以此刻見劉能的嘲諷,史興恨不得將手裡的短矛砸在他的臉上。但劉能根本不給他機會,轉過身,再次用弓箭點射著周遭的楊氏兵了。
潘章、史興、劉能相互配合,光他們就殺了十來人。但越殺他們心裡越沉重,為何?
隻因為,彆看楊氏的部曲兵在他們手下不堪,但真的不是他們弱,反而他們還意外的強。潘章、史興、劉能他們都不是一般人。一個是江表虎臣,兩個是泰山驍銳,尤其是史興、劉能兩人,可以說殺出來的悍勇之士,都已經是精銳的下層軍吏了。要知道,張旦作為三校尉之一,其直屬扈兵自然優中選優,而此二人又是裡麵的十人將,武力就可見一斑。
但現在呢,這些楊氏兵不僅有配合,自己單兵的戰技也不錯。每一個雖不說有多高大吧,但都敦實粗壯,膂力都不錯,麵上也都泛著有營養的油光。而自家泰山軍,雖然也不錯,但到底有很多兵卒早年太過饑孱,以至於現在怎麼養都養不回來。
但三人也有理由自矜,因為這些豪勢部曲兵雖然不少身體素質都很好,但相比於泰山軍,這些人缺乏一種氣質,那是一種為了某種理想或者使命獻身,是為了他人和後人奉獻的精神。
正是在這樣氣質下,泰山軍就好像一個熔爐,每一個加入到其中的人,都被這個熔爐敲打鍛造,成為一個願為天下吊名罰罪的義兵。
三人還想發現更多,但可惜形勢已經不容許了。隻見不遠處泰山軍右校尉部五部兵正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壓了過來。
顯然,校尉張旦一上來就打算直接吞掉這左翼的兩部漢兵。.
請叫我陳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