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內,因為朱元璋的忽然暴怒而陷入寂靜。
關鍵時刻,還是朱標站了出來對朱元璋勸道:“父親,孩兒覺得尚不必如此大動乾戈,莫氣壞了身子。”
朱元璋雙手叉腰,氣呼呼地道:“合著他之前一直說的不是你,還有你!”
他又扭過頭看向朱棣吼道:“這小子還說你做的國策害了俺們大明江山,你就在旁邊跟死人一樣杵著?不會反駁一二嗎?”
“額”
朱棣也縮了縮脖子,在父親的威勢下連聲都不敢吭。
他委屈。
他冤枉啊。
雖然朱雲峰說了他的政策害人,可問題是他連自己到底製定了什麼政策都不知道,該怎麼反駁哦。
何況現在他的身份很尷尬,由於朱雲峰戳穿了他後來篡了侄子位,又取消了大哥的追尊,還把大哥的子嗣全部貶為庶民。
結果搞得他在朱標麵前根本抬不起頭,一跟朱標對視,他就想起了這件事,哪還能主動談什麼國家大事?
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呐。
“太伯爺,老祖宗情緒太不穩定了。”
朱雲峰忍不住對朱標抱怨道:“他製定的國策是害人害已嘛,曆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怎麼還不讓人說了。”
“好了好了,你少說兩句。”
朱標見朱元璋已經在盛怒的邊緣,就從小床上站起來,拉住朱元璋道:“父親,我看雲峰不是無的放矢的人,這件事事關大明江山,還是應該汲取後來的教訓,不如先聽聽他怎麼說,終究父親也不希望大明以後滅亡了吧。”
“哼!”
朱元璋就氣呼呼地走回書房把椅子拽出來,重重地砸在地上,一屁股坐下道:“俺倒要看看這小子嘴裡能放出什麼屁!”
看自家老祖宗那麼生氣,朱雲峰撇撇嘴。
這些情況其實在預料當中,因為以他對自家老祖宗的了解,他做的那些政策必然都是得意之作。
雖然其中還有很多都沒有實施,但大部分都已經完成或者有了腹稿。
比如大肆殺戮功臣,再距離一個月的時間,就以胡惟庸案為引子,掀起一場功臣浩劫。
還有設立錦衣衛的事,也將在三年後由現在的儀鸞司改名而來。
其餘諸如分封製、閉關鎖國、衛所製度、發行寶鈔、戶籍世襲等等現在都已經頒布實施。
所以朱雲峰說的那些政策,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精心策劃,為大明江山製定的千古謀略,他自認為可以保大明數百年無憂。
結果到了朱雲峰嘴裡,左一口一個折騰大明,右一口一個禍害大明江山,怎麼能不讓朱元璋生氣?
然而朱雲峰也有理由說的。
這是事實嘛。
就那些製度,導致了許多嚴重後果,如果不是於謙挽救大明,加上張居正改革,大明早亡了。
事實如此不讓人說,就太過分了。
“那我們就說說老祖宗的那些策略,到底是怎麼把大明折騰沒的。”
朱雲峰瞥了眼臉色愈發難看的朱元璋,然後繼續說道:“還記得我之前跟老祖宗說過,大明的滅亡是多個因素導致的嗎?”
朱標微點下頜道:“我記得。”
“而老祖宗和二祖製定的一些國策,就是這些因素的其中之一。”
朱雲峰說道:“先從開曆史倒車,分封藩王開始。我想問問老祖宗,為何要分封藩王?”
朱元璋毫不猶豫地道:“自然是為大明開疆拓土,繼續抗擊暴元!何況這分封藩王,本就襲承了元製。”
“既然立誌要驅除胡虜,又為什麼要繼承胡人的製度呢?難道以前漢人朝堂沒有製度可循?”
“這”
“而且老祖宗說開疆拓土,抗擊蒙元,怕是不止吧。”
朱雲峰笑眯眯地道:“有那麼多能征善戰的名將在,卻偏偏要分封都沒怎麼打過仗的子嗣,真是為了打擊蒙古嗎?”
朱元璋一時噎住,便也隻好坦白道:“不錯,我就是為了削弱那些大將們的兵權!”
“可老祖宗有沒有想過,武將們手握兵權威脅到了皇權,那些藩王手握兵權有沒有可能威脅到皇權呢?”
朱雲峰瞥了眼朱棣道:“二祖在這件事上應該就很有發言權吧。”
我是誰?
我在哪?
我要乾什麼?
朱棣瞪大了眼睛,渾身繃緊坐在那手足無措。
特彆是感受到大哥投來的不善目光之後,就覺得後背發涼。
我有發言權?
我有個屁的發言權?
我要是真造反成功當了皇帝才有話能說啊。
可現在我才十九歲,還沒到以後造反的時候,哪有什麼說話的資格?
俺的好曾曾曾曾曾曾曾曾孫,咱能彆提這茬了嗎?
“自然是想過。”
朱元璋淡淡地道:“可再怎麼樣,那也是俺朱家子孫。”
“肉爛在鍋裡嘛,這一點無可厚非,而且您晚年也讓朱允炆削藩,隻是讓他慢慢來,不許他急躁,說明您早就認識到這一點。”
朱雲峰繼續道:“然而老祖宗應該沒有考慮過,一旦削藩,藩王造反,有沒有可能造成七王之亂,八王之亂這種情況?就算中央朝堂能夠平定,可會不會造成生靈塗炭呢?”
“哼,那又如何?”
朱元璋眯起眼睛。
生靈塗炭?
隻要保住他老朱家江山,死再多的人又有何懼?
看到他不在乎的樣子,朱雲峰搖搖頭。
後世有人說朱元璋愛民如子,但正因為是朱家人,深入了解過明史,才知道自家這位老祖宗想的是什麼,也才對哪怕是老祖宗也要處處防備。
先不提那戶籍世襲,賤民等繼承元朝的種姓製度,以及為了報複支持張士誠的江南百姓而施加的數十倍的重稅。
單說在四大案中,殺的人保守估計就在十萬人以上。
而且多是受牽連者。
有人說,在朱元璋興起的四大案當中,那些受到牽連的受害者並不無辜。
因為“禍不及家人的前提,就是惠不及家人。而那些貪官他們貪汙,家人朋友們得到了好處,難道懲罰的時候他們不應該受到懲罰嗎?”
但朱元璋可不止是殺貪官汙吏的家人,而是屠縣。
《明史》當中多有美化,對這些隻字不提,但有不少同時期的學者偷偷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
元末明初俞本著的《皇明紀事錄》就記載“以應天府所屬上元、江寧二縣之民與胡惟庸為黨,將男婦長幼悉屠之!”
又有祝允明《野記》記載:“洪武二十三年,京民為逆,僇其半,以半遷之化外。”
以及陸容《菽園雜記》:“二十三年大殺京民。”
就連朱元璋在自己所著的《大誥》以及《明太祖禦製文集》當中都承認,大屠殺加大流放過後,至少有二到三萬戶,也就是十多萬名南京百姓不知去向。
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因為在南京屠殺太多,導致朱元璋從洪武二十四年起,陸續從北平、山東、山西、陝西、河南、江浙等外地遷來數萬戶人民填充上元、江寧縣缺口。
光是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就從各地強遷了兩萬多戶民眾,移入南京,補充人戶。
胡惟庸真能夠讓首都附屬的兩個縣全部百姓跟他造反嗎?
顯然不是。
再加上朱標忤逆自己,不願意給孫貴妃披麻戴孝這件事,弄得朱元璋連親生兒子,嫡長子都要拔劍砍這件事。
足以見得朱元璋雖然是個政治生物,但性情卻非常殘忍嗜殺,情緒很不穩定。
在朱雲峰看來,百姓在朱元璋心中隻能排在第四。
第一是大明江山。
第二才是馬皇後和朱標。
第三則是其他子嗣。
畢竟連馬皇後和朱標的勸說都不聽,非要大肆屠戮功臣以維護統治就足以看出這一點來。
並且根據朱元璋自己所著的《禦製紀非錄》記載,他的那些兒子大半都在封地為所欲為,殘忍對待百姓。
結果朱元璋要麼隻是訓斥,要麼隻是把犯法的藩王剃掉頭發,根本沒有什麼嚴重的懲罰。
可見他的兒子比那些百姓重要得多。
哪怕史書裡多次記載朱元璋重視百姓的言論,也嗬斥子嗣要善待百姓。
然而論跡不論心,嘴上說要重視百姓,實際上卻對百姓極為殘忍暴虐,難免有些言行不一。
說句不好聽的話,也就是朱雲峰對他有價值,能對朱元璋看重的大明江山這件事上起到挽救大明未來滅亡命運的關鍵作用。
否則的話,一個朱家二十多代後裔,沒有任何感情的子孫,說殺也就殺了。
畢竟連跟隨他多年的親外甥李文忠都差點難逃一劫,若不是被馬皇後保住,恐怕早就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更何況朱雲峰這個後人呢?
“所以這就是我要說的老朱家滅亡的真正根源啊。”
朱雲峰長歎了一口氣。
“怎地?”
朱元璋冷笑道:“死幾個百姓老朱家就沒了?大明就滅了?那麼多藩王兵權在手,又有何懼?”
朱雲峰搖搖頭道:“錯了,真的錯了,我想說的是,表麵上看分封製最差的結果也就是導致八王之亂一類,但裡麵的深層次邏輯其實是讓各地藩王失去了對大明的歸屬感,一旦大明陷入到危難之際,這些人根本不會認為大明江山有自己的一份責任,從而眼睜睜地看著大明滅亡。”
“何意?”
朱標看情況不對,連忙打岔詢問,試圖分散朱元璋的注意力。
“很簡單,分封製後,勢必導致中央皇權旁落,那些藩王在地方上擁有兵權、財政權,就有造反的能力。”
朱雲峰雙手一攤道:“那麼中央皇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勢必就會削藩。削藩之後,又該如何對待宗室?二祖的辦法就是養著他們,拿國家的錢養著一群蛀蟲,如此長久以往,離心離德。回看明末曆史,國家到了滅亡之際,隻有極少數藩王願意出錢出力幫崇禎,大部分藩王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福王朱常洵家財萬貫,豪宅田地無數,崇禎十三年李自成進攻洛陽,當時的洛陽巡撫和南京兵部尚書急忙來到福王府上,苦苦哀求富甲天下的福王能夠拿出一部分錢作為軍餉。”
“朱常洵拒絕,餓著肚子守城的明軍士兵憤怒的說,福王富有天下,卻不肯拿出一絲一毫給我們填飽肚子。於是憤然打開城門,福王被李自成斬殺。”
“蜀王朱至澍富甲天下,剛開始還能拿點錢犒賞守軍,但四川巡撫劉之勃勸他把家財拿出來招募人手守城,卻被他嚴詞拒絕。”
“結果成都被張獻忠攻破,家產全都被張獻忠奪走,要錢不要命的下場就是錢和命都保不住。”
“之後幾年的時間裡,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軍餉開支基本上就來源於福王府和蜀王府。如果這筆錢交給朝廷,又怎麼可能滅不了流寇呢?”
“而且明末本就混亂,官員腐敗無能,加上天災人禍,朝廷沒有銀子,還得花錢養那麼多米蟲,更加加大了國庫的開支,可以說分封製度是導致大明滅亡的根源之一!”
他看著朱元璋,認真地說道:“分封製讓藩王與中央皇權離心離德,讓被分封地的官員百姓衛所士兵與大明離心離德,而日益龐大的贍養藩王開支又嚴重拖垮了財政,老祖宗您自己說說,這分封製是不是開曆史倒車,是不是禍害了大明江山?現在您還覺得自己沒有錯嗎?”
“哼。”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都是你的一麵之詞罷了。”
死鴨子嘴硬。
朱雲峰腹誹了一句,然後說道:“那這樣的話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我回去之後給你整理一份明朝藩王怎麼禍害大明的資料,您自個兒慢慢看去吧。”
“你!”
朱元璋氣急敗壞。
朱雲峰雙手環抱在胸前,扭過頭去,不太想理他。
這些話本來就是客觀事實,他也沒有惡意中傷的意思,甚至很多事情都說得比較委婉了。
像那些藩王在自己領地怎麼禍害大明百姓,明朝後期幾十萬宗室有的富家天下,有的窮困潦倒,明亡之後,各地藩王稱帝,小朝廷多達五個等等事情他都沒有聊。
可以說,有明一朝,除了朱元璋時期的藩王還有點九邊鎮塞的作用以外,其餘時候基本上都是大明江山的蛀蟲,不斷地啃食著大明的根基。
但顯然“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老朱覺得這是自己引以為傲的手筆,如今卻被朱雲峰批得一無是處,自然怒火中燒。
朱標忙道:“這樣也好,亦有後事之鑒,便可參謀參謀。父親,如今大錯尚未鑄成,還有挽回的餘地,切不可諱疾忌醫,而一意孤行。”
“哼。”
朱元璋冷哼一聲,從椅子上站起來道:“要聽你自己聽吧。”
他回到了自己的書屋,眉頭緊鎖。
朱雲峰作為後世人,肯定對他做的政策有了蓋棺定論,因此他並不懷疑朱雲峰的話是假話。
但作為大明說一不二的開國皇帝,被朱雲峰左一句農民出身目光短淺,右一句害了大明江山,臉上實在是掛不住。
何況他也並不認為就一定是自己的政策害了大明江山。
因為他覺得這些政策是目前維護大明江山的最好手段。
如果不分封藩王,又怎麼合理地把下麵那些驕兵悍將的兵權收攏回來?
如果不設立衛所,又怎麼安置那麼多大軍?
如果不嚴格管控百姓,不讓他們隨意離開本地,不讓他們世襲戶籍,以至於流寇四起,治安混亂該如何是好?
這些明明策略都讓大明江山穩固如初,又怎麼可能會害了大明?
所以這必定是下麵的那些貪官汙吏作祟,歪曲了他的好意,將他的政策,導致大明滅亡。
想到這裡,朱元璋眼中的殺意更甚。
朱雲峰說他大開殺戒,導致大明滅亡,那他就更要大開殺戒,殺得血流成河。
對那些貪官汙吏,便要剝皮充草,如此重刑之下,將來看哪個官員還敢如此捏造歪曲自己的國策,敗壞自己的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