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回收中心
第61章 回收中心
7月12日。
地表平均氣溫達到75度。
曾經偶爾顯露於地表的動物徹底絕跡。
哪怕站在星球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除了駕駛改裝過的車輛,或者穿戴特製的隔熱服以外,也無法再直接的於地表上進行活動。
而就在這既酷熱又普通的一天。
江河市郊區。
無人注意的亂石灘深處。
一座小小的避難所,完成了它自開始建造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蛻變。
由手工製造真正的邁入了工業製造的領域。
“自檢完成。”
“各部件狀態正常。”
“開始通電運行。”
輕微的嗡鳴聲響起。
一堆被拆的七零八落的廢鐵,被從傳送帶上緩緩的送入高溫熔爐之中。
接著,整個工業設備回收中心的用電量,立刻開始飆升。然後在達到峰值以後,幾乎抽取了兩台地熱發電機將近90的發電量。
由於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險。
蘇武並未出現在回收中心的現場。而是待在控製中心,通過監控畫麵遠程的注視著這一場特彆的啟動儀式。
不過說是儀式,其實整個流程,前後不過幾秒鐘的時間而已。
之後就是長達12個小時以上的漫長加熱過程。
想要見到第一批被重新熔煉出來的鐵錠,還需要等很久。
參與完了啟動儀式。
蘇武將視線投向控製台屏幕上,顯示的高溫熔爐的數據。
心中感受到了一點點的壓力。
“這種運行狀態,耗電量實在太大了。”
目前啟用的這一台高溫熔爐,每小時耗電量在500度左右。
在完成初次的預加熱過程以後,可以實現一小時熔煉大約一噸左右廢棄鋼鐵的生產速度。
產量算是不小,可是消耗的電力,也巨大到令人咋舌。
基本上隻要全功率的開啟這一台高溫熔爐,蘇武的避難所,就彆想再開啟其它任何需要電力支持的新的大型工業設備了。
而整個工業設備回收中心,安裝的高溫熔爐可不止這一台。
其它各種型號,用於熔煉其它金屬和材料的高溫熔爐,至少還有五台。
以目前蘇武避難所的發電量,完全不可能支持它們同時運行。
隻能輪流切換使用。
“這一片地區的地熱資源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除非往更深的地底,或者往其它區域發展。”
“不然也無法再增加新的地熱發電機。”
麵臨電力短缺的問題,蘇武首先想到的是直接增加地熱發電機數量。
但實際勘探過後的現實,卻用冰冷的數據告訴他。
這個方法已經行不通。
地熱資源也是資源,而是資源就存在著極限。
在避難所附近,最多隻能允許兩台地熱發電機的存在。
而除了地熱發電機以外,蘇武能夠找到的其它任何辦法,要麼風險太大,要麼獲得的電力極其有限。
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先湊合堅持一下吧。”
“等避難所再發展一段時間。”
“就去外出開拓新據點和尋找礦源。”
新據點不一定是居住地,也可以是無人值守的資源采集站點。
用於采集電力,礦石等等一切有價值的物資。
在蘇武沒有能力建造出核電站,或者其它更高等的發電站以前。
去外邊建立更多的地熱發電站,以及火力發電站,就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思索完電力供應的問題。
蘇武又切換出避難所整體的三維地圖。
利用遍布避難所各處的傳感器,對各層的環境進行檢驗和解析。
隨著工業回收中心的正式運行。
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和其它各種廢棄物。
哪怕在回收中心建立之初,就已經做好了整套的淨化和過濾係統。
但避難所畢竟是一座空間極其有限和封閉的地下建築。
任何微小的意外,都足以醞釀出一場巨大的災難。
再怎麼慎重預防都不為過。
巡視了一遍,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之後。
蘇武再度權衡了一下。
決定在回收中心附近,建立起一堵隔離牆和一條雙重的隔離通道。
將其與第4層的其它地方,進行徹底的物理隔絕。
而除此以外,針對回收中心的通風管道,也從整個避難所的空氣循環係統中獨立出來。
直接連向地表。
不與避難所的其它地方再有任何直接接觸。
這樣一來,其實就可以把回收中心看作是一個獨立於避難所之外的單獨的模塊。
就算在回收中心發生任何不可控製的事故和災難,也很難波及到避難所的本體。
“接下來。”
“就該為避難所開啟真正的擴張計劃了。”
處理完回收中心的事情,蘇武將目光投向暫時停工的數控機床和3d打印機。
在高溫熔爐占據了避難所90左右的電力以後。
這兩台製造設備,已經沒有足夠的電力用於直接啟動。
需要臨時抽取高能蓄電池組裡的儲備電力,才能繼續正常運轉。
不過這隻是一件小事。
高能蓄電池組儲備的電力高達1萬度。
完全足以輔助數控機床和3d打印機,滿功率運轉數天之久。
並不會影響蘇武分配的製造任務。
“首先,需要重新設計一下工程隊裡的車輛體型。”
工程隊中,不管是挖掘機,運輸車,還是更加專業的碎石車等等。
其實都是蘇武在初期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不得以選擇的臨時應急產物。
而現在,既然掌握了更高的生產力,以及擁有更多的原料儲備。
那再使用微型係列的施工車輛,就有些浪費的嫌疑。
畢竟。
不管車輛體型的大小,控製它的核心芯片以及高能電池,都不會有太大的區彆。
而這兩樣,又是目前蘇武僅有的不能自產的兩樣核心部件。
換句話說,無論是製造微型係列的車輛,還是製造更大型係列的車輛,消耗的生存點基本都不會有什麼區彆。
而它們的工作效率,卻很可能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
在資料庫中檢索出十幾張相關的圖紙進行參考。
蘇武借助繪圖軟件,一路修修改改。
很快將新版的設計圖定稿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