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正文卷第九百三十四章收官之戰如今朔方郡還未完全平定,但袁熙已經退了回來,準備從雁門南下晉陽,因為他不能再等了。
從攻打並州開始到如今剩下的晉陽,整個出兵過程充滿了意外,不過好在暫時穩住了鮮卑,匈奴也因為去卑和呼廚泉分崩離析,不然幾十萬南匈奴若團結起來全民皆兵,袁熙根本不會硬打。
而如今袁熙以數萬兵力,一路平定北五郡,到現在進攻晉陽,還是因為其戰略上的成功,他在開戰之前,便做到了上兵伐謀,將一切有利的因素都利用起來。
就像中原諸侯之間並不團結,會互相攻伐一樣,胡人也是如此,其利益的出發點,還是自己的部族,所謂單於,也不過是數百個大小部落的盟主,鮮卑烏桓如此,南匈奴也是如此。
這個時代,即使是中原各個階層,其實也並沒有多少強烈家國情懷,秦漢大一統的思想延續,也不過是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種上層建功立業的想法在驅動,普通百姓隻要朝廷能保障他們吃飽穿暖,便沒有多少想法了。
這種情勢下,要說支撐中原百姓過上好日子的願望是華夏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以及對於祖先血脈的崇拜的話,邊地胡人還處於思想的混沌彷徨期。
無論鮮卑還是匈奴,他們尋找安居之地的願望尚且難以實現,更不用說各部族之間因為生存空間互相擠壓產生的矛盾了。
但若胡人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首領的話,他們便能因基於擴張利益而聯合起來,短時間內實力暴增,形成侵略性極強的團體,反過來因為其實力的增強,對外擴張得到的好處大於損失,於是其規模便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直至為禍中原。
若是沒有這種首領,胡人擴張中遭受的損失大於獲取的利益,便會重新恢複到各部族因為利益產生內鬥的糾結局麵,就如同現在的鮮卑和南匈奴一樣。
袁熙在邊地這些年,便是精準的抓住了胡人想贏怕輸的心理,遇到對方滲透漢地劫掠,必然會第一時間全力反擊,而且毫不留手,直到殺的對方損失慘重,痛到再也不敢采取類似的行動為止。
所以無論是鮮卑還是南匈奴,這些年數次劫掠入侵,都被袁熙不惜一切代價的打了回去,袁熙這邊固然損失不小,確實也因此影響了原爭霸的步伐,但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塞外胡人數次被殺的部族縞素,各家哀嚎痛哭之後,便不敢再入侵幽州邊塞一步。
這種情勢下,基於劫掠利益臨時拚湊起來的胡人聯盟,便於無形中分崩離析,他們無法從幽州獲得好處,便隻能互相吞並,這樣一來,胡人部族之間的矛盾便進一步顯露出來。
鮮卑便是如此,檀石槐生前建立的三部聯盟,如今隻能在塞外爭權,其中柯比能出身寒微卻能力最強,步度根有檀石槐血脈卻本事平庸,對柯比能自然多加提防,兩者在起衝突矛盾,便是遲早的事情。
胡人為了生存,對暫時依附強者包括漢人是沒有心理障礙的,畢竟其先祖就這這麼過來的,於是袁熙便借著對鮮卑數次大勝的優勢,成功用一係列手段分化了鮮卑,尤其是步度根私下聯手,為騰出精力對付南匈奴做好了準確。
而至於南匈奴內部,基於其上百年來在漢廷統治之下的經曆,內部也是混亂不堪,雖然東漢的政策走偏了,激起了南匈奴的反抗之心,但絕大部分南匈奴人,還是不想和漢廷公然對抗的。
畢竟幾百年千西漢是如何反擊他們先祖入侵的,以致讓匈奴一度瀕臨滅族,這慘痛的口口相傳經曆,也讓其內部很多人根本不想打仗。
這個時候,袁熙恰到好處地采取分化政策,通過許諾拉攏收買了本就不看好南匈奴反叛前景的去卑等人,又通過對鮮卑的數次攻伐,震懾了立場本就搖擺不定的部分族長,讓本就不想開戰的呼廚泉有了坐視旁觀的借口。
那最後剩下來的,便隻有拒守晉陽的南匈奴頑固派了。
在一係列謀略之下,這部分人已經完全被孤立,他們本就是和呼廚泉去卑唱反調的,如今站在依附呼廚泉去卑族人的立場,倒是巴不得他們早日完蛋。
但即便如此,根據田豫估計,這些頑固派可能至少還有七八萬人左右,若是處理不好,即使將其擊敗,這些人也可能四處逃散到中原,成為最難處理的流寇。
於是這些年袁熙精心做了一張包圍網,首先控製黑山擋住了晉陽東邊的通道,然後打並州北五郡阻斷其逃歸大漠的退路,再聯合高乾在上黨郡截斷了其南下的路線,剩下西邊是黃河,如今的身處太原盆地之中晉陽的南匈奴,已經是插翅難飛了。
然而即便如此,袁熙也不會輕視這些匈奴人,對於這次大戰,他必須要贏得漂亮,而且要顯露出絕對的碾壓優勢,這才能完全震懾住心裡還有些想法的胡人。